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社区

【答案】社区是指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创建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社区是解决问题的最基本途径,无论对于私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都是如此。与其他三个部门相比,社区的最主要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尽管如此,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一般来说,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越是滞后,社区在解决社会问题时所发挥的作用越大。比如,到目前为止,社区仍然是我国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

社区的优势表现在:信息优势、激励充分、有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具有较好的回应性、对财政资金的依赖程度较小。

社区的缺陷表现在:首先,社区中之所以能够形成相对紧密的人际关系,其主要原因是社区的范围一般不会太大,社区中所容纳的人口一般也相对较小,从而为人们通过重复的交往形成稳定、紧密的关系提供了条件; 其次,社区的非正式性也经常成为其从社区之外获得资源的最大障碍。

2. 类比分析

【答案】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某些方面的相似或相同,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似或相同的一种逻辑方法。类比分析是指把这种相似性研究创造性地用于政策问题的构建中,寻求政策问题的成因、性质及类别的方法。人们在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分析法往往能够奏效,在构建政策问题时,有三种不同的类比形式可以运用:人的类比、直接类比和想象类比。

3. 政策方案优选

【答案】政策方案优选,又称政策方案的抉择,是指决策系统对政策方案进行系统的分析与评价之后,选择或综合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案的过程。政策方案优选的标准主要包括效益、效率、充分性、公平性、回应性和适当性标准。

4. 结构适度问题

【答案】结构适度问题是指涉及一个或几个决策者,和相对来说有限数量的政策选择方案的问题。方案的效用一致能够反应决策目标的一致。然而所选择的政策方案,其后果是不确定的,即使是在可接受的误差之内,结果预测也有相当大的困难。结构适度问题的原型来自政策模拟。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可以说明这类问题的特征。

二、简答题

5. 如何理解“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

【答案】“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是现代法治社会极其重要的权利原则。如果一个人拥有一

项权利,他就必然要有维护和保持该权利的方法。相应地,当一个人权利遭受侵害,也必须获得一定的救济。没有法律救济的保障,权利等于虚设。对于这句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一面进行理解:

(1)在法理学研究中,“没有救济,便没有权利”是权利的核心要素。权利体现了人的某种要求,而救济则是这种要求得以实现的手段。人们即使在没有法律保障的“权利”或法律失灵的时候,也要通过私力救济来实现各种要求。然而私力救济往往难以应对社会生活中诸多复杂的情况,也容易引发以暴制暴,破坏社会秩序。所以法律在规范权利的同时,也垄断了救济的权力。从另一个角度说,法律要对权利加以规范,就必须同时配以救济途径,否则,人们依然会诉诸私力救济而令法律的权威遭到损害。

(2)在具体的法律制度中,“有权利必有救济”的原则总是与正当程序原则相结合。如英国1215年《大宪章》第三十九条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美国联邦宪法第五修正案关于“未经相应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之生命、自由或财产”的规定,既是对救济的行使做出的程序限制,同时也是为实现法律程序而提供的救济途径。对于法律救济来说,正当程序能够加强救济手段的合理性,也能避免私力救济通常会带来的无序和暴力; 对于正当程序来说,有效的救济有助于实现正当程序的最终目标。

(3)在现代社会中,救济对权利的意义更加重要。权利总是以正面肯定的方式出现在法律中,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则难以从正面肯定的角度一一穷尽,于是法律对于权利的规定常有抽象化的倾向,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尤其如此。但是权利若过于抽象,就缺乏可操作性,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也会越拉越大。法律救济则是从反面确定对权利的保障,往往针对具体的侵害做出规定。只有通过相关的救济途径,在法律的程序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评价和判断,才能将“平等权”落实到现实生活中。反过来,如果仅有“平等权”的抽象规定而没有相应的救济途径,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的“歧视”问题也就无法得到解决。

6. 信息时代对公共管理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案】信息时代对公共管理提出的挑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简化行政管理,缩短行政作业时间。

(2)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发挥知识的效用,提高决策的理性程度。

(3)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处理大量信息的能力,以协助决策者进行问题分析、方案创造、结果判断与风险管理。

(4)如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的服务品质。

(5)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加强组织的竞争优势,促使组织结构合理化。

(6)如何应用信息科技来改善公共服务的生产力。

(7)如何应用信息技术来加强与公民的互动关系。

7.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有何异同? 你认为私部门的管理可以应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吗? 为什么?

【答案】(1)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异同

①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相同之处

a ,都需要政策管理,包括制定目标规划、实施方案、执行与评估问题;

b. 都要涉及内部资源的整合与管理问题,如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组织资源等,都要处理和管理外部关系等。

②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管理的差异

a. 政治权威与经济权威

公共管理在本质上是国家的活动,不可避免地包括政治权威的作用; 私部门或组织的管理是非公权力的行使,即市场的权威或经济的权威的行使。这种权威非制度与法律所授予,往往不能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后盾,是来自经济性的市场力量。

b. 多元制衡与自主性

公共管理是在国家民主宪政的框架下进行的,在民主宪政国家,公共管理的权威是割裂的。政治越民主的国家越注意政治权威的分立与制衡; 私部门的管理固然也受外在各种权威的影响,受政治环境的影响,但仍具有相对充分的管理自主权。

c. 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政府具有促进和实现公共利益的义务和责任。公共管理应当将公共利益作为自己行动的出发点; 私人企业和组织往往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者,经济利润不仅仅是其管理的底线,而且往往被视为积极的经济和社会的善。

d. 法的支配与意思自治

为实现政府任务,达成政府的日的,政府部门可依不同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行政作用,但是应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受到法的支配; 私领域的管理更多的遵循的是契约自由和意思自治,拥有高度的管理裁量权,其内部管理和外部的交易活动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e. 政府与市场

公共管理与私部门的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的差异之处在十政府与市场的区别与差异。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

第一,垄断与市场。私部门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多有竞争者; 而公部门所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只有一家,公共部门往往缺乏竞争的压力。

第二,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政府部门提供的是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些产品和服务具有不可分割性、非排他胜; 而私部门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私人产品,是可以分割的、排他的,价格也是可以衡量的。

第三,自由与依赖。消费者在购买私人产品时,可以自由选择; 而公共部门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公民没有自主决定的权利。

第四,利润与支持。私部门大都以利润为导向,利润的多少取决于顾客的满意,顾客导向很容易成为其经营的目标; 而政府往往缺乏服务的动机。

f ,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