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城建与环境学部623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论述管理者如何实施目标管理。
【答案】(1)目标管理的含义
目标管理又称成果管理,或标的管理,指组织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自上而下地制定各自的目标并自主地确定行动方针、安排工作进度、有效地组织实现和对成果严格考核的一种系统的管理方法。它山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在1954年首先提出,是以泰罗的行为科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一套管理制度。
(2)目标管理的内容
目标管理是一个程序和过程,是一个全面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换为组织单位和成员的目标,通过层层落实和采取保证措施,有效而又高效地实现目标。目标管理能够很好地体现员工参与管理,山德鲁克提出,逐步成为西方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系统地制定目标并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目标管理的特点: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强调自我控制、促使外放权力、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3)目标管理的实施步骤
①目标制定
这是第一个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目标定得合理、明确,后两个阶段才能顺利进行。该阶段可以细分为四个步骤:
a. 确定总日标。总日标可以由下级和职工提出,上级批准,也可由上级部门提出,再同下级一起讨论决定。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两点:第一,必须由领导会同各级管理人员及职工共同商量决定,尤其是要听取职工意见。第二,领导必须根据企业的长远规划和面临的客观环境,对应该完成和能够完成的目标有‘个清醒的估计,并在确定总目标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不能简单地对下级目标进行汇总来作为企业的总目标。
b. 重新审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目标管理要求每一个日标和分日标都有确定的人对其负责,在预定日标之后,往往需要重新审查现有的组织结构并做出必要变动,尽可能做到一个目标只属于一个主管、一个部门,对需要跨部门配合的目标也应明确谁主谁从。这样,就有利于各司其职,发挥主观能动性。
c. 进行目标展开,确立各级的分目标。这是一个自上而下层层展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注意:目标必须有重点、有顺序,不能太多,几项即可,多则易于顾此失彼; 目标必须具体化,尽可能定量化,以便于评估; 目标要有“挑战性’,,又要有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太低,不能鼓舞士气,就失去了目标管理的意义,目标太高,通过努力还完不成,也会挫伤士气; 最后,目标确定的结果应该是下级日标支持卜级口标,分目标支持总目标,每个人员、每个部门的日标都要和其它人员、
其它部门的日标协调一致,不能损害本单位和整个组织的长远利益和长远目标。
d. 逐级授权。上一级就要本着权责相称的原则,根据目标的要求,授予下属部门或个人以相应的权力,让他们有权有责,在职责和权限范围内自主地开展业务活动,自行决定完成目标的方法、手段,实行自主管理。上下级之间还要就实现目标后的奖惩事宜达成协议。
②目标实施
目标的实施过程主要依靠目标的执行者进行自主的管理,即由执行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并以目标为依据,不断检查对比,反馈回来,分析间题,采取措施,纠正偏差,实行自我控制。但这不是说领导可以放手不管。由于组成了日标锁链和目标系统,日标的实施过程是一个自下而上层层保证的过程,一环失误,则可能牵动全局。在此过程中,领导者的责任主要是深入基层,对工作情况进行定期检查,一方面检查应由上级保证的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条件是否得到了正常的保证,发现问题,及时给予解决; 另一方面,当好目标执行者的参谋和顾问,以商议、劝告的方式帮助下级解决问题。在必要时,一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手续,修改原定的目标。但从本质上来看,目标管理在过程控制上是十分宽松的,夸张一点讲就是“只问结果,不问过程”。因此,领导者对执行者的监督和摔制应采用“内紧外松”的方式。
③成果评价
成果评价预不着一个目标管理周期的结束,也是下‘周期的开始。该阶段主要应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对目标执行者的工作成果进行考核,并决定奖惩; 二是总结经验教训,把成功的经验,好的做法固定下来,并加以完善,使之科学化、系统化、标准化、制度化,对不足之处则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为今后工作奠定基础。
2. 论组织中正式沟通的渠道与网络问题。
【答案】组织内部的沟通渠道,可以分为正式沟通渠道与非正式沟通渠道。正式沟通渠道,由组织结构或层次系统构成,它适合于在组织系统内,依据组织规定的原则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流。关于组织中沟通的渠道与网络问题的内容具体如下:
(1)正式沟通渠道与网络的类别
①链式沟通。这是一个串状网络,其中居于两端的个体只能与内侧的一个个体相互联系,居于中间的个体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个体沟通信息。在一个组织系统中,它相当于纵向沟通网络,按照层级逐渐传递。信息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进行传递。
②环式沟通。此形态可以看成是链式的一个封闭式控制结构,表示多个个体之间依次联络和沟通。其中,每个个体都可同时与两侧的个体沟通信息。
③Y 式沟通。这是一个纵向沟通网络,其中,只有一个个体位于沟通渠道的中心,成为沟通的媒介。在组织中,这一网络大体相当于组织领导、秘书班子再到下级主管人员或一般成员之间的纵向关系。
④轮式沟通。它属于控制型网络,其中,只有一个个体是各种信息的汇集点与传递中心。在组织中,大体相当于一个主管直接管理几个部门的权威控制系统。
⑤全通道式沟通。这是一个开放式的网络系统,其中,任意两个个体之间都有沟通联系,彼此相互了解。此网络中,组织的集中化程度及主管人的预测程度均较低。
(2)正是沟通渠道与网络的适用性
上述各种沟通渠道和网络,各有优缺点。如果管理者注重解决问题的速度,那么使用轮式和全通道式沟通是最好的; 如果注重信息传递的精确度,那么链式、Y 式和轮式沟通是最好的; 如果注重领导者的权威,则需要用轮式沟通模式; 如果注重通过信息沟通来增加组织成员的满足感,则最好使用环式和全通道式沟通。
(3)正式沟违渠道与网络的优缺点
①优点:正式沟通带有强制性,比较规范,约束力强,沟通效果较好。
②缺点:传播线路固定、呆板,沟通速度较慢; 中间环节较多,信息容易衰减; 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
3. 根据卜茨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基本技能?
【答案】根据罗伯特·卡茨Katz } 1974的研究,管理者应具备三类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用图1-3来表示。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较不重要。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管理者的人际技能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人际技能对于各种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可以用图1-3来表示。人际技能对于所有层次的管理的重要性大体相同。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概念技能对干各种层次的管理和重要性可用图表示,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