2017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42广告学实务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做到新闻宣传的“适度”?
【答案】“适度”,是指新闻宣传要完全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情况,符合社会舆情,能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正确把握新闻宣传的度,应遵循以下几个最基本的要求:
(1)一切宣传报道要服从大局,以大局为重
党和人民的利益一致,它集中体现在国家大局这一整体利益上。这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牢固地树立大局观念,大局意识,一切宣传报道都应以大局为重,在服从大局的前提下进行。稳定、改革、发展是我国当前的大局,稳定又是第一位,因此,判断新闻宣传是否适度,首要的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大局的稳定和发展。
(2)坚持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
新闻宣传在解释政策、反映民意、报道成绩、评析热点、介绍典型经验时,要注意全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 既要看到主要方面,又要看到次要方面; 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避免只讲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新闻宣传既要坚持两点论,义要求有侧重点,并把二者统一起来。正确的做法,是在两点论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3)要善用宣传艺术来体现“度,,
度的把握依靠科学,度的体现讲究艺术。所把握的度要能恰到好处地在新闻宣传中体现出来,需要做到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总之,把握新闻宣传舆论强势的度,要求从实际出发,以实际为依据,如实反映客观实际的本来面貌,在客观实际发展的总趋势上努力做到客观真实; 要求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把握那些本质的、主流的和带规律性的东西,同时也给人们一个正确认识事物的角度,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2. 简述互联网与新媒体引发的新问题。
【答案】(1)新老媒体的竞合之路
新老媒体关系经历的几个阶段: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使其成为传统媒体的有力竞争对手; 传统媒体凭借自身传播优势积极运用网络进行传播;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新型传播形式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流程; 三网融合带来媒介融合。
(2)互联网媒体的运营模式变迁
①门户网站时期:受众=点击率=广告
门户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资本投资和广告收入,而网站能否吸引到广告的标准就是点击率。因此在门户网站时期,如何吸引到最多的受众是其生存的根本要点。
“免费的信息”是当时互联网媒体同传统媒体竞争的最为有效的手段,但由于初期没有采访权,信息只能靠转载,所以以信息的回顾、搜集和整理为主打应用。“免费的信息,,以吸引更多的受众上网为目标,在当时起到很大作用。但靠点击率吸引广告收入的模式随着网站数量的剧增而变得不再奏效,受众却因为习惯了之前的“免费信息”而不愿为内容支付费用,互联网媒体的下一步经营面临窘境。
②自媒体时期:免费的受众,付费的用户
互联网媒体在一定程度上依旧延续着以往的免费服务和内容,开始尝试付费业务或支付一定的费用以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和查看完整的内容。拥有新的传播形式和自主的内容生产使得互联网媒体找到了新的运营模式,受众的“豁滞度,,或者是“忠诚度”成为追求的目标。
③全媒体时代:更好的服务,更多的用户
特点:是否能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成为关键。三网融合背景下的媒介融合,把受众变成用户,将是一件双赢的策略:作为信息供应方的“大媒体,,可以扩展自身的付费用户,而受众则可以拥有更多的信息选择和更为低廉的体验价格。
(3)网络舆论的监管与引导
网络舆论可以看作是网民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的意见讨论,大致上会分为信息型的舆论和意见型的舆论,两者有时会交织在一起。
①网络舆论的问题
网络舆论在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信息死角,并且由于存在信息串联的情况,意见观点相类似的群体形成“信息茧房”,相似的观点通过“茧房”内的“回音壁”进行发酵,易导致群体意见的极化,甚至还会走向网络暴力和线下行动。且网民对于在网络上抒发言论时还交织着对于“什么是言论自由”的不同理解。
②关于网络舆论监管和引导的问题
对于具有建设意义的舆论如何维护; 对于非理性言论的引导; 如何培养网民理性的网络言论素养。
③应对网络舆论的方法
对网络舆论不仅不能单纯地去“堵”,而是要“疏”。这种认识是建立在对于网络舆论的本质特征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认识基础上所得到的:需要进一步的信息透明公开,“谣言止于公开”; 对于事件的处理过程和结果都要有规范的程序,避免激发新一轮的网络热议; 建立更加理性的网络舆论环境,让网民从自身修养上明白什么才是理性的探讨问题,鼓励网民多提建设性意见。
3. 举例说明“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议程设置理论”是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媒介的议程设置就是指媒介通过反复播出某类新闻报道,强化该话题在公众心目中的重要程度。
(1)“议程设置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大众传媒往往不能决定人们对某一事件或意见的具体看法,但可以通过供给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某些事实和议论的顺序。
②大众传媒对事物和意见的强调程度与受众的重视程度成正比。受众会因媒介提供议程而改变对某事物重要性的认识,对媒介认为重要的事件首先采取行动。
③媒介议程与公众对问题重要性的认识不是简单的吻合,而是与其接触传媒的多少有关,经常接触大众传媒的人的个人议程与大众媒介的议程具有更多的一致性。
④在社会生活中,常常有许多“议程设置者,,,传播媒介只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传播媒介经常在与其他社会力量的协同互动中发挥作用。
(2)“议程设置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应用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举办的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是一个“议程设置,,的具体案例,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议程设置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
①“议程设置”:从无心插柳到有心栽花
在时下的中国,要唤起公众对年度经济话题的集体关注,显然是勉为其难的。对于公众来说,经济界的种种现象与诸多事端,很少有“强制性接触,,的机会,在2000年,除了股市投资者对市场上的波橘云诡有所体验、消费者对价格大战有所体验外,恐怕更多地是间接地感应经济的脉搏。因此,新闻媒介的主动介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经济半小时》率先推出年度人物的评选,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不过,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媒体向公众贡献话题,从无心插柳开始了有心栽花的转变。
②“议程设置”:实现的策略
在议程设置这个范畴里,也有着“名人效应,,。当然,“知名且可信”意味着权威。"2000年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推选活动的主办者也许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在活动的筹备期间,就邀请了100位权威的经济学家、知名学者教授以及50位资深的财经记者担当评委会成员,由他们对30位候选人进行品评的同时,事实上也在经济学界、企业界以及新闻界收到了附加效应:不仅通过评委们人际传播的方式对此活动在业界引起震动,还有50位财经记者所任职的国内主要媒体对此活动进行了相应的跟踪报道,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并举,无疑加快了“议程建构的速度”。
③制造语境:从追随新闻流到孵化新闻源
《经济半小时之夜》年度人物揭晓典礼创造了新的话语场。随着“年度人物”这一议程的水落石出,新的议程在这个话语场中渐次凸现了,这些派生的议程里包含了不少鲜活的新闻价值。“最近的研究认为,影响媒介议程的一支很重要的力量来自其他媒介的内容。特别是精英媒介,如《纽约时报》,它似乎能为其它媒介设置议程。”这样的情形同样发生在《经济半小时之夜》的这次活动中,这次评选中谈论的重要议题,很快成为国内其他媒体采访和刊载的对象,特别是互联网和报纸,纷纷从中各取所需进行连篇累犊的报道。
4. 简述新闻价值的相对性。
【答案】新闻价值的相对性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环境里,不同媒体的新闻价值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