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804行政学理论与方法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级制
【答案】又称层级制或系统制,指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各个层级的工作性质相同,但管辖范围随层级下降而缩小的一种组织体制。在实行分级制的组织体制中,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在性质上都是普遍和完全的,在范围上或领域上都是部分的和不完全的。分级体制是典型的层级节制结构,其优势在于:结构严谨、事权集中、指挥灵活、行动统一,但如果层级节制过严,有可能抑制下级的主动精神,并使行政首长忙于处理日常事务,无暇顾及调查研究和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2. 生态行政学
【答案】生态行政学是指在系统理论的指导下将生态学引入行政现象的研究形成的理论。生态行政学研究的基点在于政府赖以生存和运作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其环境的互动和动态平衡。最早运用生态观点来研究公共行政现象的是美国人高斯。他在1936年和1947年分别发表了《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公共行政的境界》和《政府生态学》等文著,阐述了政府及其行政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重要性,强调政府与其生态环境的交互作用,从而开创了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研究公共行政的先例。
3. 新制度经济学
【答案】一般认为,罗纳德·科斯1937年27岁时发表的《企业性质》标志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开端,一般认为,科斯定理包括两部分:第一定理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界定的重要性并不影响效率,即不管如何界定产权,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现实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科斯第二定理是:在正交易费用下,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交易效率,由此揭示了界定产权的重要性。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旗帜下的各种流派五花八门、风格迥异。其中,科斯和诺思分别获得了1991年和1993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都围绕制度进行研究并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是,在理论观点、体系和研究方法上,却彼此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冲突,以至很难整合为一个逻辑严密的理论整体。1974年,经威廉姆森命名而广称为新制度经济学。
4. 关键路径法
【答案】关键路径法是指通过分析项目过程中哪个活动序列进度安排的总时差最少来预测项目工期的网络分析方法,英文简称CPM 。关键路径法是网络规划的一种方法,源于1957年雷明
顿兰德公司的詹姆斯·凯利和杜邦公司的摩根·沃克所做的一项“工程规划与安排”研究,目的在于以最小成本求取最佳工期。关键路径法便于计算,能使复杂的任务、工程条理分明,井然有序; 便于领导者通观全局,抓住关键,安排实施; 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
5. 微观效率
【答案】微观效率是指私人、市场导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提供相同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相对成本。在研究政府绩效时,微观效率是指特定公共组织提供相同单位的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相对成本,即具体行政单位管理和服务活动的产出和投入的比率。微观效率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具体行政单位的行政管理能力。
6. 行政纪律
【答案】行政纪律是指对行政主体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制度保障,是行政组织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组织整体利益而制定的一种要求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甚至个人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政准则和行为规范。狭义的行政纪律主要是指政府中的纪律。广义的行政纪律则包括一切组织中由行政机构所制定并要求其成员遵守的服务于行政管理需要的纪律。从行政纪律的目的来看,行政纪律是政府为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并专门用于约束和限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的规范。行政纪律是行政行为的边界和框架; 不得逾越行政纪律所划定的界限。从行政纪律的内容上看,其与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是一致的。行政纪律可以分为一般性行政纪律和特殊性行政纪律,如机要部门,外事部门,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民族事务管理部门的特殊工作要求。从行政纪律的性质上来看,其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义务。我国政府中的行政纪律大致可以概括为:政治纪律,工作纪律,保密安全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社会管理秩序,公共道德纪律等六个方面。
7. 职位评价
【答案】职位评价是指按照工作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大小、担任职务所需教育程度和技术的高低,对各职系的职位进行评价,划分为若干个等级的过程。职位评价过程包括两个步骤:一是职位定级,即在一个职系里按工作难度、责任轻重、所需教育程度和技术高低划出职级; 二是职位定等,即把各职系间工作简繁难易、责任轻重大小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程度相当的职级划归为同一职等,在不同职系中,难度越大、责任越重的职级,所归的职等就越高。职位评价的关键是把每一职位的全部内容尽可能科学地量化表述出来,以进行品评比较,进而划分出职级和职等。常用的职位评价方法有排列法、因素比较法和评分法等。
8.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公共政策的调研、制定、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9. 福利
【答案】福利,又称“经济福利”,是指人们从生活状况的改善和提高中所获得的利益。在福利经济学中,福利指消费者和生产者通过市场交易活动所获得的收益。消费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从购买商品(或服务)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即效用。生产者所获得的收益表现为生产和出售商品(或服务)所获得的利润。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寻求最大限度的社会福利。当社会中每个人的个人收入的效用总和达到最大值时,社会的经济福利也就达到最大值。由于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规律,国民收入的总量越多,分配越平均,则社会福利也就越大。福利国家的主要内容就是国家干预国民收入的分配,使每一个公民能保证一定水准的社会福利。国家促进福利的职能要依据四项基本原则:
第一,劳动权利,包括充分就业、终身就业、改善劳动条件。
第二,反贫困斗争,包括最低收入线,在反贫困、反社会排挤的斗争中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
第三,风险保护,社会福利保障,也就是为了保护雇员和他们的家庭抵御疾病、事故、失业、死亡等风险的威胁而提供的保障措施。
第四,促进机会平等,包括用于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转换、业余活动的国家开支,资产受歧视的地区、社会集团以及个人的反歧视措施。
10.职组
【答案】职组是指按工作性质是否相近对职系进行的划分,工作性质相近的若干职系集合构成一个职组。如办事员职系、速记员职系和打字员职系集合到一起构成文书职组。职组是在职系的基础上对组织内部职位的横向划分,其作用在于方便职位分类。职组同职系一样也是是录用、晋升、培训公务员时,从工作的业务性质上进行考虑的依据。
二、简述题
11.简述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关系。
【答案】(1)公共危机与突发事件相互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一般而论,突发事件是指没有预计或者无法预计而发生的,造成了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损害的公共事件。在时效的意义上,突发事件是一种紧急状态。突发事件包括各种自然灾害、生产或技术事故、传染性疾病、经济性恐慌、恐怖袭击、暴力冲突、社会骚乱和暴乱甚至叛乱等等。
(2)突发事件与公共危机的关系,可以理解为突发事件是公共危机的一种前期形态,即在突发事件没有货不能及时得到控制、制止的条件下,将转变成为公共危机。突发事件会不会发展成为公共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强弱、高低。
12.简述如何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处理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
【答案】与行政权力的两种分配方式相适应,行政权力分配当中的集权与分权关系也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结构性权力的集中与分散问题,即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中央与地方、上级政府与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