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大学口腔医学院306西医综合之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子杂交(hybridization )。
【答案】杂交分子是指当两条不同来源的DNA (或RNA )链或DNA 链与RNA 链之间存在互补顺序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互补配对形成的双螺旋分子,形成杂交分子的过程称为分子杂交。
2. Chargaff 定律。
【答案】Chargaff 定律是指通过纸层析对多种生物DNA 的碱基组成进行分析,发现DNA 中的腺嘌呤数目与胸腺嘧啶的数目相等(A=T),胞嘧啶和鸟嘌呤数目相等(C=G)的一种规则。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序。维持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为共价键,主要为肽键。 4.
【答案】
(
半胱谷氨酰胺)是由谷氨酸的Y-羧基与半胱氨酸的a-氨基缩
合而成,这与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不同。
5. snRNA 。
【答案】sn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也存在于细胞质中,占细胞RNA
总量子大小为58〜300bp , 称小分子RNA
。其中同结构的U-RNA 称
为
分
端有帽子结构、分子内含U 较多的称U-RNA ,不
-端无帽子结构的按沉降系数和电泳迁移率排序,
如
snRNA 多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等。以核糖核蛋白质(RNP )形式存在。
在hnRNA 及tRNA 的加工中有重要作用,其他snRNA 的控制细胞分化、协助细胞内物质运输、构成染色质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6. 氨基酸(aminoacids )。
【答案】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组成蛋白质的常见氨基酸有20种,除脯氨酸及其衍生物外,其余氨基酸都是含有氨基的羧酸,
即羧酸中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被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7. 核酸内切酶(endonuclease )与核酸外切酶(exonuclease )。
【答案】核酸内切酶是核糖核酸酶和脱氧核糖核酸酶中能够水解核酸分子内磷酸二酯键的酶。核酸外切酶是从核酸链的一端逐个水解核苷酸的酶。
8. 抗维生素
【答案】抗维生素是指结构类似于维生素的结构,它们在体内与维生素竞争,而使维生素不能发挥作用的某些化合物。在研宄维生素缺乏病的过程中经常使用某些抗维生素来造成动物的维生素缺乏病。
二、问答题
9. 请描述线粒体DNA 的结构特点。[中国科学院2007研]
【答案】与核基因组相比,线粒体DNA 有如下结构特点。
(1)线粒体DNA 对于动物来说,是单一的环状分子;对于大多数植物和真菌而言,线粒体DNA 很可能是 线形分子,虽然某些植物线粒体DNA 也是大环形分子。
(2)线粒体DNA 没有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核糖核蛋白,因此很少被压缩,大都呈松弛状态。 (3)线粒体DNA 中的非编码区(垃圾DNA 或内含子序列)明显少于核基因组DNA 。 (4)线粒体DNA 存在重叠基因,比如某些碱基作为两个不同基因的共享部分,或某个碱基既是一个基因 的末尾,同时又是下一个基因的开始。
10.DNA 样品为线形的双螺旋。取部分样品涂布在栅板上,温度维持在双螺旋结构没有变化。另取部分样品进行同样的操作,只是温度为提供什么信息?
【答案】
形结构是由于双螺旋DNA 局部片段解旋形成的。这些片段富含A-T 碱基对,
A-T 比G-C 的热稳定性差。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测DNA 双螺旋链中碱基组成上的差别。
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后,用电子显微镜
观察,发现线形的双螺旋中出现了一些形(也称为“眼”形)结构,请解释此现象。这种现象能
11.乙酰唑胺
性。碳酸酐酶参与调节
是一种利尿剂,还可用来治疗青光眼,它能强烈抑制碳酸酐酶的活和体液的碳酸氢盐含量。有或无乙酰唑胺时对该酶的反应速率
的
百分数)对底物浓度的曲线如图所示。请判断乙酰唑胺的抑制性质。
图
【答案】从图中可以看出: (1
)抑制剂降低变;
(3)在大于10的底物浓度下,速率变化不大;在底物浓度为100的时候,对于每一个曲线
而言观察到的反应速率接近
(4)对于每一个曲线,
在
剂没有改变
时的底物浓度差不多等于另一条曲线的
因此抑制
(2)两条曲线的形状相似,因此,对于任何底物浓度,有抑制剂和无抑制剂时速率的比值不
综合上述几点,乙酰唑胺属于碳酸酐酶的非竞争性抑制剂。
12.已在某些噬菌体的DNA 分子上发现了下面的碱基取代:
(1)dUMP 完全取代了 dTMP ;
(2)5-羟甲基脱氧尿苷酸完全取代了 dTMP ;
(3)5-甲基脱氧胞苷酸完全取代dCMP 。根据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写出由噬菌体基因组编码的导致上述取 代反应发生的酶。
【答案】(1)胸苷酸合成酶的抑制蛋白和dUTPase 的抑制蛋白。 (2)dUMP 羟甲基化酶和羟甲基胞苷酸激酶。 (3)CMP 甲基化酶。
13.写出血糖的来源去路。
【答案】(1)血糖来源主要包括;①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②肝糖原分解;③糖异生。(2)血糖去路主要是:①氧化供能;②合成糖原;③转化为脂肪和某些非必需氨基酸;④转变为其他糖类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