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821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之国际金融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答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既是一个联合国专营国际金融业务的专门机构,又是一个成员国政府间进行交往的渠道和论坛,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是以美国为首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操纵和控制的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金组织在稳定国际汇率、促进国际贸易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②基金组织提供的各种类型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成员国的国际收支危机。③基金组织在维持国际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促进资本主义各国商品、劳务和资本流通等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最优指派原则
【答案】最优指派原则由蒙代尔提出,这一原则的含义是:每一目标应当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着相对最大影响力,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如果在指派问题上出现错误,则经济会产生不稳定并且距均衡点越来越远。根据这一原则,蒙代尔区分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在影响内外均衡上的不同效果,提出了以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平衡目标、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目标的指派方案。
3. 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案】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其主要内容有:
(1)建立一个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促进国际货币合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战后国际货币制度的核心,它的各项规定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基本秩序。它对会员国融通资金,在一定程度上 维持着国际金融形势的稳定。
(2)规定了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一黄金本位制。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规定每盎 司黄金等于35美元。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可用美元向美国按官价兑换黄金。另外,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 挂钩,规定与美元的比价,从而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均与美
元保持固定汇率,但在出现国际收支根本不平 衡时,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赤字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以协助其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会员国在需要 国际储备时,可用本国货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按规定程序购买一定数量的外汇,将来在规定的时间内再以用黄 金和外汇购回本币的方式偿还借用的外汇资金。
(4)废除外汇管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规定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要在兑换性的基础上实行多边支付,但也存在一些例外。
(5)制定了稀缺货币条款。但这一条款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合作的产物,它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货币汇率,营造了一个相对 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促进了世界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也存在一些缺陷:①信心和清 偿力之间的矛盾,即存在所谓的“特里芬难题”。②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可调整汇率制度难以按照实际情况经常调 整。③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各国为了维持对外收支平衡和稳定汇率,也不能不丧失国内经济目标的独立性。
这个体系是美国在世界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建立的,因而其盛衰与美国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变化有密 切联系。随着美国经济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元危机的不断爆发,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最终彻底瓦解。
4.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答案】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
在封闭条件下的和英国经济学家弗莱明模型基础上,加入了外部平衡的分析而形成的。它是分析
开放经济偏离均衡时政策搭配的工具,又是分析不同政策手段调节效果的工具。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的假定如下:①商品价格不变。②产出完全由总需求决定。
在固定汇率制下,汇率不变,在浮动汇率制下,货币供给不变,不同汇率制度和不同资本流动情况下的曲线移动情况可以归纳成表。
表 不同条件下,国际收支失衡引发的曲线移动
5. 长期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平衡
【答案】在长期内,内部均衡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増长,具体说,就是要促使要素投入的增长和生产效率的增长相平衡。
在长期内,外部平衡反映为本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的长期平衡归根结底取决于本国和外国商品的相对竞争力。具体而言,两国商品的相对竞争力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对比决定的实际汇率R 来衡量,即:
上式表明,R 是名义汇率、两国工资水平对比和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函数。假设两国的工资水平不变,则R 的变动取决于名义汇率的变动和两国劳动生产率对比的变动。
6. 对外资产(External Assets)
【答案】对外资产是指存入国外的各种财产以及以外币表示的各种债权和其他权益等。主要包括:①外国货币; ②外币有价证券; ③外币支付凭证,如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存单、支票、本票、邮政储蓄货币; ④银行存款; ⑤其他外汇资金,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分配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银行间借款、政府援助贷款以及各种无偿援助、战争赔款、国外捐赠、汇款; ⑥在外国购置的小动产等。
7. 支出转换型政策
【答案】支出转换型政策是指不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而改变需求和支出方向的政策,主要包括汇率政策、补贴和关税政策以及直接管制。所谓改变支出方向,是指将国内支出从外国商品和服务转移到国内的商品和劳务上来。汇率的下浮或贬值、对进口商品和劳务课以较高的关税都会使进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上升,从而使居民将一部分支出转移到购买进口替代品上来。许多教科书把直接管制列为一种单独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既不属于支出増减型政策,也不属于支出转换型政策。实际上,直接管制也是一种支出转换型政策。汇率和关税政策是通过改变进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价格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而直接管制则是通过改变进口品和进口替代品的相对可获得性来达到支出转换目的的。直接管制包括外汇管制、进口许可证管制等形式。国际经济组织和经济学理论多半不赞成采用直接管制,但在国际收支发生较严重的困难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程度不同地采用过直接管制。
8. 爬行钉住
【答案】“爬行钉住”又称“滑动平
价”或“蠕动钉
住
”。指国家货币当局承担维持一个钉住(或平价)的义务,以使汇率保持在一定
限度内,并允许钉住(或平价)进行经常的、小幅度的而非偶然的、跳跃性的变动。
这种汇率制度介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与管理汇率制度之间,因而它具有两种制度的特点,
b. 货币平价可以调整;c. 货币平价调整是经常的、主要包括:a. 规定货币平价;有一定时间间隔的(区
;d. 汇率的波动幅度比较小(如2%〜3%)别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由于这种制度兼具约束和
自由的特点,较符合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征,因此它成为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一种汇率制度。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巴西、智利、阿根廷、哥伦比亚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相继实行了这种汇率制度。这些国家的政府可以经常地、按照一定时间间隔、以事先宣布的百分比对汇率平价作小幅度调整直至汇率达到均衡汇率为止。
根据运用的条件和目的不同,爬行钉住可以分为“消极的爬行钉住”和“积极的爬行钉住”两种主要形式。“消极的爬行钉住”是指在受约束的经济中,由于本国的通货膨胀率难以控制,事前又无法准确地进行预测,政府对汇率只能进行事后调节,调节的指标是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