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829美学综合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育
【答案】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 艺术美
【答案】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艺术家对生活和自然中审美特征的能动反应,是艺术家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的一种形式,它作为美的一种高级形态,既来源于客观现实,又不等同于客观现实,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3. 移情说
【答案】“移情说”是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也是心理学美学流派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理论。德国心理学家、美学家立普斯是“移情说”的主要代表和创立者,他真正从心理学出发,对移情说作了全面、系统的阐明的。立普斯的“移情说”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把审美对象与审美欣赏都视为同一个自我,即没有自我的欣赏、没有自我的移情,也就没有美的对象。移情现象是一种“外射”作用,即把我的情感“外射”到事物身上去,使它变成事物的属性,达到物我同一的境界。
4. 悲剧
【答案】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内容。悲剧描写的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5. 科学美
【答案】物理学领域的一些大师认为:“科学美”表现为物理学理论,定律的简洁、对称、和谐、统一之美,也就是说,“科学美”主要是一种数学美、形式美。科学家对于美的追求,在物理学的研究中有重要的作用。
6. 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
【答案】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过失说是其在《诗学》中第一次对古希腊悲剧进行了界定,并为悲剧在理论上下了第一个定义。亚里士多德把悲剧作为科学认识对象,认为理想的悲剧人物应该是犯错误、有弱点的好人:“他不以美德或正义著称”,但“他之所以陷入否运,并非因其邪德败行,而是由于‘错误’(即过失)。”他甚至认为悲剧描写“穷凶极恶的人由泰运陷入否运”也是不恰当的,因为“穷凶极恶的人”本来就应该受到惩罚,难以唤起观众的怜悯和恐惧。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过失”可以包括两种:一是判断不明的错误,如俄底浦斯; 二是道德选择的错误,如美狄亚。
7. 随物赋形
【答案】“随物赋形”是苏轼提出的一条文艺创作及美学的原则。它要求艺术家尊重表现对象的特征和规律,准确而又自然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和特征。其中的“物”指客观对象,包括自然事物与社会生活内容,“形”指作品中所反映的事物的情貌和形态。苏轼的“随物赋形”的创作主张以艺术形象的刻画应合乎自然为最高标准,要求创作以传神为主而形神兼备。
8.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二、简答题
9.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还是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答案】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朱光潜,主张艺术美高于自然美的著名人物是黑格尔; 他们的旗帜都很鲜明,就他们都是意象世界,都离小开人的创造,都显现真实的存在这一点来说,他们并没有谁高谁低之分。从美作为审美意象这个层面,即从美的本体这个层面,自然美和艺术美没有高下之分。
10.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答案】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
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11.丑的美学意义是什么?
【答案】丑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有碍于人生的一种否定性价值形象,丑的美学意义主要有:
(1)就在于它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衬美,没有丑就没有美,它们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2)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动力。
(3)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原始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就充满了以丑为美的审美现象。
(4)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可转为艺术中的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艺术力量。
12.简述自然美产生的根源。
【答案】(1)自然美的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实践;
(2)是实践把自然和人联系在一起,使自然美得以产生;
(3)自然美的范围也随着人类社会实践不断扩大。随着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人类与自然的联系越来越扩大,一方面自然作为人的物质生活对象,范围在不断扩大,另一方面,自然作为精神生活的对象也在不断扩展。
13.请简单陈述美育的功能。
【答案】(1)培育审美心胸
这是审美主体进入审美活动的前提。审美态度是人对待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它不同于科学认识的态度和实用伦理的态度。
(2)培养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就是审美感兴能力,审美直觉能力。也就是对无限丰富的感性世界和它的丰富意蕴的感受能力。审美活动与科学研究不一样。科学研究是要去发现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科学研究的结果是得到一种知识,或者一个知识体系。
(3)培养审美趣味
审美偏爱是个体审美心理的指向性,也就是对某类审美客体或某种形态、风格、题材等优先注意的心理倾向。
14.谈谈你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答案】日常生活审美化指在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于自己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有一种直觉的审美追求,就是对大审美经济时代或体验经济时代的一种描述。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最美好的生活应该是使人产生完整的愉快体验的生活,大审美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多的追求一种精神享受,追求一种快乐、幸福的体验,追求一种审美气氛。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