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江大学物流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流程优化

【答案】流程优化不仅仅指做正确的事,还包括如何正确地做这些事。流程优化是一项策略,通过不断发展、完善、优化业务流程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流程优化要围绕优化对象要达到的目标进行,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后的实施方案,并对其作出评价,针对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再次进行改进,直至满意后开始试行,正式实施。

2. 物流成本

【答案】在我国2006年发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中,将物流成本定义为: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即产品在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资金占用成本、物品损耗成本、保险和税收成本。

3. 内河运输

【答案】内河运输与海上运输同属于水道运输业,它是指使用船舶通过国际内江湖河川等天然或人工水道,运送货物和旅客的一种运输方式,内河运输的主要通航河流大部分分布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且都由西向东流人大海,即利于实现河海联运。

二、简答题

4. 制造企业物流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对于委托方有何优缺点?

【答案】(1)制造企业物流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对于委托方有以下优点:

①集中资源于核心业务

对于大多数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而言,物流往往不是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将物流活动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完成,可以使它们将资源集中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以便获取最大的投资回报。如果企业不顾自身的物流管理能力如何,而不惜斥巨资建立自营物流,如此形成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粗放型物流活动,必然会拖累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企业依托供应链的力量参与国内、国际竞争。

②降低物流费用

货物企业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使自己在物流方面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只需要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支付服务费用,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物流基础设施来满足物流需要。尤其对于产品销售季节性波动较大的企业而言,选择第三方物流的效益更为明显。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以后,可以分享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降低单位运输费用,减少货物仓储数量,从而压缩物流可变成本,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

③提高物流服务水平

对于需要向客户提供较广泛的物流服务内容、对物流服务要求较高的企业而言,最好将物流外包给有实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去做,由对方承担针对于企业的个性化服务,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对客户的服务水平。

(2)制造企业物流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对于委托方有以下缺点:

①委托方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第三方物流企业供货的准确和及时并且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

②委托方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

③委托方的公司战略信息有外泄的危险;

④第三方企业可能没办法提供某些满足客户企业个性化需要的物流服务

5. 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答案】物流概念的产生和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

(2)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各阶段的主要特点如表所示。

物流的发展过程

6. 阐述循环物流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

【答案】循环物流系统仿真的一般步骤是:

(1)调研系统,设立目标

通过调研仿真者应对研究的系统有全面的、深入的了解,能够对系统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明确仿真的目标和系统涉及的范围。一般来说,仿真目标不同,所建立的模型也不同,为建立模型所需要采集的数据也不同。

(2)收集仿真数据,建立模型

根据仿真目标,对系统进行选择和整理,这是一件费时费力的工作。在收集数据时,应注意考虑系统运行的循环周期。正确的收集方法是对完整的循环周期收集数据。建立模型的过程,是一个抽象和简化的过程。为了保证所建模型符合真实系统,在建立模型后,应聘请有关专家和人员对模型进行检查,反复修改,直至模型正确为止。所需检査的项目主要包括:系统流程、逻辑关系、循环周期、随机变量分布等。

(3)编制程序

程序可以用通用语言(如FORTRAN , PASCAL 等)编写,也可以用专门的仿真语言编写。例如,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语言有GPSS ,SIMULA , SIMAN ,SLUM , WITNESS 等。在专用的仿真语言中,有些仿真语言类似于仿真器》这类仿真语言不需要或只需仿真者进行很少的编程,WITNESS 就是典型的代表。

(4)运行仿真模型

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运行,获取模型的输出数据。如果采用MTNESS 仿真,则可以做到边建模型边试运行。

(5)输出结果分析

由于系统仿真所运行的每一次模型只是实际系统的一次随机抽样实验,其输出结果带有随机性,因此,必须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仿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7. 请比较各国、地区对于物流的不同定义,分析其不同的特点与背景。

【答案】以下是关于美国、日本、欧洲国家和中国对于物流的不同定义的比较,并且分析了不同的特点和背景。

(1)美国

①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②特点:建立在供应链管理理念基础之上的商品供应系统,较之logistics 系统整合的范围更加广泛,有助于上下游企业的logistics 系统无缝对接。logistics 不断向supply chain logistics转变。

③背景:20世纪末,供应链(supply chain, SC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 )及其相关理论在美国物流界得到广泛传播。

(2)日本物流

①对物流的定义:物流是将货物由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性位移,是创造时间价值和场所价值的经济活动,包括包装、搬运、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活动领域。

②特点:日本物流界非常重视物流的研究与实践,是面向实际物流中具体问题提出的物流的各种相关概念。

③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在经济恢复时期十分重视西方技术。1956年,日本生产性技术本部向美国派出了“流通技术考察团对美国的工厂运输状况,包括搬运设备、搬运方法、库存物资的堆垛方式、与厂内运输有关的工厂总体布置以及搬运技术的概况等进行考察,回国后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