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808文学理论之比较文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译介学之文学交往实践作为一种理性行为,可分为哪四种类型?
【答案】(1)目的性行为
又称工具性行为,指有明确目标取向的、因果地介入文学文本的一种合理的行为,因此这种行为对应于文本世界。在这种行为中,原文和译本各有目的并互为日的。
(2)规范调节行为
是指参与文学译介这种交往实践的交往双方受共享价值约束的行为,对应于社会价值规范,要求原作者严格遵守源语文化及文学的共享价值,同时要求译者也须严格遵守宿语和源语文化及文学的共享价值。
(3)译介主体行为
是指译者作为文学译介的主体主动表现自主和主观意识的行为,对应于主观世界,可直接产生翻译策略的“归化法”,并且以互动的方式与每个参与者(如原作者和译本读者)发生联系,使他们互为主体,共同能动地参与这种交往实践。
(4)交往行为
是指以语言为媒介、通过符号互动与交往实践、达至相互理解的行为。这种行为以反思的方式对应于文本、社会与主观世界,遵守交往双方共享价值规范,这些规范体现了作者与译者之间对对方行为的期待。
2. 什么是本土主义?
【答案】(1)本土主义是指一种与西方中心主义相对立的、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或者称为文化保守主义。
(2)本土主义主张坚决抵制西方中心主义,力图维护自身本土文化的“纯洁”和“本源”的特色。这种本土主义主张一种危险的“种族分裂论”,它强调民族与民族之间具有所谓的“不可通约性”,并且把它视为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
(3)本土主义实质上既是一种文化孤立主义,又是另一种文化中心主义。
3. 什么是译介学?
【答案】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其学理基础是“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
4. 一次成功的文学对话其前提是什么?
【答案】一次成功的文学对话其前提是:
作者和译者均确认并相信作品内容真实,符合社会价值规范,双方均有借助文本对话实施主
体对话的诚意。只有这样,对话双方才有可能一起被结合到文学译介及其交往实践这个共同的关系之中,进入彼此认同的对话机制和网络,形成互为主体的沟通关系。
5. 20世纪译介学的发展主要围绕哪些概念进行? 其学科内涵是什么?
【答案】(1)20世纪译介学发展主要围绕的概念
①30年代以前,重视“文化建构”。“文化建构”这个概念将翻译视作创造力量,借此特定的翻译策略可以服务于各种文化及社会功能,从而建构民族语言、民族文学乃至民族本身。
②40至50年代,关注“可译/不可译”问题,主要争论在“理论上不可译”而“实际可译”这两个极端的范围内进行。
③60至70年代,“等值”成为核心概念,其理论出发点是承认语言与文化中存在“共核成分”,因而尤为关注译文分析工具及其评价标准问题。
④80年代,译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理论兴趣是跨文化交际问题,尤为关注“译本的相对自主性”这个核心概念。
⑤90年代的主要特点是理论翻新,方法林立,学术范式开始文化转型。此前几十年内相继交替出现的各种概念开始交汇整合,“分层系统理论”、“目的论”、“后结构主义”、“女性批评”等为译介学研究注入理论内涵,也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2)20世纪译介学发展主要围绕概念的学科内涵
①译文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该译本是否可以身临其境,与译本读者“心心相印”。
②译介学也关注翻译的意识形态效果,关心译文再现原文如何体现了经济与政治利益。
③翻译还受到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人类学、地缘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领域。
6. 中国古典诗歌在哪些方面对美国新诗运动产生了影响?
【答案】(1)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新诗运动现代化目标的实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中国诗的异质因素使美国现代诗人们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现代西方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症候,从而构建出了一种既反浪漫主义又反象征主义的现代诗学,促进了美国诗歌的现代化。
(2)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具体体现在诗歌形式和诗学思想两方面
①在诗歌形式方面
新诗运动为美国现代诗歌全面确立了自由诗的地位并引发了以意象并置为特色的句法结构革命。新诗运动普遍采用非格律形式来翻译中国古典诗歌,使得自由诗这种诗歌体裁开始被美国现代诗人们广泛认可,从而使自由诗成为美国现代诗歌形式的一大特征。
②在诗学思想方面
a. 产生了反象征主义的现代美国诗学。美国学者发现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西方象征主义的象征完全不同。象征主义的象征仍然是一种符号,它将思想概念化、条块化、模式化,斩断了人、语言、事物、意义之间活泼的交融关系;
b.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却是最高意义的还原和敞亮,是意义与物象自然涌动、圆融和谐的
一种高的审美境界。相较之下,西方象征文学存在很大弊端。因此,美国学者主张通过中国诗学思想来“返回事物”本身,并借鉴中国古典美学建构反象征主义的现代美国诗学。
7. 左拉的“实验小说”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
【答案】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家和创作实践者,他的“实验小说”反映了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主要可以归纳为:
(1)艺术作品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的自然
在科学思想的影响下,左拉认为,在文学方面自然主义是回到自然和人,是指作者直接观察、精确解剖存在物,如实地感受和描写它,“描写最不足道的普通人物和事件。”并对客观世界以原样加以分析。
(2)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
作家要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事写作,写真实,写真实的自然,写真实的普违人和事物。为了实现实验科学的精准和真实,“自然主义不再插手现实于对现实的增、删”也不服从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的需要,不需要想象; 只需要像科学家那样认真地观察,像摄像师那样机械地记录。
(3)现实主义应该是很薄的透明的屏幕
在左拉看来,现实主义是一层很薄的透明的屏幕,但这并不意味着书中的人物事件会如同镜子中所看到的人物和事件一样。书是人写的,人是有个性的,有其自身的先天素质。人们在作品中看到的现实只是通过艺术家的气质所看到的。艺术家的气质和其所信奉的创作理论就具有现实主义屏幕的性能。
(4)心理从属于生理
心理学应该是生理学中的一章,应该把性格的分析纳入气质的分析。作为泰纳的门徒,左拉相信心理是从属于生理的,人是由各种器官构成的生理主体,他每时每刻都在环境中生活,经受磨练并受其影响,各种器官都对心灵产生作用。左拉的“实验小说”如同科学家的实验,通过在某一个故事中安排若干人物的活动,显示科学决定论的规律,做一个“自然界的检察官”,为人物命运和行动寻找生理学和遗传学的原因。
(5)小说家应该是人的欲望的审问官
如果说实验者是自然界的审问官,那么自然主义小说家应该是“人和人的情欲的审问官”,这是因为人生命中的每一行动都是他的肉欲所驱使的。但将写小说比作“实验”是不妥当的,因为主题的确立,试验的进行以及结果,无一不是作家头脑中的产物,是主观的想象,而不是客观的物质变化和机械反应。总之,左拉对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的忽视,必然导致其创作原则与文学规律的背离,而其自身创作的发展也反面说明了其创作原则的极端和偏颇。过于拘泥与细节真实的自然主义创作失去了反映社会的典型性、深刻性和广泛性,充满了宿命论思想和悲观色彩。
8. 8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如何?
【答案】(1)80年代以来,围绕比较文学和各种新理论的关系学者们展开了论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