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2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

【答案】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公共伦理的主题就是维持正义,其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共管理者在维持正义秩序时,将受到公共伦理的鼓励而积极努力,以期实现公众的利益; ②公共管理者将以公共管理伦理为准则,其所掌握的权力的作为将被限制在公共伦理所能容忍的范围之内。二者可以归纳为公共管理伦理的动力与规范力。

公共管理责任可以依据公共伦理与公共责任的关系,分为主观责任与客观责任。主观责任即公共管理者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这些社会责任是其价值观、态度和信念的表现,而这些价值观、态度和信念是这个社会上任何人都具有的,但和而不同。客观责任则是公共管理者履行公共管理任务时所承担的责任。客观责任是由公共管理者所处的社会地位、组织、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由此可见,二者是紧密相连的。

2. 现代公共预算

【答案】现代公共预算是指必须经法定程序批准的、政府机关在一定时期的财政收支计划。它不仅是财政数据记录、汇集、估算和汇报,而且是一个计划。这个计划由政府首脑准备,提交立法机构审查批准。它必须是全面的、有清晰分类的、统一的、准确的、严密的、有时效的、有约束力的; 它必须经立法机构批准与授权后方可实施,并公之于众。现代公共预算制度已作为现代国家进行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

3. 行政程序法治

【答案】行政程序是指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由行政行为的方式、步骤、时间、顺序等要素所构成的行为过程,包括行政行为程序、行政组织程序和行政诉讼程序。行政程序法治是涉及规范行政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核心问题。

4. 行政管理内部监督

【答案】行政内部监督,这是由行政机关内部形成的监督系统进行的监督制度,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统一的相对独立的行政系统实行的监督。可分为一般监督(指上级行政机关根据行政层级隶属关系对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业务监督(分两种,一是上级对下级的业务

监督,又称主管监督; 二是部门之间的业务监督,又称职能监督)、专门监督(是山政府设立的专门机关独立行使监督权,对所有部门的行政工作实行专业性分工的监督,如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等)。

5. 社会契约论

【答案】各种契约理论形式在契约价值上具有共同点:①契约签订的直接动力在契约双方当事人间要达到某种目的。社会契约论中,政府权力的产生是公民与政府间订立契约的结果,其直接动力和目的都是为维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政府权力行为必须服从这个日的,为公民之公共利益负责。因此,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契约论对行政道德的内在规定。②契约意味着双方当事人间权利义务的对称,政府掌握管理社会的公共权力,同时必须负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责任,公民有服从政府公共权力管理的义务,同时公民有被保护公共利益的权利,有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权利。因此,政府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必须对自己的行政行为负责。其代表人物有霍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抗的和罗尔斯等。

二、简答题

6. 简述公共危机的分类、分级与分期。

【答案】不同类型的公共危机的诱因、影响方式和危害程度有很大差异,从而使政府必须采取不同应对措施和手段。而同类型的公共危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也有其独特之处,须采取相应的应对方式。因此,对公共危机事件进行分类、分级与分期是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恰当而有效地进行公共危机管理的基础。

(1)公共危机的分类

①据公共危机产生的诱因,可分为:

a. 外生型危机。指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危机;

b. 内生型危机。指由于内部原因所引发的危机;

c. 内外双生型危机。指由外部环境与内部原因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危机。

②据公共危机发生的领域,可分为:

a. 政治性危机。如战争、武装冲突、恐怖主义活动等;

b. 社会性危机。如社会骚乱、罢工等;

c. 宏观经济性危机。如恶性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失业率居高不下、股票市场大幅变动等; d. 生产性危机。如工作场所安全事故、产品安全事故等;

e. 自然性危机。如地震、火山、流行性疾病等。

③据公共危机中主体的态度,可分为:

a. 利益一致型。在危机情境中,所有相关的利益主体具有同质的要求时,就属于利益一致型危机,大部分天灾都属于这一类型,譬如印度洋大海啸。

b. 利益冲突型。当危机中各相关利益主体有不同利益诉求时,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要求的利益主体时,就属于利益冲突型危机。

④据公共危机状态复杂程度、性质和控制的可能性等可分为:

a. 结构良好的。指危机并非历史久远长期积累的问题,而且涉及核心的价值和根本原则程度较轻。

b. 结构不良的。危机是历史久远长期积累的问题,较大程度上涉及核心的价值和根本原则。 此外,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进行分类有: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基于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应对措施三方面的考虑,将经济危机独立分割出来,提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经济危机五大类。

对公共危机做出详细划分,一方面为应对危机的公共部门提供具体的依据,有助于公共危机管理的展开; 另一方面也为公共危机管理研究构建起大致的框架,让探讨更为深入细致。

(2)公共危机的分级

不同公共危机类型有不同特征,同类型公共危机事件也会呈现不同状态。将公共危机进行级别划分,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是公共危机管理的经验之一。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可分为四级,即I 级(特别重大)、II 级(重大)、III 级(较大)和IV 级(一般),依次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根据“能力本位”和“重心下移,,的分级管理原则,特别严重、严重、较严重和一般严重突发公共事件,分别由中央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①IV 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影响局限在社区和基层范围内,可被县级政府所控制。

②III 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后果严重,影响范围大,发生在一个县以内或者是波及两个县以上,超出县级政府的控制和应对能力,需要动用市级有关部门力量方可控制。

③II 级突发公共事件,表示其规模大,后果特别严重,发生在一个市以内或者是波及两个市以上,需要动用省级有关部门力量方一可控制。

④I 级突发公共事件,后果极其严重,其影响超出本省范围,需要动用全省的力量甚至请求中央政府统一领导和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3)公共危机的分期

公共危机是一种不确定性极高的态势或事件,但还是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因此,可将公共危机切分为几个时期,详细分析各个阶段的特征以及周期变化的规律,以便做出更为恰当的预防或者应对措施。

一般而言,根据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威胁、实际危害己发生、危害逐步减弱和恢复可将突发公共事件总体上分为预警期、爆发期、缓解期和善后期四个阶段:

田预警期。指突发公共事件征兆己出现的时期,管理任务是防范和阻止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或把其控制在特定的范围内。

②爆发期。指突发公共事件进入紧急阶段,突发性事件己发生,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快速反应,及时控制突发公共事件并防止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