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大学法学院635综合(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之宪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受教育权受侵犯的救济程序。
【答案】(1)受教育权的含义
受教育权是公民在教育领域享有的重要权利,是公民接受文化、科学等方面教育训练的权利。从广义上讲,受教育权包括每个人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包括要求提供教育机会的请求权。从狭义上讲,受教育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平等的教育权。
(2)受教育权受侵犯的救济程序
①普通法律层面上的司法救济。一般地,当受教育权受到侵害的公民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要审理公民的受教育权侵害案件对其实施司法救济,都得首先明确该受教育权案件牵涉的的法律关系一是私人间的侵权纠纷还是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对相对人产生侵害的纠纷,据以确定司法救济是诉诸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一般不会到刑事层面)。
②涉及到宪法层面上的司法救济。当侵害公民受教育权的是国家的相关立法时,在某些国家的法院能够通过司法审查途径予以救济,但在我国目前的制度框架中让法院针对立法机关的违宪行为对受教育权予以司法救济似乎并不可行。
2. 简述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的关系。
【答案】宪政是伴随着宪法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的提高而逐渐形成的。然而,当我们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将政党制度与民主宪政结合起来考察时,则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主张必须给予各政党以宪法所认可的地位,也就是说要使它们具有作为“形成国家意志的机制”的职能,这样人们就能够使现代国家民主化。
(1)政党制度是民主宪政发展的产物。虽然政党的产生原因在根本上归结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但这种经济上的客观需要主要表现为政治上的权力要求。表现在: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的平等、自由原则必然要求国家和社会管理的民主化,要求社会成员中的大多数都能参考加国家的政治生活。
②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民族统一市场和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不可能像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那样,由公民直行使,而必须通过中间体即代表的方式才能实现。 ③由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引起的利益分化,使各阶级、阶层或集团不仅为了自身利益而通过代议制民主争夺国家权力,而且为了取得胜利,还通过寻找合作者来壮大自己的力量。由此可见,导致政党产生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以代议制民主为核心的民主宪政的发展。
(2)政党制度促进了近现代民主宪政的发展。政党制度并不消极地受动于民主宪政的发展。实际上,伴随着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建立,政党制度又反过来大大推动了近现代民主宪政的发展。
①政党制度的出现使古代君主个人终身统治的专制政治转变为近现代政党的民主政治。这可以说是政党制度对民主宪政促进作用的高度概括。
②政党制度是解决民主宪政中不同群体间的矛盾、冲突的重要途径。利益分化形成利益差别是近现代任何国家都存在的普遍现象。
因此,协调和处理由利益差别引起的利益冲突、利益矛盾,从而维持政治和社会秩序和稳定发展是民主宪政的重要内容。政党制度则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再次,政党制度状况直接影响民主宪政状况。这一点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党制国家的政治局面异常动荡。
③政党制度还是扩大政治参与的主要措施之一。由于政党制度运行的结果就是使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代表人物能够对国家权力的行使产生影响,因此它自然构成为促进政治参与的主要途径之一。
3. 简述公民基本义务的实现方式与具体内容。
【答案】(1)公民基本义务的实现力一式
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社会和国家对公民最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其实现方式包括两种:
①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作为的形式实现,比如,依法纳税、服兵役等。
②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以小作为的形式实现,比如,保守国家秘密等。
(2)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是指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对于我国国家主权,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方式把它割让或者使之从属于外国支配,也不允许任何人进行分裂、破坏或者危害国家政权的统一管辖权。领土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领土的任何侵犯,都是对国家主权的一种侵犯。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就是指公民有责任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并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言行进行斗争。
宪法规定公民有维护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的义务,是指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团结和互助关系,要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全国各族人民都要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自己的崇高责任,要严格遵守并认真贯彻执行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任何人都不得以任何形式制造民族纠纷,离间民族关系。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则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a. 遵守宪法和法律。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体现,是保护人民、打击敌人、惩罚犯罪、保障和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工具。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它的权威关系到政治的安定和国家的命运,只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确保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全国人民才能有统一的行为准则。因此,每一公民都必须把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作为自己应尽的根本责任。
b. 保守国家秘密。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知悉的事项。保守国家秘密就是要保护国家秘密不被泄露和不被遗失。加强保密工
作,严守国家秘密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是每个公民都必须严格履行的一项基本义务。
c. 爱护公共财产。公共财产是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财产,它是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国防、使国家日益繁荣富强的物质基础,也是使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以不断提高的源泉和享受各种权利、自由的最根本的物质保证。宪法规定公民必须爱护公共财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所有公民都必须爱惜和维护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对公共财产的任何侵犯和浪费都是对人民利益的极大损害; 当公共财产遭受破坏、损害或出现危险时,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和捍卫公共财产。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同损害和浪费公共财产的行为作斗一争。
d. 遵守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劳动者进行社会生产和协作必须共同遵守的劳动秩序、劳动规则、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等。遵守劳动纪律对于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有着重要意义。对于那些缺乏自觉性和纪律性的人,除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外,对个别屡教不改、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人,也应该给以必要的经济或者行政处分。
e. 遵守公共秩序。公共秩序具体说是指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秩序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秩序。公共秩序是为保护国家、集体和正当的个人利益,谋求社会正常运行服务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民正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条件。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既是一项法律义务,也是一种道德要求。
f. 尊重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是指在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准则。尊重社会公德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宪法的这一规定表明,尊重社会公德既要靠法律来保障,也要靠道德力量来维持。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是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最集中表现,代表每个公民的最高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一致的,维护国家利益,是公民的神圣职责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每一个适龄公民都应按照兵役法的要求,积极服兵役。
⑤依照法律纳税
税收是国家筹措资金的重要方一式,是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纳税以公民自觉性为基础,但又具有强制性,所有纳税单位和个人,都必须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⑥其他方面的义务
a. 夫妻双方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实行计划生育,坚决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计划相适应。凡是己婚的有生育能力的夫妻双方都有责任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
b.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这是我国公民在家庭生活方面对国家、社会、家庭和个人应尽的重要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