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718美学原理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味

【答案】“味”是中国传统的一个美学范畴。它不同于“五味”的“味”,最早使用这个美学范畴的是老子。“淡乎其无味”是老子对“道”的理解,恬淡的味是最高的味。后来陶潜、王维、司空图、梅尧臣、苏轼等人都延仲发展了这种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美学史和中国艺术史的一种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平淡。

2. 美育

【答案】美育是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作为感性教育和趣味教育,致力于完善人的基本素质,实现人类自身美化,拓展人的精神世界,塑造完美的人格,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3. 审美范畴

【答案】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活动中形成的,能帮助人们认识和掌握审美现象的一些最基本最普遍的概念。审美范畴一般是经过高度概括的“大风格”。不能随意添置,无限增多。不同的文化圈发育了自己的审美文化,每一种审美文化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小同的审美文化之间,有着因文化的价值取向、最终关切的小同而带来的重大区别。如果说,艺术风格反映了不同艺术的意象的风格,那么,审美范畴则是文化的“基本意象”的风格。

文化作为一种生命现象,有着自己的基本意象。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种基本意象是这种文化的“理念”的感性显现。而审美范畴就是这一“基本意象”的风格。如古希腊文化“基本意象”的代表是什么庙和神的大理石雕像,它们体现了“优美”这一属于希腊文化的“大风格”。

4. 直觉即表现

【答案】“直觉即表现”是表现主义美学的核心命题,由意大利克罗齐在1902年出版的《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克罗齐认为直觉就是见到一个事物时,不假思索,不审意义,心中只领会该事物的意象这样一种认识活动,它可以不依赖于概念赋予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直觉活动能创造出表现人的主观感情的个别意象,直觉本质上就是一种表现,表现也总是一种直觉,是赋子所感觉到的东西以形象形式。直觉所表现的是主观的情感,一切直觉都是抒情的表现。该观点对以后的科林伍德、荣格等西方美学家产生了巨大影响,对西方美学起了推动作用。

5. 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

【答案】狭义的文本与广义的文本是现代美学对文本的分类。狭义文本专指纯粹语言研究中大于句子的语言组合体,在中文中也被译为话语。对语言学家来说,文本指的是作品的可见可感

的表层结构,是一系列语句串联而成的连贯序列。文本可能只是一个单句,例如谚语、格言、招牌等,但比较普遍的是由一系列句子组成。文本和段落的区别在于,文本构成了一个相对封闭、自足的系统。广义文本是指任何在时间或空间中存在的能组织体,如乐曲文本、舞蹈文本等。它是一个单独表意系统实现的独一无二的文本; 表现某一系统或代码的非独特的文本类别,如电影文本、诗歌文本等; 为各种表意活动和能指生产活动提供原初条件的本体论意义的文本。

6. 形式教育

【答案】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两个方面。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 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部结构方式。形式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的形式则与美的内容意蕴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7. 实践美学

【答案】实践美学是中国当代美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学派,李泽厚为其学派的代表。李泽厚在20世纪50年代主张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认为美一方面是客观的,另一方面又离不开人类社会,美是客观的社会生活属性。实践美学的理论含义有四个方面:

①实践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根本标志的物质生产实践,亦即人类能动地探索、征服、改造客观世界的主体性实践;

②实践是美学研究的根本基础;

③实践就是自然的人化;

④美与美感都是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诞生出来的,是社会历史的成果。

8. 悲剧

【答案】悲剧是戏剧的主要类别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内容。悲剧描写的主人公在为其所从事的事业,所进行的活动及追求美好理想与未来的过程中,或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遭受邪恶势力的迫害,或由于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或由于性格的矛盾、思想的软弱、行动的失误等,最终以失败或死亡告终,从而“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语),激起人们的同情、崇敬,产生出一种悲愤的力量。在文学史上,根据酿成悲剧的不同原因,常将悲剧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等。

二、论述题

9. 要做到庄子要求的“游”的境界应该具备怎样的修养功夫。

【答案】要真正在精神上达到庄子要求的“游”的境界,必须要有一番“忘”或“外”的修养功夫。

(1)消解由生理而来的欲望,让心不为欲望所役。因为欲望指向物的存在,产生实用和占有的念头。欲望消解了,心就不会为物所役,精神便可当下获得自由。

(2)消解心与物相接时一的智识活动。因为智识的追求与欲望的逐物相辅相成。

(3)即使认知活动不为欲望服务,在庄子看来要得道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认知活动是以心与物的对立二分为前提的。只有泯除物我的对立二分,超越认知活动,才能真正得道。

(4)消解心与手的距离,即消解技术对心的制约。

做到这四点,就可以说是“与天相和”,“饮之太和”,也就是去人复天。

10.试述学习美学的原因。

【答案】(1)客观环境的要求

①任何一门科学的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的需要

a.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发展,在各个生活领域中都提出美的要求,而且创造了许多具有我们时代特点的美好事物。这就要求我们从理论上对生活和艺术中美的发展加以概括,以便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b. 在伟人的共产主义理想的鼓舞下,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用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人,和能够懂得按照美的规律去创造美和欣赏美的人。

②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需要

a.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文学艺术有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文学艺术是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能把娱乐与教育相结合,因此对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b. 如何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满足群众的审美需要,如何使作品能引人入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统一起来,这需要从审美上去探索艺术的规律。

(2)主观发展的要求

①开展审美教育的需要

审美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提高审美的能力。审美观是人们对于美和丑的总的看法,它是世界观的一个组成部分,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审美观。

②无产阶级的审美观的需要

无产阶级的审美观必须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总结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经验,批判地吸取美学史上的积极成果,才能逐渐形成。

③正确的审美观的需要

在学习美学中对美的普遍本质从哲学上加以研究,就有助于我们培养正确的审美观。

11.论述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作用。

【答案】无意识,又称潜意识,指未被意识到的、潜在的心理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一种隐蔽的心理活动。无意识大致可以分为六种不同性质和不同作用的类型,即误差意识、病患意识、梦幻无意识、本能无意识、习惯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对艺术创作有很大影响的主要表现在后四者当中。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无意识的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1)梦幻无意识

梦是无意识的心理表现。对于文艺创作来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梦幻无意识会反映作者创作构思的具体情景。这种梦出现的艺术灵感,在文艺史上是不乏其例的。另外,荒诞梦、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