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青岛大学经济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保险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限制性内切酶

【答案】限制性内切酶是指在特定位置上切割DNA 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和能将DNA 片段连接在一起的DNA 连接酶。每种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其中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 分子。

2. BOD

【答案】BOD 即生物化学需氧量,

是指在条件下,微生物好氧分解水样(废水或受污染的天然水) 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溶解氧量。BOD 可以度量有机物可生物降解的难易程度。

3. HRT

【答案】水力停留时间(HRT)是指待处理污水在反应器的平均停留时间,即污水与生物反应器内微生物作用的平均反应时间。如果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为V ,

于反应器有效容积与进水流量之比。

4. 外源化合物

【答案】外源化合物又称外来化合物、外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是指除了营养元素及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以外,存在于环境之中,可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引起机体发生生物学变化的物质。包括药物、曰用化学品、工业化学品、食品添加剂、环境污染物等。即水力停留时间等

二、简答题

5. 生态毒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答案】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环境压力对生态系统内的种群和群落的生态学和毒理学效应,以及物质或因素的迁移途径和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生态毒理学是边缘学科,是由化学、生态学和毒理学等学科交叉而发展起来。其主要研究内容有:

(1)用生物体有关酶的活性作为机体功能和器官损伤的标志;研究污染物对生物体内解毒系统基因的活化,引起RNA 、蛋白质及酶活性的增加,以反映特定环境因子的早期作用;研究污染物对DNA 的化学修饰引起的改变,以反映其潜在的致癌作用。现已出版许多专著,使污染物效应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遗传物质DNA 的损伤、修复,建立了快速测定污染对生态系统影响的方法。在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方面,美国90年代后,改变了污染物终端控制的策略,加强了面源

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控制研究。并根据化学品的行为模型,毒性毒理学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污染负荷恢复能力及修复后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进行综合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2)在污染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污染综合效应和多组分复合污染的环境效应及其机理的研究。对种群和群落水平的研究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全面开展污染在生态系统水平乃至全球生态的影响的研究。

总之,环境生物学正向宏观和微观两极方向深入发展。在宏观领域主要研究对象已由个体、种群和群落转移到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由过去根据室内单一污染物对单物种的影响,向在生态系统水平上评价生态效应的方法和模型发展,以客观地评价污染的整体效应和生态风险。在微观研究领域,则采用分子生物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理学等生物学方法与技术,研究污染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生物大分子及细胞的相互作用,以及与生物遗传和代谢的关系,揭示其作用机理,从而对个体、种群或群落、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影响作出预报。

6. 菌胶团中有哪些主要微生物种类?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水体自净过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案】(1)菌胶团中的微生物种类

能形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细菌称为菌胶团细菌。菌胶团在活性污泥中均有,典型的有动胶菌属,枝状动胶菌属和垂(悬) 丝状动胶菌属。

(2)细菌和原生动物在污水生物处理和水体自净过程的作用

①菌胶团的作用

有很强的生物吸附能力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菌胶团对有机物的吸附和分解,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为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提供附着场所;具有指示作用,通过菌胶团的颜色、透明度、数量、颗粒大小及结构的松紧程度可衡量好氧活性污泥的性能。

②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的作用

包括指示作用、净化作用、促进絮凝和沉淀作用。

7. 什么是生物浓缩、生物积累、生物放大和浓缩系散,生物浓缩的机理。

【答案】(1)生物浓缩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上的许多生物种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

(2)生物积累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在其整个代谢活跃期通过吸收、吸附、吞食等各种过程,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

(3)生物放大

生物放大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

化合物在生物机体中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

(4)浓缩系数(BCF)

浓缩系数是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同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

(5)生物浓缩的机理

生物浓缩的机理是污染物通过生物呼吸、食物和皮肤吸收等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内,然后通过血液循环分散至生物体的各个部位,被生物的多种器官和组织吸收浓缩。生物各种器官和组织对某污染物的浓缩程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生物组织与血液对该物质的亲合性的差异以及生物组织对该物质的代谢。

8.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半数致死剂量、蓄积系数、最大无作用剂量和最小有作用剂量。

【答案】(1)

半数致死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是指能引起一群动物的

(2)蓄积系数

蓄积系数是指分次给受试物后引起

受试动物出现某种毒效应的总剂量

的比值,

蓄积系数与一次给受试物后引起50%

受试动物出现同一效应的剂量

(3)最大无作用剂量

最大无作用剂量是指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按一定检测方法或观察指标,不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4)最小有作用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是指能使机体发生某种异常变化所需的最小剂量,即能使机体开始出现某种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9. 简述污染物经皮肤吸收的两条途径和吸收的两个不同阶段。

【答案】(1)污染物经皮肤吸收的两条途径

①通过表皮脂质屏障是主要的吸收途径,即污染物一角质层一透明层一顾粒层一生发层和基膜(最薄的表皮只有角质层和生发层) 一真皮。在这一吸收过程中,污染物需要通过许多细胞层,最后进入血液。

②通过汗腺、皮脂腺和毛囊等皮肤附属器,绕过表皮屏障随意直接进入真皮。由于附属器的

表面积仅占表皮面积的

被少量吸收。

(2)污染物经皮肤吸收的两个不同阶段

①第一阶段一穿透相,污染物透过表皮进入真皮。几乎所有污染物都是通过简单扩散透过表皮角质层。污染物穿透的速度与脂溶性有关,脂溶性越大穿透力越强。非脂溶性物质应以滤过方

死亡的最低剂量。故此途径不占主要地位,但有些电解质和某些金属能经此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