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南大学商学院823管理学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彼得·德鲁克认为:“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个知识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够实质地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根据德鲁克上述观点简洁分析下列论点:

(1)为什么说经理人都是管理者?

(2)你认为有效管理者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1)经理人都是管理者,这种说法正确。具体原因如下:

①管理者是对从事管理活动的人的总称,是对从事并负责对组织内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有关人员的总称。

②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职责定位是以其良好的职业境界、道德修养、专业管理能力,合理利用企业的资源,帮助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从而把企业不断推向前进。

③经理人肯定都是管理者。经理人只有行使了管理者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的职能之后,才能组织和协调企业的各方面资源,把企业不断推向前进。

(2)有效的管理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够做出有效的决策。管理工作的实质就是运用自己的权力和知识,为整个企业的经营运转作出重大的决策。有效的管理者在决策过程中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清问题的性质。对常见问题,通过决策来制定一个规章或原则予以解决; 对偶发性的、特殊的例外事件,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作特殊处理。

②明确所要解决问题的具体规范,即确定“边界条件”。对“边界条件”阐述得越准确、越清楚,决策的效果就会越好,取得预期效果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边界条件”的确定不能仅仅依靠事实,还要依靠决策人对事实的分析。

③认真思考能够完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考虑妥协、让步、改动等一系列事项,以期决策能被接受。

④在决策时应考虑可行的执行方法。如具体步骤、所落实的具体个人以及具体期限。

⑤在执行决策、收集反馈以检验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时,与事件正常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区别开来。最好的决策,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最有效的决策,最终也会过时。因此,有效的管理者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能快速准确地进行决策。

2. 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答案】领导是指运用各种影响力,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所认知的日标而努力的过程。其工作内容主要包含先行、沟通、指导、浇灌和奖惩等五个方面。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从而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与管理的区别包括以下几点:

(1)范围。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管理的范围要大一些,而领导的范围相对要小一些。

(2)作用。管理是为组织活动选择方法、建立秩序、维持运转等活动,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表现在为组织活动指明方向、设置目标,创造态势、开拓局面等方面。

(3)层次。领导具有战略性、较强的综合性,贯穿在管理的各个阶段。从整个管理过程来看,如果我们把管理过程划分为计划、执行和控制三个主要的阶段,领导活动处在不同阶段之中,集中起来就表现为独立的职能,即为了实现组织目标,使计划得以实施,使建立起来的组织能够有效运转,组织和配备人员,并对各个过程结果进行监督检查。

(4)功能。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运行的效率,而领导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组织活动的效果。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的是活动的结果。

(5)基础。从本质上说,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权力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而领导可能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也可能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3. 有效的补制系统有什么特征?

【答案】控制是对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对比并纠正的过程。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行动完成的方向是朝着达到组织的目标。确定控制系统有效性的准则就是看它在帮助员工和管理者达成目标时做得如何。因此,有效的控制系统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准确性。一个提供不准确信息的控制系统将会导致管理层在应该采取行动的时候而没有行动,或根本没有出现问题而采取行动。因此,一个准确的控制系统是可靠的,并且能提供正确的数据。

(2)适时性。控制系统应该能及时地改变管理层的注意力,使之防止某一部门出现对组织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最好的信息如果是过时了,也将是毫无意义的。因此,一个有效控制系统必须是能够提供及时的信息。

(3)经济性。一个控制系统在运用过程中,从经济角度上看必须是合理的。任何控制系统产生的效益都必须与其成本进行比较。为了使成本最少,管理层应该尝试使用能产生期望结果的最少成本来控制。

(4)灵活性。控制应该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适应各种不利的变化,或利用各种新的机会。几乎没有处于极稳定的环境而小需要适应性的组织,即使是高度机械式的结构,也需要随时间和条件的变化改变其控制方式。

(5)通俗性。一个不容易理解的控制是没有价值的。因此,有时需要用简单的控制手段来代

替复杂的控制手段。一个难于理解的控制系统会导致不必要的错误,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以至最终会被遗忘。

(6)标准合理性。控制的标准必须是合理的且能达到的。如果标准太高或不合理,它将不会起到激励作用。雇员通常不愿意指责上级要求得太高而显得无能。因此,控制标准应该是一套富有挑战性的、能激励员工表现得更好的标准,而不是让人感到泄气或鼓励欺诈的标准。

(7)战略高度。管理层不可能控制一个组织中的每一件事。即使能够这样做,也将是得不偿失。由此看来,管理层应该控制那些对组织行为有战略性影响的因素。控制应该包括组织中关键性的活动、作业和事件。也就是说,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容易出现偏差的地方,或放在偏差造成的危害很大的地方。

(8)强调例外。由于管理层不可能控制所有的活动,因此他的控制手段应该顾及到例外情况的发生。一种例外系统,可以保证当出现偏差时管理层不至十不知所措。

(9)多重标准。管理者与普通员工一样希望寻找一种“好看”的标准。如果管理者真的采用一个单一的衡量标准,如单件利润,那么员工就会在这方面下功夫并使之看起来很好,而多重标准则会减少这种狭隘的工作方式。

(10)纠正行为。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不仅可以指出一个显著偏差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建议如何纠正这种偏差。也就是说,它应该在指出问题的同时,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方法常常依赖于建立一种“如果……那么”的原则。比如“如果”单位收入下降5%, “那么”单位成本也必须降低相同的量。

4. 论影响企业组织的特殊环境。

【答案】企业的外部环境可分为一般环境和特殊环境两大类。1般环境,指对任何组织都有同样的或类似的影响作用的环境,如国家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法律、人口、生态和文化等因素。特殊环境,指与某一行业或某一系统的组织有关的特殊因素,它主要包括企业的内部环境、企业的竞争者、消费者市场和渠道企业等。影响企业组织的特殊环境主要包括:

(1)企业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即企业内部的各种影响因素,主要是指企业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员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考虑内部环境状况,根据员工的知识、技能等制定适宜的战略。

(2)企业的竞争者。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就必须比竞争者更有效地去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因此,企业必须对其竞争对手进行研究,识别竞争对手的竞争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自身的战略。

(3)消费者市场。消费者在两个方面影响着企业的经营:消费者的需求,决定着企业的市场潜力; 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能力,秀发企业之间的价格竞争,从而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所以,企业需要认真分析消费者的需求特点和偏好,从而开发出能够最大化消费者价值的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置。

(4)渠道企业。渠道企业指企业的供应商、代理商和经销商。没有供应商,企业的正常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