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耐力
【答案】耐力是指人对紧张体力活动的耐久能力。具体的来讲,耐力是衡量一个人长期的做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动作能坚持的持久多久的一个指标,一般可以从身体素质和意志方面来讲的。
2. 身体运动速度
【答案】身体运动速度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通常用位移距离和所用时间之比来表示。身体运动速度一般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运动速度之分。身体运动速度还有匀速和不匀速之分。
二、简答题
3. 教练员的领导功能有哪些?
【答案】教练员的领导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功能
这是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基本功能,由于教练员在体育团队中占据着显赫、重要的位置,他要能够审时度势,知人善任,确定目标,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做出最终的决断。
(2)组织功能
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教练员要在做出决策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组织、策划和管理工作,要尽可能科学、有效地安排计划,使用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3)沟通功能
身处中心地位的教练员,在队伍中人际关系、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其职责之一,又是影响工作效果的重要条件。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是教练员了解情况、掌握信息、协调关系、提高效率的可靠保证。
(4)激励功能
激励是教练员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制定各种条例、制度,提高运动员积极性和充分发挥运动员创造性的有力武器。
(5)创新功能:创新能力是教练员应有的基本素质,教练员要有创造性的思维和行动,要鼓励下属创新,安于现状意味淘汰,鼓励教练员创新,才能扮演好运动团体目标创新的功能。
4. 简述运动技能形成的阶段。
【答案】动作技能是由个别动作构成的系统,它是在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对其特点的分析是评价个人技能水平的重要方法。运动技能的形成有三个阶段:
①认知定向阶段
在技能学习的开始阶段,个体的注意主要集中在认知问题上,强调对任务的认知,知觉和理解动作的术语、要领、原理或规则,以及做动作时应知觉的线索(包括来自身体内部或外部的线索),学习与它有关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技能的最一般的、最粗略的表象,这就是技能的认知定向阶段。
②动作的连接阶段
在通过练习建立一定的感知和表象的基础之后,动作技能的学习进入动作的联结阶段。在此阶段,认知阶段的知识得到了应用,个体已经学会把某些环境线索与完成技能所需的活动联系起来。
③协调完善阶段
这是技能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技能几乎变成习惯性的自动化操作,人们不再有意识地去思考自己做什么和怎么做,意识对动作的控制作用减小到最低限度。
5. 谈谈“阳光体育运动”的由来与目的。
【答案】(1)“阳光体育运动”的由来
①2006年8月19日,在新时代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中心承办的“2006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论坛”上,向社会发布了一条消息:自1985年起,中国青少年学生在肺活量、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等方面指标连续20年下降。此信息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震动,并引起中央高层的关注。
②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中央高层领导就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相关部委的一把手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围绕着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系列举措,形成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纲领性文件等重大政策和工作部署,是建国以来从没有过的。
(2)“阳光体育运动”的目的
①近期要求是:通过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以上的学生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②长期目标是:在大中小学校推行“阳光体育证章、奖章制度”,使“健康第一”的理念深入人心。在阳光体育奖励机制的推动下,使一代青少年体质状况得到根本转变。
6. 自生训练与渐进放松训练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1)自生训练的概念 自生训练(
调节的方法。
使用自生训练可以达到引起放松反应的目的。自生训练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①包括六个基本步骤:肢体沉重感训练、呼吸训练、腹部发暖训练、前额发凉训练、肢体发暖训练、心脏训练。
②运用表象。
),又称自主训练、自律训练、自我训练或自发训练,是一种自我
③使用特殊主题来帮助诱发放松反应。
(2)渐进放松训练的概念
渐进放松训练是通过先使某肌群紧张,再使其充分放松,以建立肌肉紧张与放松程度的区分感觉的一种训练方法。渐进放松训练的目的在于帮助练习者获得身体各个部位,特别是头部和颈部等肌肉紧张的精确感觉,使练习者在几分钟内全身完全放松。进行渐进放松训练的三个阶段包括:
①基本渐进放松法的练习。
②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
③不同场地的渐进放松训练。
(3)二者的区别
自生训练和渐进放松训练都可以诱发放松反应。但不同的是,渐进放松法依靠的是肌肉的动态收缩和放松,而自生训练法依靠的是身体对于四肢和肌肉的相关感觉。
7. 简述目标设置对恢复运动损伤的作用。
【答案】(1)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将注意指向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2)结合提高自我效能策略设计与设定个人目标,对缩短运动员的康复时间特别有益。
(3)应帮助运动员制订相应的康复期训练计划,要求受伤运动员设置现实的和可以达到的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使运动员感到康复方法是有效的,只要坚持下去,定会很快康复。
(4)让运动员一起参与目标的建立,但必须是可以接受的、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实现的、令人鼓舞的并可被记录的目标。
8. 什么是特质性攻击?什么是状态性攻击?通过什么方法能测定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答案】根据个体人格(个性)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攻击性行为分为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两种。
(1)特质性攻击是指个体具有攻击性的性格特征,并经常发生攻击行为。具有特质性攻击的人,更容易产生状态性攻击行为。
(2)状态性攻击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
(3)借助于人格问卷和有关攻击性问卷能测出这两种攻击性倾向。
三、论述题
9. 简述机能评定的常用生理学指标有哪些?并根据假设人群设计一个测试方案及测试细则。
【答案】(1)神经系统与感觉器官
①皮肤空间阈值
皮肤空间值是指人体辨别皮肤两点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机体疲劳时,皮肤空间阈值増大。与安静值(未疲劳)比较,比值大于1.5而小于2.0为轻度疲劳,大于2.0为重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