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国际金融教程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当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时,贬值是否一定会改善国际收支? 为什么?

【答案】(1)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指,只有当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时,贸易收支才能改善。其数学表达式为:

(2)贬值与时滞反应-J 曲线效应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当汇率变化时,进出口的实际变动情况还要取决于供给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即使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贬值也不能马上改善贸易收支。相反,货币贬值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会恶化。

贬值之所以对贸易收支的有利影响要经过一段时滞后才能反映出来主要是因为:

①在贬值之前己签订的贸易协议仍然必须按原来的数量和价格执行。贬值后,凡以外币定价的进口,折成本币后的支付将增加;凡以本币定价的出口,折成外币的收入将减少。换言之,在贬值前己签订但在贬值后执行的贸易协议下,出口量不能增加以冲抵出口外币价格的下降,进口数量不能减少以冲抵进口本币价格的上升。于是,贸易收支发生一次性的恶化;

②即使在贬值后签订的贸易协议,出口供给仍然要受认识、决策、资源、生产周期等的影响,而进口商则有可能会认为现在的贬值是以后进一步贬值的前奏,从而增加进口。

在短期内,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贬值有可能使贸易收支继续恶化。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慢慢开始改善。贸易收支对贬值的调整时间,一般被认为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贬值后贸易收支的变化过程可以用曲线描述出来,以时间为横轴,贸易收支余额为纵轴,贸易收支变化的曲线呈J 形,因此,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的时滞效应,被称为J 曲线效应。

2. 衡量一国外债规模的常用指标有哪几个?

【答案】外债是指一切本国居民对非居民承担的、契约性的、以外国货币或者本国货币为核算单位的、有偿义务的负债。衡量一国外偾规模的常用指标有以下四个:

(1)偿债率

这是指当年中长期外债还本付息额加上短期外债付息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项下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当年所能够承受的还本付息能力,警戒线为20%。突破20%这一警戒线,就有发生偿债危机的可能性。当然这一限度只能作为参考,超过这一警戒线并不一定就会发生债务危机,因为一国的偿债能力还取决于所借外债的种类、期限和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等重要因素,尤其取决于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

(2)债务率

这是指年末外债余额与当年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用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口径的对外债总余额的承受能力,警戒线为100%。如果负债率超过100%,说明债务负担过重。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因为即使一国外债余额很大,如果长期债务和短期债务期限分布合理,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也可保持在适当的水平。

(3)负债率

这是指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用于反映国民经济状况与外债余额相适应的关系,警戒线为20%。超过20%这个数值,就有可能对外资过分依赖,当金融市场或国内经济发生动荡时,容易出现偿债困难。

(4)短期债务比率

这是指当年外债余额中,一年及一年以下短期债务所占比重。这是衡量一国外债期限结构是否安全合理的指标,它对某一年债务还本付息额影响较大,一般不宜超过20%„

3. 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灼自动调节机制?

【答案】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自由贸易关系,则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差额有余或不足将会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 休漠在其1752年出版的著作《政治论丛》中,首次将货币数量学说应用于国际收支方而,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即著名的“价格一铸币流动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出流入而减少或增加构假定前提下,休漠的国际贵金属移动的价格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①外汇汇率是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的。②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入、输出点时,将会引起黄金流动。③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各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④银行准备金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这样就会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止。这种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对商品需求下降→物价下降→出口成本下降使出口增加→黄金流入→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对商品需求上升→物价上升→出口成本上升使出口减少→黄金流出→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对自发调节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它强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新古典学派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将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首先,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汇率下降,外汇投机商预测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汇率下跌只是短期现象,因而会将投机资金投向逆差国。其次,贸易商亦会同样预测逆差国扩率不久会回升,因而外汇需求者推迟购买外汇,外汇供给者提前售汇,引起国外短期资金流向逆差国。再次,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与信用紧缩,因而,利率上升,这又会引起“套

利”的资金流入逆差国。以上几种因素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加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调节能力。

4.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是怎样的?

【答案】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功效在不同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因此应分别考察不同货币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固定汇率制度按本位货币不同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国际金本位制度和以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面,分别分析两种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就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大卫·体模提出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在假定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入流出而增加或减少的前提下,休漠的“物价一现金流动机制”可以概括为:①外汇汇率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决定。②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出、输入点时,将引起黄金流动。③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备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④银行准备金的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从而纠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If=。新古典学派对休漠的“物价——现金流动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强调了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作用。囚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汇率只在黄金输送点左右变动,从而使外汇投机商进行稳定性投机,使外汇需求者推迟购买,外汇供给者提前售汇,从而引起国外短期资本流入赤字国,加速了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

(2)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自动调节机制。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过程更为复杂一些,具体调节过程通过以下三种机制来实现。

①利率机制。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必须减少外汇储备,造成本币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使利率上升,利率上升又会导致资本流入增加,从而改善资本与金融账户,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率下降使资本流出,从而恶化资本与金融账户,使盈余减少或消除。

②收入机制。收入机制是指国际收支逆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下降,国民收入下降引起社会总需求下降,进口需求下降,从而贸易收支得到改善; 反之国际收支顺差表明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增加引起社会总需求增加,进口需求增加,从而使贸易收支恶化。

③相对价格机制。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量减少会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相对外国产品价格下跌会增强本国产品竞争力,使出口增长,进口减少,从而改善经常账户余额,使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盈余会通过物价上升而减少或消除。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

5. 简述利率平价理论。(theory of interest-rate parity)

【答案】利率平价理论是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以及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关系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在没有交易 成本的假设前提下,由于存在着寻求高利息的套利行为,远期利率与即期利率的偏差总是保持着与利差相等的幅 度。该理论最初产生于外汇市场的实践,凯恩斯在其《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