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谱系分类
【答案】谱系分类是指根据语言是否来自同一语言的分化及分化的辈分等级而对语言做出的分类。谱系分类可以用起于一根而不断分叉的“谱系树”图形来表示。所有由同一个祖语分化出来的语言,是亲属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再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语言等。语系的形成是一种语言长期地、不断地分化的结果:祖语(母语)分化为不同的语族,一个语族又分化为不同的语支乃至语群,一个语支或语群再分化为不同的语言。
2. 语音
【答案】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同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颤动,具有物理属性; 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还具有生理属性; 更重要的是,语音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于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必须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所以语音又具有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二、简答题
3. 为什么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
【答案】语言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信息传递功能和人际互动功能,其中,人际功能是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所以说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主要是因为:
(1)信息传递功能是人际互动功能的基础,是为人际互动功能服务的。信息语言的社会功能中最基本的是信息传递功能,是社会中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式,语言在发挥他爱的信息传递功能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人际互动和交流。
(2)在真实语言环境中,使用语言大多是不仅仅只是传递一种信息,更多是在发挥人际互动功能。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是建立或保持某种社会关联,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话者在话语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意图; 另一方面,这些又对受话者施加了影响,得到相应的语言或行动上的反馈,从而达到某种实际效果。
(3)在阅读写作中,语言也发挥着其人际互动的功能。书籍,报刊上的话语似乎只有说话者,但是每个阅读者就是话语的接受者,写作者和读者之问通过语言的书面形式进行着交流和互动。
(4)在话语环境中,只有说话人,没有受话人是,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人仍然存在。例如只有一人独自在哭天抢地是,把天地当作受话者,语言也在表达着情感和态度,发挥着人际功能。
总之,语言的社会功能中,信息传递功能是基础,为人际互动服务,而人际互动功能的发挥,
正是语言联系社会的重要体现。所以,语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人际功能。
4. 语法发展的一般现象有哪些?
【答案】语法发展的一般现象有语法成分的演变和消失、新的语法成分的产生和语法系统的发展。(1)语法成分的演变是语法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语法成分不仅会发生变化,而且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可能渐渐消失掉。
(2)在语法发展的过程中会不断出现一些新的语法成分。新的语法成分可能是从别的语言中吸收来的。但是,新的语法成分主要是在本族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
(3)个别语法成分的演变和消失以及某些新语法成分的出现总是会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到语法系统的发展的。因此,当一系列语法成分发生演变以至于消失而一系列新的语法成分随之产生的时候,整个语法系统的面貌就可能起重大的变化。
5. 什么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语言中有这样一些词,它们标志着与人们世世代代的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事物,例如日常接触的自然现象、人的器官和肢体、亲属、方位和时令、数目、某些劳动工具以及与日常言行有关的现象等等。这些词大多是属于基本词汇的。属于基本词汇的词称为基本词。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稳固和构词能力强的特点。
6. 为什么说语言不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答案】语言并不属于上层建筑。斯大林曾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这个问题作了精辟的说明。
(1)“每一个基础都有适合于它的上层建筑”。上层建筑随着它的基础的变化、消灭而变化、消灭。然而语言并不如此,基础改变了,它却可以基本上不改变。
(2)虽然上层建筑是由基础产生的,但它却不只是反映基础,而且积极地为基础服务,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然而语言却根本不同。它不是某‘种基础所产生的,也不是某一个阶级所创造的,而是千白年来在社会历史全部进程中为全社会所创造的。
(3)“上层建筑是同一经济基础存在着和活动着的一个时代的产物”要随着这个基础的消灭而消灭,生命是不长久的。“至于语言,相反地,它是许多时代的产物”,“所以语言的生命是比任何一个基础,任何一个上层建筑的生命都长久得无比。”
(4)“上层建筑与生产及人的生产行为没有直接联系”。“……上层建筑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改变不是直接发生,不是立刻发生的,而是在基础改变以后,通过生产改变在基础的各种改变上的折光来反映的”。语言则不然,它与生产、人的生产行为和其它一切行为都有直接联系。
7. 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各民族语言间的关系有什么特点?
【答案】某一民族的语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的交际工具,其它各民族的语言在这一民族语言的影响下获得迅速的发展,这是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中语言间相互关系的两个重要的、有着紧密联系的方面。例如,我国各族人民越是全面地、牢固地掌握汉语,那么汉语对他们的语言的影响也会更深、更大,而汉语也会更多地从各族语言中吸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成分。随着社会主义
建设事业的发展,语言间的这种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加强。
8. 语言与言语有什么区别? 二者有什么关系?
【答案】(1)语言与言语区别
言语不同于语言。运用同一种语言的人不见得有同样的言语。言语就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话都是由某种语言的词按照这种语言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的,它也有声音和意义两个方面,但它毕竟不是这种语言本身,而说话(或写作)即运用语言的行为当然也不就是语言。
(2)语言与言语关系
语言舆言语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般地说,言语是对特定的语言的具体运用。另一方面,没有言语,就无语言,因为语言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言语当中。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着手,必须注意言语中表现的大量的普遍的语言事实。
9. 什么是音节?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峰和音谷。
【答案】在听觉上白然感到的一个发音片段就是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最小单位。每发一个音节,发音器官的肌肉都有一次紧张:或者先增强再减弱,或者一开始就是紧张的顶点,逐渐减弱。音节中紧张的顶点称作音峰,音节交界处是紧张的最低点,也就是前一次紧张过程完了将要开始后一次紧张过程的地方,这地方称作音谷。例如发汉语普通话的“干部”时,肌肉紧张两次,所以是两个音节; 两个音节的音峰落在[a]和[u]上,[n]与[p]交界的地方就是音谷。
10.举例说明什么是国语。
【答案】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可能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的全部,也可能只包括某些民族的一部分)为了维系整个国家内部的交际,也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有些人把这种语言和单民族国家内广泛通行的语言称做国语。例如中国的汉语、苏联的俄语、柬埔寨的高棉语、南斯拉夫的塞尔维巴语都是这种共同的语言。
三、论述题
11.请以“狗”、“猫”、“龙”、“鸡”、“青蛙”、“老虎”、“老鼠”之类的动物名词为例,分析汉语和你所熟悉的一种外语在词义上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性。
【答案】(1)词义的民族性不同民族的社会背景不同,审美观点和兔度不同,对事物自然属性引起的联想,形成的比喻义、象征义、文化内涵也有差异,因此,词义具有民族性。
(2)根据动物名称分析词义的民族性
例如,“狗”在中国文化中,往往是人们讨一厌的对象,通常用于贬义语境中,如“痛打落水狗”、“猪狗不如的东西”、“狗腿子”等; 英语中,"dog" 往往表示褒义,含有喜爱情绪,比如形容人很走运"you're a lucky dog"。
再如,“鹤”在中国文化中是寿星的主要标志之一,象征着长寿,如“松鹤延年”、“鹤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