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北大学物流管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物流企业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企业(logistics enterprise)定义为:“从事物流基本功能范围内的物流业务设计及系统运作,具有与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

2. 海运

【答案】海运是使用船舶通过海洋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海运的主要航线与重要海港有沿海和远洋航线及8个港口。

3. 逆向物流

【答案】逆向物流是指原材料、加工库存品、产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消费地到起始地的高效率、低成本的流动过程,即回收物流过程与废弃物物流过程。

二、简答题

4. 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的主要发展战略有哪些?

【答案】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采取的主要发展战略有:

(1)制订物流法规,协调有序发展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物流法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大量浪费。国家有关部门应制订相应法规,使物流业有计划、有序地发展,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因为物流企业占地多,投资大,要修路、建库、买车等,不能说上就上,说下就下。要充分利用原物流企业的场地、设施,把老企业的改造和新企业的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2)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

缺少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是我国物流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培养高级物流人才,加强物流理论研究,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迫切需求。

(3)以联运企业的网络经营改善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状态

商品经济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遭到排斥,地区经济长期封闭的物流技术落后,尤其是严重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局部地区在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投入超前于整个物流系统的水平,由于不同技术水平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造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相对封闭,也形成了跨地区物流的低组织化状态。我国跨省市运输中存在的大量不合理现象,如车辆相对空驶,对流运输,重复运输等情况十分严重,这些与物流企业的低组

织化不无关系。

(4)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5)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配置

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①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増建、更新、改建物流基础设施,使其符合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②加强运输网络建设,优化运输结构和路线,提高和完善运输枢纽、战场体系等控制货物的能力,形成交通便利、调控灵活、通畅的运输体系;③改善物流配送中心仓储条件,提高储存能力和出入库作业效率;④加强物流信息传递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化。

在硬件配置上,①使用先进的运载工具,根据商品、用户运输特点,选用高效、节能、专业化、多样化运载工具,实现运输专业化、网络化、自动化;②应用先进的运输方式,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运输服务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③加快仓储设施改造,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仓储效益,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

(6)创建并强化核心竞争力

第三方物流企业在其提供物流服务的能力上必须同时具备可得性、可操作性、可靠性和操作上的合理性。物流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最有力的武器是其物流能力中较其竞争对手最具优势的那部分能力,通常称之为该企业的核心能力。

(7)运用电子商务技术,提升第三方物流技术水平

回顾配送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经历了三次革命。初期阶段就是送物上门,第二次物流革命是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出现而产生的,第三次物流革命就是物流配送的信息化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物流配送更有效率。

5. 请比较各国、地区对于物流的不同定义,分析其不同的特点与背景。

【答案】以下是关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和中国对于物流的不同定义的比较,并且分析了不同的特点和背景。

(1)美国

①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②特点:建立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之上的商品供应系统,较之logistics 系统整合的范围更加广泛,有助于上下游企业的logistics 系统无缝对接。logistics 不断向supply chain logistics转变。

③背景:20世纪末,供应链(supply chain, SC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及其相关理论在美国物流界得到广泛传播。

(2)日本物流

①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位移,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搬运、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领域。

②特点:日本物流界非常重视物流的研究与实践,是面向实际物流中具体问题提出的物流的各种相关概念。

③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在经济恢复时期十分重视西方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性技术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流通技术考察团对美国的工厂运输状况,包括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置以及搬运技术的概况等进行考察,回国后向有关部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一举动,对曰本的搬运机械化和组织现代化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从而,日本认识到了物流对实际生产的重要性。

(3)欧洲国家物流

①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②特点:将物流管理作为一项与生产并重的企业基本职能。欧洲企业认为,是物流管理使原材料和产成品以正确的时间被分发至合适的地点,从而增加了产品的价值,甚至一改物流为市场营销的传统观点,把市场营销也并入物流管理的职能范围之内,这足以说明物流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欧洲物流业之所以快速发展,是与科技进步,尤其是IT 技术的发展及相关产业的合并联盟分不开的。

③背景:目前,基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电子物流正在欧洲兴起,以满足客户越来越苛刻的物流需求。物流服务全程化正成为趋势,处于最高层次的那些能够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的超大型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他们能为制造厂家的产品提供优化配置服务,促进其产品在欧洲范围内+同市场的销售业务快速发展,包括对销售到不同语言国家的产品提供条形码、包装和产品安装服务。

(4)中国

①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②特点:这个定义既参考了美国、日本的物流和物流管理的定义,又充分考虑了中国物流发展的现实。从中可以看出,物流是一个物的实体的流动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创造价值,满足顾客及社会性需求。也就是说,物流的本质是服务。

③背景:物流的概念从两个渠道传入中国:一是欧美等国的市场营销;二是日本的物流。在中国,因引进物流的渠道不同,也存在不同的理解,如果以学派划分的话,至少可分为流通、生产和军事学派,每一领域都有相应的科研院所和实际部门。

6. 简述物流信息的种类。

【答案】在处理物流信息和建立信息系统时,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是一项基础工作,物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