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在大规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不论在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方面,还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构成上,都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作为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和教学的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其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及成败。全新的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的素质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于是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质问题已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掌握历史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了解当前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是教师培训亟待解决的问题。就笔者对文献的调研来看,目前新课程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实施历史新课程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报导很有限。本论文共分四个部分,对实施历史新课程教师专业素质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第一部分:综述。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出发论述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挑战,国内外学者对有关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现状,教师专业素质研究存在的问题及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第二部分:理论研究。笔者通过对素质和专业概念的界定,从专业的特征出发,结合教师专业化的问题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了分析得出历史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 本部分研究中,在全面阐述了教师专业素质的理论之后,对新课程的特点及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进行了分析,概括得出历史新课程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应该包括复合型的知识素质,全方位的能力素质及健全的专业情意,为历史教师素质的实践研究奠定了基础。 知识水平是教师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新课程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具备系统的历史学科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 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具体表现,历史新课程要求教师具备如下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多媒体技术运用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在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要素中,专业情意是体现其专业特征的重要保证,具体表现为:不断完善的职业道德修养、全新的教育理念及健康的身心状况。 根据本部分的研究,笔者设计了问卷和访谈提纲,作为实践研究的依据。 第三部分:实践研究。本研究在郑州市进行,对该市十二所中学的8O名一线历史教师进行了调查和访谈。对回收的75份有效问卷进行了统计处理,对相应数据及访谈笔记做了详细分析,得出当前中学历史教师素质现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合作能力较强;良好的师德状况。另一方面,知识结构比例失调;科研意识不强,科研能力欠缺;信息素养欠缺:教育理念滞后等特点。 第四部分:新课程下提升中学历史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本人进一步提出了如下三条建议:一、终身学习,不断开阔视野。二、改革教师教育机制。三、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