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32中西美学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艺术品的层次活动。
【答案】(1)两个层次代表:黑格尔“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两个层次; 苏珊·朗格“表现形式”和“意味”两个层次。
(2)三个层次代表:桑塔纳分“材料”“形式”“表现”三个层次; 杜夫海纳“艺术质料”“主题”“表现性”三个层次; 中国古代王弼分“言”“象”“意”三个层次。
按三个层次来说,我们分“材料层”“形式层”“意蕴层”。
①其中材料层影响意象世界的生成,会给予观赏者一种质料感;
②形式层是材料层相联系,形式是材料的形式化。形式层在艺术作品中一方面显示作品(整个意象世界)的意蕴,一方面形式因素本身又可以有某种意味。
③意蕴是美感(审美体验)的对象,蕴涵在意象世界中。在观赏中领悟和生成,带有某种程度的宽泛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艺术作品的这三个层次是不可分的:意蕴蕴含在材料和形式中,形式层的复合性使意蕴层也带有复合性。有意境的艺术品要表现得至境。
2. 学习美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学习美学时要自觉联系自身的审美体验和审美实践理解美学理论;
(2)要掌握正确的哲学思考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3)要结合人类历史,尤其是审美实践的历史、审美创造的历史、美学自身的发展史;
(4)要边学习边思考,善于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
3. 简答荒诞的文化内涵。
【答案】荒诞作为一种审美经验形态,比起丑来,向人们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精进和探索,更为深入。荒诞是西方近代以来文化环境的产物,他的意蕴也主要是西方现代文化的意蕴,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展的产物。理性、信仰和人的失落,现代文化和古典文化断裂,荒诞出现了,可以概括为人的存在失去了意义。荒诞最突出的品格是反叛,包括返回自然和返回自我两种方式。前者拒绝社会,嘲笑现实,后者深入内心,嘲笑人类理性的虚伪和优雅崇高的艺术追求。
4. 简述环境美。
【答案】(1)环境的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①广义:指人在现实中各种外部条件(包括社会和自然)的总和。
②狭义:指生活、劳动的具体场所,如城市美等。
(2)环境与人的关系
①人创造了环境,反过来环境又给人以影响。
②人不仅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制造各种产品,而且按照一定的意图去安排环境。
③环境的安排首先要考虑活动的方便,同时还要求美观。外部环境常常表现人的一种精神状态,并且对人的精神产生影响。
(3)城市建设方面的专家在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城市美的深刻见解
①对城市美的理解
a. 从广义理解城市美,“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也反映了精神文明的积累。……城市是文化的体现”。
b. 从狭义理解城市美,“人们生产、生活的物质环境,需要有美好的空间和景观……它们有着比建筑美学更为广泛的内容”。
②城市美的创造和欣赏(宏观方面研究环境美)
a. 系统地论述了城市美产生于整体的完善,城市美不仅着眼于单幢建筑和建筑群组的结合,还要着眼于建筑物与自然的结合,而更重要的要着眼于人。
b. 论述了城市特色的美。这种个性可从城市的整体上去发展,在城市的整体中体现特色的美。城市特色的美还可以从个体建筑中去发展。
③日常生活中的环境美化问题
a. 生活环境的安排首先要考虑活动的方便,同时也要注意美观,体现一种审美趣味。
b. 在创造正常的劳动环境方面,色彩和光线具有特殊地位,因为它们可以刺激和稳定人的神经系统和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或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效率。
c. 合理地安排劳动环境既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又可以使劳动环境美化,从而对劳动者的精神状态产生良好影响。
5. 什么是悲剧? 悲剧的本质何在?
【答案】(1)悲剧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在这里它不仅作为一种戏剧的种类,而是一种美学的范畴。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在严重的实践斗争中显示出先进人物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伟大人格。
(2)悲剧的本质
悲剧的本质在于客观现实中的矛盾冲突,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这种冲突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历史的必然要求”,是指那些体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人的合理要求、理想以及在实践中所体现的人的优秀品质等等。
②“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上述的人的合理要求、理想等未能实现。这两方面的矛盾冲突是悲剧的本质所在。
6. 简述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
【答案】现实丑与艺术丑的关系表现为:
(1)现实丑与艺术丑的联系
①艺术丑是对现实丑的描写
艺术丑是艺术美的重要类型,在西方现代艺术中占有特殊地位。艺术丑是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丑在艺术中的反映。这可以分作两类:一类是对现实丑的肯定,另一类是对现实丑的否定。其中,对丑的肯定经历了由肯定其威力巨大到肯定其个性伟大的转变; 对开的否定则经历了由否定其外在形象的开,到否定其内在的恶,再到否定其本质的假的转变。
②现实丑是艺术审美批判的基础
由于发展变化是事物的基本特征,所以美与丑也可以互相转化。自然丑、生活丑经艺术的再创造可以转化为艺术美,给人以愉悦之感。当它转化为艺术之后它的背后就隐藏着艺术家对美的歌颂与揭示。艺术丑包含着艺术家正确的审美批判。抑恶扬善是艺术美的道德准则,揭示生活中的丑恶,最有力的方式就是塑造艺术丑。
(2)现实丑和艺术丑的区别
①现实中的只只有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赋予其一定的含义,才能称为艺术开。
②艺术中的丑可以使美个性化,可以使善回归; 现实丑虽然对人的感官刺激是负面的,但对人的意义却并不是仅限于负面影响。自然界的丑更能刺激人类的感官系统,激发人类的求知欲、好奇心与陌生感,丰富人的内心精神世界。社会生活中的丑则更具独特性、深刻性,也更富人文价值。
③当现实丑通过艺术加工成为艺术丑的时候,它就典型化了。这种艺术典型,并不是对丑的讴歌或赞颂,而是对它的无情嘲弄与否定。这种否定可以使人们追求美的愿望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产生美感。
7. 试对美感的特征作出综合描述。
【答案】(1)“无功利性”
“无功利性”的根源来自审美意象的“超越性”。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不再是单个的“自我”,而是超越了主客二分的“真我”,审美对象也不再是物理的、逻辑的外物,而是超越了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本然之物,在这种物我两忘,浑然一体的意象世界中,不会产生直接的实用功利,但是却可以使主体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2)“直觉性”
即审美直觉。直觉存在于瞬间感兴之间,不假思索,不掺杂推敲考量,是超逻辑、超理性的“现成”。审美直觉是“一触即觉”,超越了知识伦理,是一种审美的体验。虽然“直觉性”必须在超理性的感悟下勃发,却离不开审美主体心中久已积淀下的对历史人文,宇宙人生的感悟和意会。所以审美直觉中含有理性的成分,美感中也渗透着“思”。
(3)“创造性”
来源于美感产生于审美活动之中。美和美感同一于审美活动,美感创造的世界就是意象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