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712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微生物学教程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模式微生物。
【答案】模式微生物是指被人们用来当作模式或者说当作典型来研究的微生物菌株。如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
2. 体细胞突变学说。
【答案】体细胞突变学说是以利根川进为代表的解释抗体分子多样性形成原因的一种学说。该学说认为编码抗体可变区和恒定区的基因呈现分离状态,在B 细胞分化和成熟过程中,不断进行基因重组,由此导致大量遗传基因变异,进而形成了抗体分子的多样性。
3. 富营养化。
【答案】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因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而引起水体表层的蓝细菌和藻类过度生长繁殖的现象。
4. 涂布试验。
【答案】涂布试验是指1949年Newcombe 设计的一种与变量试验相似的实验,但他用的是固体平板培养法。
5. 核配。
【答案】核配是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经质配后细胞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核的过程。
6. 逆向TCA 循环。
【答案】逆向TCA 循环,又称还原性TCA 循环,是在称作绿菌属的一些绿色硫细菌中,的固定是通过逆向TCA 循环进行的。
7. ATCC 。
ATCC 是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 TCC 【答案】是一家全球性、非盈利生物标准品资源中心。
向全球发布其获取、鉴定、保存及开发的生物标准品,推动科学研究的验证、应用及进步。
8. 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答案】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 )是某水溶液中一个可用压力来量度的物化指标,它表示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间若被一个半透性薄膜隔开时,稀溶液中的水分子会因水势
(waterpotentiality )的推动而透过隔膜流向浓溶液,直至浓溶液所产生的机械压力足以使两边水分子的进出达到平衡为止,这时由浓溶液中的溶质所产生的机械压力,即为它的渗透压值。
9. COD 。
【答案】COD , 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 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mg/L)。
10.遗传。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的上一代将自己的一整套遗传因子传递给下一代的行为或功能,它具有极其稳定的特性。
11.单倍体。
【答案】单倍体是指只有一套染色体的细胞。
12.Chemostat
【答案】恒化器,是一种类型的连续培养装置,通过调节限制生长的基质将微生物在次最大生长速率下进行培养。
二、简答题
13.请描述微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如淡水湖中的作用。
【答案】微生物在水域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在水域生态系统如淡水湖中,微生物是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
(1)在光线充足的表层水中,蓝细菌和绿藻利用水体中的和其他细菌和浮游生物产生的代谢物如矿物质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从而构成生命体,它们是生产者。
(2)水体中的有些腐生型细菌和浮游生物可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供其他水生微生物、藻类和植物吸收利用,这些微生物是分解者。
(3)水中的原生动物可吞食其他原生动物、细菌和真菌、放线菌的孢子,故是水体中的消费者。
14.鉴别性培养基(EMB )的重要成分及其作用,并指出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Lac-)在EMB 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其原因。
【答案】(1)鉴别性培养基EMB 的重要成分是伊红和美兰。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2)多种菌在EMB 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①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
菌体带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被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②枯草杆菌的产酸能力
沙门氏菌属
较弱,故最终菌落为棕色;③沙门氏菌属不能分解乳糖,不能产酸,故菌落为无色透明。
15.试列表比较由EMP 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
【答案】由EMP 途径中的丙酮酸出发的六条发酵途径、产物和代表菌比较如下表。
表
16.现代微生物分类主要根据基因型特征来建立分类单元,基因型特征的测定通常都需要高新的复杂技术,而以实用为目的菌种鉴定却希望采用更易于测定的表型特征,你认为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答案】解决矛盾的方法:
研究建立简便快捷的基因型特征测定方法;
更广泛地研究各分类单元之间表型特征的区别。
17.微生物主要有哪几条次级代谢合成途径?简述之。
【答案】微生物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主要有:(1)糖代谢延伸途径,(2)莽草酸延伸途径,(3)氨基酸延伸途径,(4)乙酸延伸途径4条。
(1)糖代谢延伸途径:是由糖类转化、聚合产生的多糖类、糖苷类和核酸类化合物进一步转化而形成核苷类、糖苷类和糖衍生物类抗生素;
(2)莽草酸延伸途径:是由莽草酸分支途径产生氯霉素等;
(3)氨基酸延伸途径:是由各种氨基酸衍生、聚合形成多种含氨基酸的抗生素,如多肽类抗生素、P-内酰胺类抗生素、D-环丝氨酸和杀腺癌菌素等;
(4)乙酸延伸途径:可分两条支路:
①其一是乙酸经缩合后形成聚酮酐,进而合成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灰黄霉素类抗生素和黄曲霉毒素;
②另一分支是经甲轻戊酸而合成异戊二烯类,进一步合成重要的植物生长刺激素——赤霉素或真菌毒素——隐杯伞素等。
18.病毒学研宄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案】病毒学研宄的基本方法如下:
(1)病毒的分离与纯化:病毒的分离包括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本接种与病毒认定、盲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