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宁波大学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育
【答案】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 动作轨迹
【答案】运动轨迹是指身体的某一部分从开始位置到结束为止所经过的路线组成的动作的空间特征。运动轨迹由运动轨迹方向、运动轨迹形式和运动幅度表示。
二、简答题
3. 什么是倒U 型假说?
【答案】倒U 形假说是人们在唤醒水平与操作成绩关系的研究中讨论得最多的理论。这一理论来自最初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
(1)倒U 型假说的观点
①由昏昏欲睡的低唤醒水平到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以前,随着唤醒水平的提高运动表现也将随之向着好的方向改善。
②当唤醒水平超过中等唤醒水平的临界点后继续向高度兴奋方向的发展,唤醒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将导致运动表现的逐渐恶化或成绩下降。
③一般来说,中等程度的唤醒对运动表现最为有利。
(2)实践操作
在体育运动情境中,必须结合不同运动项目所含主要技能的复杂程度,结合体育运动参与者的个人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倒u 形假说,更有效地预测和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的关系。
4. 简述体育运动中智力的结构。
【答案】体育运动中智力的结构主要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力,其中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1)观察力
观察力是人迅速敏锐地发现事物细节和特征等方面的知觉能力。它是智力活动的源泉和门户,观察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人智力发展的水平。体育是一门体力与脑力结合性很强的基础学科,体育教学离不开运动技能教学。
①从质的方面看,观察力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
②从量的方面看,观察力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条件。
(2)记忆
①记忆是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运动记忆是一种独特的记忆形式,又称为动作记忆,是指以人们操作过的运动状态或动作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②人们在劳动实践中学会各种劳动技能,在体育运动中掌握各种运动技能以及其他领域的各种技巧动作,都必须依靠运动记忆。
(3)思维
①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映过程,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关系。
②体育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过程是以操作思维为主要形式的。操作思维是指反映肌肉动作和操作对象的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思维过程。
(4)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运动中的想象力就是根据体育教学和训练所要达到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通过实践产生出有价值的教学成果或取得优异成绩的能力。
5. 简要回答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的影响因素。
【答案】运动性蛋白尿是指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影响运动性蛋白尿的因素有:
(1)运动项目
长距离跑、游泳、自行车、足球、赛艇等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高,排泄量也较大。体操、举重、射箭等项目运动后,运动员出现蛋白尿的阳性率低,排泄量少。
(2)负荷量和运动强度
在同一运动项目中,随着负荷量的增加,尿蛋白出现的阳性率和排出量随之増加。在大负荷训练过程中,运动员开始承担大负荷量时,由于机体对负荷量的不适应,尿蛋白排泄量较多,坚持一段时间后,完成相同的负荷量时,尿蛋白排泄量减少。这是机体逐渐适应负荷量的表现。
(3)个体差异
运动性蛋白尿的个体差异较大,在同样负荷内容、同样负荷量后,有的人不出现蛋白尿,有的人则出现蛋白尿,而且排泄量的个体差异范围较大。不过,同一人在进行相同的负荷量和运动强度后,其尿蛋白排泄量是比较恒定的,排泄量与自身的机能状况关系较大。
(4)机能状况
人的机能状况和对负荷的适应与尿蛋白排出量有关。进行定量负荷运动,当机能状况和适应性良好时,尿蛋白排量减少,尿蛋白恢复期缩短;反之,机能状况欠佳,适应性差时,则尿蛋白排量増加,尿蛋白恢复期延长。
(5)年龄与环境
尿蛋白出现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运动时外界的温度、海拔高度等因素,对尿蛋白的出现有显著影响。
6. 谈谈“阳光体育运动”的由来与目的。
【答案】(1)“阳光体育运动”的由来
①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向社会发布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此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震动,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
②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央高层领导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相关部委的一把手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围绕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等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建国以来从没有过的。
(2)“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①近期要求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②长期目标是:在大中小学校推行“阳光体育证章、奖章制度”,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阳光体育奖励机制的推动下,使一代青少年体质状况得到根本转变。
7. 影响团体凝聚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在团体凝聚力动态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它的因素可以归纳为环境因素、个人因素、领导因素和团体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团体规模、合约责任、外界压力、团体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等。
①团体规模:一支队伍的规模越大,凝聚力不断下降。适当的团体规模有助于团体任务凝聚力和社交凝聚力的发展。
②合约责任:体育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达到的要求,增强对完成活动任务的责任心,从而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与团结。
③外界压力:体育竞赛是外界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团队成员要加强交流与合作,来达到良好的社会适应。
④团体成员相处时间的长短:长时间在一起以及对团体成功有强烈渴望的团队,表现出很高水平的凝聚力。
(2)个人因素
个人因素包括满意感、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和团队成员的角色。
①满意感:个人对团体活动任务和团体成员间的人际关系的满意感有助于运动队凝聚力的发展。
②团体成员特征的相似性:团体成员问相似的特征就成为影响他们凝聚在一起的主要力量。 ③团队成员的角色:研究发现,团体成员是否明确自己在团体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共同目标的实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