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64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制监督

【答案】法制监督是指法定的权力主体依据法定权力督促和保证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遵从法律,对国民尽职尽责,履行行政责任的活动。法制监督是法制行政的一个基本的观念和范畴,也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法律制度。法制监督是主要有两大类:国家法制监督和社会法制监督。国家法制监督主要指西方国家按照三权制衡、以权治权的分权政治体制,除行政以外的立法和司法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社会法制监督则是指除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团体、舆论和公民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成员的监督。

2. 考任制

【答案】所谓考任制,就是政府为推行公务,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科学方法,来衡量并判断其所需要的人员是否合乎标准,进而按照考试成绩的优劣进行挑选,取其优者来加以任用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套制度。考任制犹如公务员系统入口处的一道闸门,调控着政府部门公务员的人员输入。

3. 态度

【答案】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具有行为指向性的特点。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来体现的。态度由三部分组成:

①情感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②认知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③行为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成分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态度按来源分为三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和以行为为基石出的态度。

4. 组织气候

【答案】组织气候是生态行政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组织成员的个性、目标与组织目标融合与一致的一种变化过程,也可以说是组织内部环境的一种较具持久性的特质或行为气象,它由成员的共组感情、态度、思想、精神等所组成并通过上述因素表现出来。组织气候是一种中介变量,它问接反映组织内部环境的内在特征和内部环境诸因素相互关系的模式。因此,通过测度、认识和改造组织气候,就可以改进组织行为方式,增进组织的和谐与稳定。

5. 财政赤字

【答案】财政赤字是指因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而形成的差额。由于会计核算中对这种差额用红字处理,所以称为“赤字”。财政赤字是财政收支未能实现平衡的一种表现,是一种世界性的财政现象。财政赤字的形成有许多原因。根据产生的原因和经济背景,西方经济学家将其划分为两类: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一个国家财政赤字累积过高对国家的长期经济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对于该国货币亦属长期的利空,日后为了要解决则政赤字只有靠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这两项措施,对于经济或社会的稳定都有不良的影响。一国财政赤字若加大,该国货币会下跌,反之若财政赤字缩小,表示该国经济良好,该国货币会上扬。

6. "4R ”危机管理理论

【答案】"4R ”危机管理理论是指一种认为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的理论。"4R" 危机管理理论是由美国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希斯认为,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四个方面,即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 改进对危机冲击的反应管理; 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地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衡量政府应对能力的主要标准,政府体现在这四个方面的能力可以简单可以概括为缩减力(reduction )、预备力(readiness )、反应力(response )和恢复力(recovery ),即"4R"

7. 逻辑分析方法

【答案】逻辑分析方法,又称哲学研究法,是指从哲学的观点出发研究公共行政过程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的关系,进而形成一定的普遍适用的有关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的研究方法。逻辑分析方法的工具包括:理性判断、非理性判断、逻辑推理、因果关系等等。

8. 行政授权

【答案】行政授权是指行政组织内部上级机关把某些权力授予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以便下级能够在上级的监督下自主地行动和处理行政事务的权力分配形式。其含义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1)从形式上看,行政授权总是以行政任务为基础的。通过工作任务指派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上级在向下级交派任务的同时,必须给予下级相应的权力,而下级一s 得到了权力,就需要负有一定的责任才不至于滥用权力。因此,行政授权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指派工作任务、授予行政权力、承担工作责任。

(2)从内容上看,行政授权包括两个层面:

①决策权力的授子,即上级把一部分问题的决策权授子下级行政机关或职能机构;

②执行权力的授予,即上级行政机关允许下级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决定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和方法。

二、简述题

9.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效力。

【答案】国家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效力是指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合法性。行政组织职权要具有效力必须经由法定权力主体的批准或决定。使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并发生效力的法定权力主体主要有:

(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经过全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的国家权力机关。在现代民主宪政国家中,立法机关通常执掌立法权,并对重要国事活动进行监督,其中包括设置行政组织的活动。未经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行政组织不发生法律效力,不得行使公共权力。

(2)内阁。在实行内阁制的国家里,内阁对议会负政治责任,除宪法和法律有特别限制外,一般行政组织均由内阁依据行政裁量权自行设定,而不需经过立法机关决定。

(3)立法机关与内阁。即折衷制或混合制,由立法机关与政府共同决定行政组织产生与成立的效力。折衷制通常的做法表现为:立法机关享有名义上的批准权,也可以规定原则标准,除少数特别例项外,一般通过授权由政府自行裁定设置与否; 政府则通过授权实际行使批准权,以法律的名义裁并、变更、设置和组建行政组织。

10.简要论述政府管理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答案】(1)行政效率与公平

行政效率是行政工作的效果与消耗之比,即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从事行政管理活动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产出或效益之间的比例。

所谓公平,就是公正、平等的意思。公平包括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效率,行政的价值是公平。效率与公平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追求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公平是效率的保证; 另一方面,追求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的实现,追求公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效率的提高。

(3)政府管理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中,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都必须、也必然要把效率摆在优先地位。兼顾公平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做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切实贯彻,一方面要承认收入差别,允许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通过市场机制刺激效率,为过渡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通过国家宏观调控等手段来构筑平等竞争的空间和平台,保证分配的公平。

②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最集中地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必然要求法律赋予主体平等的地位。

③公平分配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