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706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成本效益分析

【答案】成本效益分析法,又称费用效果分析法,是规划与采购工程系统或设备的一种方法。它起源于二次大战后的美国,20世纪60年代后,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在政策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被称为“政策运行成本”,它既包括直接的实际耗费,也包含间接的财富损失。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进行政策评价时,可借助于成本效用曲线,以成本为自变量,用x 表示,以效益为因变量,用y 表示,即横轴表示成本,纵轴表示效益。

2. 孔多塞悖论

【答案】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 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 系统方法

【答案】系统方法是指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具体来说,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地、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佳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它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全局,使整体与部分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它将分析与综合有机地结合,并努力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运用数学工具,定量、精确地描述对象的运动状态与规律,为解决如政策系统这一类复杂系统问题,提供研究的新途径。美国学者克朗认为,在政策分析中,若明智地运用系统方法,将会改善所制定的政策质量; 若完全缺乏系统分析,将会使复杂系统中的情况恶化。系统方法的显著特点是整体性、综合性和最优化。

4. T. 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答案】史密斯模型是指山史密斯提出的一种政策执行过程模型,其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目标群体、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史密斯认为,政策可以被界定为由政府在旧的机构内,设立新的处理公共事务的模式或机构,或改变原来的处理模式的复杂行动。政策发布以后即在社会上产生一种“张力”。政策付诸实施以后,政策执行者和受政策影响者,就会感受到一种张力或压力,以及由此带来的冲突。政策执行所产生的张力可能会引起激烈的抗议,因此可能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实现政策目标,也可能带来一些其他变革。如果在对张力进行处理以后,运

作顺畅,就实现某种制度化,在必要的时候才给予回馈。史密斯将影响政策成败的重要因素归结为以下四类:

(1)理想化的政策。即政策目标是否切合实际? 政策内容是否妥当? 政策规定是否明确、可行?

(2)执行机构。即负责政策执行的政府机关或单位的特性如何?

(3)目标群体。即受公共政策影响的政策对象的特性如何?

(4)环境因素。即影响政策执行或被政策执行所影响的环境方面的因素,可能是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或经济的。

二、简答题

5. 有许多人认为“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答案】“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其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政府管理的必要性

政府管理的多少与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其必要性主要表现在:

①市场机制导致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要求是以竞争因素与产品市场的条件为依据,这意味着自由地进入市场而不存在障碍,要获取这些条件,就需要政府的调节或其他措施。

②在那些由于成本降低而使竞争变得无效的地方,也需要政府调节。

③没有政府所提供的法律结构的保护与执行,则市场活动所需要的契约安排和交易就会无法存在。

④某些具有生产特点或消费特色的货物,即使排除了竞争上的障碍,也无法通过市场得到供应,发生的外在性问题需要公共部门解决。

⑤因市场体制与通过财产继承权转移而导致的收人和财富分配,须进行社会价值的调节。 ⑥市场机制,尤其在一个高度发达的金融体系中,未必带来高就业率、稳定的物价水平和社会期望的经济增长率,要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公共政策发挥作用。

(2)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造就了各不相同甚至互相矛盾的行政职能理论。政府职能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主要包括:

①在自由资本主义以前,政府是无所不包的,政府优势就成了反动的代名词。

②自山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为首的自山主义论者鼓吹自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只需有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于是政府成为了“守夜人”的代名词。

③从1870年开始,政府职能又重新扩大,国家垄断的观念形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国家己是无所不包。

④到了1970年,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政府力不从心,随着新公共管理观念的形成,于是“签约外包”等形式兴起,政府的很多职能通过合同的方式外包给了民营企业,政府只担负宏观调控等职能。

频繁的张弛变化使人们意识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行政职能既不会是纯粹自由放任的,一也不

会是普遍干预的,而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在综合的均衡中不断运动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管得最合适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综上可知,在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政府的作用应该在服务和管理上不断强化,该管的要狠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要尽量减少在微观上的管理,同时要加强在经济及社会事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从而使得政府职能得到更加有效的合理的配置,得以更好的发挥。只有合理的配置职能的政府才是好的政府,并不是“管理的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

6. 何谓企业型政府?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案】(1)企业型政府的含义

企业型政府是指在公共行政改革过程中运用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理论改造传统运作方式,使其具有顾客至上、成本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企业型政府是当代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凡是能够运用创新策略,有效运用资源,实现高绩效的政府都可称为企业型政府。

(2)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

企业型政府的基本理念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重视成本效益关系。企业型政府改变过去只关心投入而不关心产出的做法,强调政策、规划、项目的成本效益关系,要求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效益。

②强调顾客导向。政府的公共服务的提供应有强烈的当事人取向,施政目标应以公民的需求为考虑,视顾客为关怀的对象,强调对顾客负责,并以顾客满意为衡量公共服务质量的标准。

③强调市场机制,重视选择和竞争。主张通过市场机制的发挥,提供公共服务; 使民间机构与政府共同生产,提供多种选择机会。

④授予权能。企业型政府主张给予公共管理者以行政自由裁量权来完成计划,由于创新的政策与管理,必须使公共管理者充分了解其工作目标,这意味着裁量权的扩大,同时也包含着支持与容忍错误。

⑤创新与改革。企业型政府要求解除规则枷锁,打破结构惯性,活化官员思维。主张公共企业家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管理的目标。

综上所述,企业型政府的核心理念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

7. 简述爱德华二世的政策执行模型的主要内容。

【答案】爱德华三世在《执行公共政策》一书中,提出了政策执行模型,认为四项主要因素的互动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政策的执行状况:沟通、资源、执行者偏好和官僚组织结构。

(1)沟通

政策内容及执行方法如果能清晰地传达给政策执行人员,则能够以整齐划一的步伐,促进政策执行的成功。但是,政策执行命令却常会发生传达错误或沟通不良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二:

①执行命令缺乏清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