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临床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小学儿童注意发展特点,谈谈你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答案】注意可以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特性或品质,这些特性和品质是:注意的集中性、稳定性、范围、分配和转移等。在教学过程中,小学儿童的注意的各种特性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
(1)注意的集中性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小学儿童和学前儿童相比,注意的集中性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无意注意或者有意注意都比学前儿童集中的时间更长些,强度更大些。在整个小学时期,儿童的注意的集中性也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低年级儿童的集中性很差,到高年级后集中性逐渐增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不要由于某种不必要的教具、事物或者由于某种未经审慎考虑的问题,而把儿童的注意力引向不必要的方向上去。同时,要使使儿童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这也有利于儿童注意力的集中。
(2)注意的稳定性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在教学上,不仅要求儿童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课业上,而且还要稳定地保持在课业的进行上。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是随年龄增长而发展的,女生的注意稳定性优于男生。同时研究还表明,注意的稳定性和兴趣、理解力等因素有关,还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合理运用有关。
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避免一种单调乏味的教学,而是要组织得很紧凑的、具有一定直观性的、方式与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更加集中注意力。
(3)注意的范围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注意范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儿童过去的经验。小学儿童,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由于经验不多,注意的范围一般比成人狭小。同时,由于小学儿童的思维富于具体性,因此,在一些复杂的事物面前,他们常常不能找出其间的关联。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多提供素材,让学生增加阅读,引导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的发展及对小学教学的建议
儿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需要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例如在书写的时候,要同时注意书写的技术和书写的内容。研究表明,注意的分配在整个学龄初期发展比较缓慢,学龄初期儿童的注意转移也比较困难。
在正确的教育下,从低年级开始,就能逐步培养起儿童分配注意的能力。同时,由于儿童经验和智力的増长,大脑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不断受到锻炼,迅速把注意转移到必要的事物上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2. 什么是观察学习? 它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1)观察学习的定义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它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刺激反应学习是通过学习者的直接反应给予直接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而观察学习的学习者则可以不必直接做出反应或体验强化,只是通过观察他人在一定环境中的行为及其接受到的强化就能完成学习。
(2)观察学习的过程
①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注意过程决定了学习者在大量的示范事件面前观察什么、知觉什么、选取什么。它调节着观察者对示范活动的探索和知觉。
②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保持过程使示范者把示范经验转换成表象或言语符号保持在记忆中,形成示范活动的内部形象,这些记忆代码在日后便能指导操作。高度发展的符号化能力,使人们可由观察学会大量的行为。
③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这一过程是把以符号形式编码的示范信息转化成适当行为的过程。这是一种由内到外、由概念到行为的过程,这一过程以内部形象为指导,把原有的行为成分组合成新的反应模式。班杜拉认为观察者只有不断地进行悉心的练习,在信息反馈的基础上,对自身的行为操作状态与示范行为加以对
照,经过自我矫正和调整,才能形成熟练的运动机能,做出与示范行为同样正确的反应。 ④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这一过程决定了哪一种经由观察而习得的行为得以表现。班杜拉认为当获得的行为没有实用价值或要冒遭受惩罚的危险时,学习与操作之间更易不相一致。只有出现了积极的诱因时,处于压制状态下的观察学习才快速地转化为行动,即操作是在足够的动机和激励作用下才出现的。
3. 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答案】(1)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中发觉他们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提出能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具体包括如下7种能力:
言语:包括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的利用言语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逻辑一数学:包括数学运算与逻辑思考的能力,如做数学证明题的能力。
空间:包括认知环境、辨认方向的能力,如查阅地图等。
运动:包括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 音乐:包括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社交: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以及与人交流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自知: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2)后来加德纳又继续补充了两种能力类型,包括:
自然能力:能认识、感知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如敏锐地觉察周围环境的改变。
存在: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每种智力都是一个单独的功能系统,他们相互作用产生外显的智力行为。
4. 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解决,并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
【答案】(1)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受策略的影响,表现为:
①算法,算法策略就是在问题空间中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选择一种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
②启发法,启发法是人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启发法不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但常常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常用的启发法有:
③手段一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
④问题解决除受策略、知识等因素影响外,还受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⑤知识表征的方式、定势、功能固着、动机、情绪、人际关系
5. 阐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并就下图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图中A 、B 、C 表示不同的心理发展时期),说明几种需要之间的关系。
马斯洛需要层次演进图(Maslow , 1954)
【答案】(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个体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②生理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存的需要;安全需要是个体对组织、秩序、安全感和可预见性的需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