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题库(二) .... 9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题库(三) .. 18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题库(四) .. 26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题库(五) .. 36
一、简答题
1. 请指出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和购买力平价理论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案】(1)两者之间的联系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是以购买力平价成立为条件的。其基本思路是找到本国和外国货币市场平衡的条件,并利用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将汇率水平表示成为两国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推导过程主要如下:
①本国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②外国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
在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中,本国与外国之间的实际国民收入水平、利率水平以及货币供给水平通过影响各自的物价水平,决定了两国各自货币市场的平衡。而两国之间的联系则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因此,购买力平价是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推导的重要步骤和前提。
(2)两者之间的区别
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的内容比购买力平价更为复杂和丰富。
①购买力平价是基于商品市场均衡所提出的理论,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则还引入了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具备了一般均衡分析的特征;
②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描述了两国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却没有进一步讨论决定物价水平的是
哪些因素,而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所使用的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利率等变量则更具有可操作性;
③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进一步假设了非套补的利率平价成立,从而成功地将预期因素引入了汇率水平的决定中。
2. 论述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异同。
【答案】(1)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①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一般形式:它意味着汇率取决于以不同货币衡量的两国一般物
③绝对购买力平价决定了汇率与国内外价格水平的关系:④将汇率水平表示成为两国货币供给、国民收入和利率水平的函数:
价水平之比,即不同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以两国物价水平之比表示的实际汇率
②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公式为:其含义是:尽管汇率水平不一定能反映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但可以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
(2)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异同
①相同点:
第一,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都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价值尺度的功能出发,研究汇率水平的决定问题;
第二,两者的分析都以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可贸易品的一价定律为基础,计算所得的汇率都可以用两个经济体之问物价水平的关系来表示,这些都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②不同点:
第一,两者的结论不同。绝对购买力平价所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汇率的绝对水平是两国物价绝对水平的对比,即:
第二,两者成立的条件不同。绝对购买力平价的成立,要求两国间贸易不存在交易成本,并且各国物价水平的计算采取完全相同的权重,这些条件较为苛刻。相对购买力平价放松了绝对购买力平价的苛刻条件,主要关注汇率的相对水平和变化
第三,两者的实用性不同。相对购买力平价认为在基期之后,汇率水平应当反映两国物价的相对变动。物价上升速度较快(物价指数相对基期提高较快)的国家,其货币就会贬值。将其公式变形后可得:由于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比较容易得到,因而计算相对购买力平价也就容易得多,其实用性比绝对购买力平价大大提高。
3. 请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几种类型。哪些因素会导致国际收支的不平衡?
【答案】一国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并适合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国际收支失衡可分为以下六种:
(1)临时性不平衡
临时性不平衡,是指短期的、由非确定或偶然因素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这种性质的国际收支失衡,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带有可逆性,因此,可以认为是一种正常现象。
(2)结构性不平衡
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国内经济、产业结构不能适应世界市场的变化而发生的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失衡通常反映在贸易账户或经常账户上。结构性失衡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因经济和产业结构变动的滞后和困难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第二层含义的结构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随着经济发展或外来冲击的出现,就会发生国际收支失衡。结构性不平衡与暂时性不平衡不同,它具有长期的性质,扭转起来相当困难。
相对购买力平价主要关注汇率的相对水平和变化,其基本公式为
:
(3)货币性不平衡
货币性不平衡,是指一定汇率水平下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而引起出口货物价格相对高昂、进口货物价格相对便宜,从而导致的国际收支失衡。在这里,国内货币成本与一般物价上升的原因被认为是货币供应量的过分增加,因此,宂其根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是货币性的。货币性失衡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中期的或长期的。
(4)周期性不平衡
周期性不平衡是指一国经济周期波动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当一国经济处于衰退期时,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也相应下降,国际收支发生盈余。反之,如果一国经济处于扩张和繁荣时期,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旺盛,对进口的需求也相应增加,国际收支便出现逆差。周期性不平衡在二战前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比较明显》在战后,由于发达国家对进口产品的消费相对稳定,经济衰退期间出口下降,国际收支的表现经常出现扭曲。
(5)收入性不平衡
收入性不平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它统称一国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而导致进口需求的增长超过出口增长所引起的国际收支失衡。国民收入相对快速增长的原因有多种多样,可以是周期性的、货币性的,或经济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所引起的。
(6)预期性不平衡
预期因素从实物流量和金融流量两方面对国际收支产生重要影响。从实物角度而言,当预期一国经济将快速增长时,本国居民和外国投资者都会增加在本国的实物投资,当本国的资本品供给不能满足需求时,投资就通过进口资本品来实现,出现资本品进口的增加和经常账户的逆差。从金融角度而言,一方面,经常账户的逆差要由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来融资;另一方面,在资金自由流动的情况下,对本国经济增长和证券价格上升的预期会吸引国外资金直接投资于本国的证券市场,带来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顺差。
4.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是什么? 其各账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案】(1)经过理论和实例分析,对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可作如下总结:
①国际收支复式记账法中,记人借方的项目包括:反映进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増加或负债减少的金融项目。记入贷方的项目包括:反映出口实际资源的经常项目,反映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的金融项目。
②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单个账户进行汇总,可能会产生贷方和借方数字不等的情况。若贷方
,用正号表示;若贷方小于借方,则差额称大于借方,则差额称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顺差(或盈余)
,用负号表示。 为这个项目的收支逆差(或赤字)
③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恒等于零,这是由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记账法原则所决定的。
④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不同性质的经济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2)各账户之间的关系、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每项账户,都反映着一定性质的经济行为。不同账户之间有密切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