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623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什么是管理伦理的价值与成木?

【答案】(1)管理伦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潜在准则。管理伦理包括两个部分:内部伦理和外部伦理。管理伦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的获取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2)管理伦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管理伦理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与伦理之所以能够结合,关键不在于伦理学能够为管理学提供什么,而是由于管理与伦理具有可通约性一一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伦理性质,在于管理本身具有道德性。管理伦理就是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两个方面双向互动的有机统一。

②管理与伦理具有同质性。伦理是人类对自我内在管理的建构活动,实质上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内在管理,因为它所指向的是人类自我的内部世界,是人类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规范、设计和引导,因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所实施的道德管理方式,是“特殊的社会管理方一式”。伦理以“应当”为目的,调节和维系着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管理作用。虽然在管理所特有的活动空间之中,其模式亦可多种多样,但其最佳的管理方式无疑是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管理。这就使管理与伦理有了契合的可能性,使二者有可能统一起来。

③成功有效的管理是体现人性的伦理管理。管理虽然是一种社会协调方式,但却渗透着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管理的伦理属性要求管理实践必须做到管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成功有效的管理必须是符合价值追求的伦理管理,管理与伦理应该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管理伦理突显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只有这种符合人的价值追求的管理,才是管理的精神实质之所在,也只有这种蕴含人文精神的人性化管理,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使管理的科学属性得到张扬。

(3)企业为了坚持管理伦理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管理伦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①侵蚀公司的利润。有些管理伦理需要公司承担起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限制废物、废气的排放,这些活动需要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这就侵蚀了公司的总体利润。②如果公司在不违反法律但违反管理伦理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那么这部分的收益也可以称为公司的管理伦理成本。虽然坚持相关的管理伦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并不违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坚持管理伦理,必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得到供应商、零售商、管理者、员下的认同,从而获得良好的商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打造自己品牌,获得超额利润。因此,企业不应该为了逃避少量的成本,而错失长期发展的前景。

2. 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管理伦理的因素主要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和问题强度。

(1)道德发展阶段

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小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道德发展所经历的三个层次和六个阶段如表所示。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该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该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 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该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2)个人特性

个人特性主要是指管理者的个人价值观(包括道德观)、自信心和自控力。①价值观。价值观是由家庭、朋友、社区环境、教育环境、宗教信仰、生活和工作经历等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在同样的管理道德问题面前,拥有不同价值观的管理者作出的决策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

②自信心和自控力。自信心和自控力强的人,一般都会深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因而通常都能坚持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自信心和自控力弱的人很容易屈服于外力摆布,而难于坚持自己的主张。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对管理道德影响巨大。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规章制度、上级的管理行为、绩效评估考核体系等结构因素对管理道德都有显著的影响。

(4)组织文化

组织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对管理道德有重要影响。诚信做事、包容失败的组织文化将必然减少不道德的管理行为。

(5)问题强度

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例如,有多少人会受到伤害? 有多少舆论会谴责这种行为? 这种行为造成危害的概率有多大? 人们是否能直接感觉到? 潜在受害者与这种不道德行为距离有多近? 这种行为的危害是否可能集中爆发? 如果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管理者很可能采取道德的行为。

3. 论述企业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

【答案】(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在持古典观的人看来,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管理者这样做是在慷他人之}h},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所以,在古典观那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日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2)社会经济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

社会经济观所指称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多数情况下,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并且很难使成本及时得到补偿,这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直接给当期利润造成不利影响。就是说,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通常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至少从短期看或从静态上看)。

但换一个角度看,事实上,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减少了政府的管制等,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并且所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支付的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因此,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在古典观那里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4. 分析影响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力和阻力。

【答案】(1)影响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力

一个组织想要生存、发展、壮大,并不断地趋于成熟和取得成就,就必须依据外部环境及内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调整其组织目标与结构。引起组织变革的内部动力主要包括:

①管理技术条件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