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徽医科大学生物化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氨基酸残基(amino acid residue)。
【答案】氨基酸残基是指肽链中的氨基酸由于参加肽键的形成已不是完整的分子。
2. 拼接体(spliceosome )。
【答案】拼接体是由mRNA 前体、各种拼接因子、5种snRNP 等在细胞核内按照一定次序组装起来的超分子复合物,是拼接反应发生的场所。
3. 糖酵解。
【答案】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
为丙酮酸,同时净生成
4. 铁硫蛋白。 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一切生物有机葡萄糖转换
体普遍存在的葡萄糖降解途径。该反应过程由10步酶促反应组成,通过该途径,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可进行。
【答案】铁硫蛋白又称铁硫中心,是含铁原子和硫原子的一' 类金属蛋白质。Fe —S 在呼吸链中多与黄素酶或Cytb 结合成复合物存在,其中铁作为单电子传递体可逆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
5.
【答案】5-磷酸核糖在磷酸核糖焦磷酸激酶催化下与
酸生物合成提供磷酸核糖,它对于核苷酸代谢有重要意义。
6. 联合脱氨基作用(transcleamination )。
【答案】联合脱氨基作用是转氨基作用和L-
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的联合反应。氨基酸与酮戊二酸经转氨作用生成or 酮酸和谷氨酸,后者经L-谷氨酸脱氢酶作用脱去氨基的过程。
7.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答案】酶的化学修饰调节是指酶蛋白肽链上某些残基在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的改变。
8.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
【答案】拓扑异构酶是指通过切断DNA 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改变DNA 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I 通过切断DNA 中的一条链减少负超螺旋,增加一个连环数。某些拓扑异构酶II 也称为DNA 促旋酶。
作用生成,为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
二、问答题
9. 溶液A 中含有浓度为lmol/L的2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溶液B 中含有0.05mol/L的400个碱基对的DNA 分子,所以每种溶液含有的总的核苷酸残基数相等。假设DNA 分子都有相同的碱基组成。
(1)当两种溶液的温度都缓慢上升时,哪个溶液首先得到完全变性的DNA?
(2)哪个溶液复性的速度更快些?
【答案】(1)溶液A 中的DNA 将首先被完全变性,因为在20个碱基对螺旋中的堆积作用力比在400个碱基对螺旋中的力小很多,在DNA 双链的末端的DNA 的碱基对只是部分堆积。在片段短的分子中这种“末端效应”
更大。
(2)在溶液A 中复性的速率更大。成核作用(第一个碱基对的形成)是一个限速步骤,单链分子的数目越大,重新形成碱基对的概率就越大,因而在溶液A 中的DNA (含有2mol/L单链DNA )将比溶液B 中的DNA (含有0.1mol/L单链DNA )更快地复性。
10.简要说明什么是“葡萄糖效应” ?
【答案】“葡萄糖效应”是指在同时存在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培养时,细菌通常优先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的现象。只有在葡萄糖被耗尽之后,细菌经过短暂停滞后,才能分解利用乳糖。葡萄糖效应可以用Jacob 和Monod 于1960〜1961年提出、随后得到证明和发展的乳糖操纵子模型作出解释。
11.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温度,其温度高低与幅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案】生物膜的相变温度是指生物膜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时的温度。相变温度本身取决于膜脂的组成,组成膜脂的酯酰链越短或者是不饱和程度高,其相变温度越低。此外,头部基团的极性对膜的相变温度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ethanolamine 头部基团比choline 头部基团具有更高的相变温度。
膜脂的基本组份是磷脂,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磷脂。只由一层磷脂组成的双层分子显示急剧地、特有地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地相变。凝胶态的磷脂膜较液晶态的厚,因为在低温下,磷脂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尾巴”会变硬。这种凝胶态的膜流动性很小,仅有较少侧向扩散。相变温度决定于磷脂头部基团的性质和脂酰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程度,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相变温度越低。各种膜脂由于组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另外,胆固醇含量、鞘磷脂的含量等影响膜的流动性的因素对膜的相变温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为什么糖摄入量不足的爱斯基摩人,从营养学的角度看,吃含奇数碳原子脂酸的脂肪比含偶数碳原子脂酸的脂肪好?
【答案】因为奇数碳原子脂酸降解最后产生丙酰CoA , 这个化合物进一步代谢生成琥珀酰CoA ,琥珀酰CoA 将减轻爱斯基摩人糖的缺乏,并且因为增加了三羧酸循环中间物的水平因而减
轻了伴随而来的酮症。
13.乙酰唑胺
性。碳酸酐酶参与调节是一种利尿剂,还可用来治疗青光眼,它能强烈抑制碳酸酐酶的活和体液的碳酸氢盐含量。有或无乙酰唑胺时对该酶的反应速率的百分数)对底物浓度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判断乙酰唑胺的抑制性质。
图
【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
(1)抑制剂降低
变;
(3)在大于10的底物浓度下,速率变化不大;在底物浓度为100的时候,对于每一个曲线而言观察到的反应速率接近
(4)对于每一个曲线,
在
剂没有改变
14.在 时的底物浓度差不多等于另一条曲线的因此抑制 (2)两条曲线的形状相似,因此,对于任何底物浓度,有抑制剂和无抑制剂时速率的比值不综合上述几点,乙酰唑胺属于碳酸酐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途径中,磷酸果糖激酶受的反馈抑制,而却又是磷酸果糖激酶的一种底物,试
是磷酸果糖激酶的底物,
问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并不使酶失去效用? 【答案】磷酸果糖激酶
体能量供应充足时(是一种调节酶,又是一种别构酶。也是别构抑制剂。在磷酸果糖激酶上有两个浓度较高)时,的结合位点,即底物结合位点和调节位点。当机除了和底物结合位点结合外,还和调节位点结合,使
浓度较低)时,主要与底物酶构象发生改变,使酶活性抑制。反之,机体能量供应不足(
结合位点结合,酶活性很少受到抑制。
三、论述题
15.简要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基因结构和转录产生mRNA 过程两方面的主要差异。
【答案】(1)真核基因组DNA 在细胞核内处于以核小体为基本单位的染色体结构中;真核基因组中,编码序列只占整个基因组的很小部分。原核生物的功能相关的几个结构基因往往串联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