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613新闻传播史论之《传播学教程》近年本科生期末试题汇编

  摘要

班级__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 操作化(opera}ionalization) 【答案】操作化也称具体化或分解化,是指在社会调查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步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的命题的过程。它是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定量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调查研究中被广泛地应用。操作化是现代社会调查研究力法必经的一个阶段。操作化的作用在于:①使概念或命题具体化,使调查研究得以进行; ②使概念或命题量化,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从定性、定量两个方面进行,避免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的片面性; ③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是建立在量的基础上,使定性分析即结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而不是一种主观的臆断。 2. 新闻与宣传 【答案】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基本职能是告知人们所需要的信息。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新闻传播信息,宣传传播观念,这是两者最基本的区别。新闻与宣传又是相互交叉,甚至相互渗透的。在现实生活中,新闻和宣传两种传播行为是紧密关联、相互交织的,新闻和宣传存在以下共同点与联系:新闻事业脱胎十宣传活动; 新闻与宣传同属于大众传播; 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 3. 国际传播 【答案】国际传播(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 )是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并与国家或民族利益紧密联系。国际传播的主体包括:①国家; ②国际机构; ③超国家机构; ④同盟或地区集团; ⑤跨国组织或运动; ⑥国内各种集团或组织; ⑦个人一一尤指那些在国际问题上拥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活动家、知名专家学者或舆论领袖。 4. 两级传播 【答案】两级传播是关于“传播流”的一种理论。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根据意见领袖在传播过程中的存在,提出大众传播的信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介,即表现为“大众传媒~意见领袖~一般受众”的两级过程。罗杰斯对此作了修正,他把“传播流”区分为“信息流”和“影响流’夕,认为信息的传播可以是一级的,而影响的传播则必然是多级的,从而把“两级传播”模式发展称为“多级”或“N 级”模式。 5. 抽样 【答案】抽样是指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估计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

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随机抽样通常采取四种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按总体原有状况,不加任何限制,保证各个单位以及单位的各种组合都同等可能被抽到; ②等距抽样一一在己排有一定顺序的总体单位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 ③分类抽样一

一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④整群抽样一一以包含若干调查单位的群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选。

6. 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

【答案】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是指马克思与恩格斯的传播观。该理论认为: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与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是一种辩证的相互作用关系,精神生产和精神交往除了受到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制约以外,还具有自己的能动性和相对独立性。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论为确立唯物主义的传播观提供了重要的出发点。

二、简答题

7. 简要评述“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

【答案】(1)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的核心观点。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也称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是在17,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在同极权主义制度及其规范理论的斗争中形成的。其核心反映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的观点,即认为报刊应该是“观点的自由市场”,是实行自律的自由企业。

(2)“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以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这种批评是正当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3)自由主义传播理论的真正内涵

①报刊不受政府的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仟何措施来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政府的唯一职责就是保护新闻自由。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除司法、立法、行政之外的第四权力。

③任何言论不应该被压制。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正确的,不仅显而易见地践踏了被压制者的政治权力,而且压制者自身也被剥夺了以错误换取真理的机会; 假如被压制的言论是错误的,这也意味着大家同样失去了让真理和错误在公开的较量中使真理更加显明的机会。

④对事实的信念。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公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依据。

(4)“观点的自由市场”理论的评价

它促进了现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但并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自由主义理论本身也发生了蜕变,成为维护垄断资本利益的理论。资本取代政府控制了报刊。带来的后果是煽情新闻泛滥,垄断扼杀了意见的自由市场,报刊种数下降,办报成本增长,严重威胁到报业的多样化,而报业多样化的动摇意味着自由市场的解体。

这一理论的缺陷在于将新闻自由的主体片面强调为媒介,认为新闻自由主要是传播媒介的活动自由。过分强调自由和权利,而没有意识到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权利是伴随着义务产生的。片面强调媒介对政府的监督权,而没有指出由谁来监督媒介。

8. 请画出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并阐释其含义。

【答案】 图(略)韦斯特利一麦克莱恩模式的目的是想以保有以前那些简单模式特点一一传播双方与外界事物有着密切联系的方式,来达到反映大众传播的复杂情况的效果。

(1)这个模式包括以下五个要素:

①X 是社会生活中可以被感知、能够为大众媒介所传播的事物。

②A 是具有一定目的性的传播者。它既可以由个人,也可以由组织来承担。

③C 是传播的中介和渠道,由媒介组织及其成员承担。他们既可以在数量众多的A 中依据自己所设想的受众需要和兴趣选择信息,也可以直接在X 中进行这种选择。C 为B 充当信息选择代理人的角色,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A 。

④B 表示受众。他们因生活的需要而必须获取和应用来自C 的信息。

⑤f 表示反馈。其中fBA 是受众B 向传播者A 发出的反馈,fBC 是受众B 向媒介组织C 表达的反馈。C 作为守门人在选择信息时要受到来自B 的反馈的影响。fCA 是媒介对信息来源A 发出的反馈。这种反馈可能会鼓励、改变乃至抵制A 的意图。

(2)这个模式的特点如下:

①信息选择具有多样性。传播来源可以在各种事件中进行选择,大众传播媒介由可以在各种信息来源中选择,同时大众媒介也可以在各种事件中直接进行选择。

②传播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性。社会上数量众多的大众媒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在这种竞争的过程中,它们也互相取长补短、自动调节,以适应社会优胜劣汰的发展机制。

③信息反馈具有重要性。只有反馈才能真正保证传播过程中所有要素间关系的系统性。

三、论述题

9. 试述议程设置功能的基本涵义,并谈谈你对这一理论在网络传播环境中适用性的认识。

【答案】(1)议程设置功能的基本涵义

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库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 传播媒介给予的强调越多,公众对该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根据这种高度对应的相关关系,麦库姆斯和肖认为大众传播具有一种形成社会“议事日程”的功能,传播媒介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显著性”的方式,影响着公众瞩目的焦点和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后来也有一些研究对报纸、广播电视媒介等不同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的特点进行了探讨。

(2)网络媒体议程设置的现状和问题

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大量矛盾和问题在网络空间中可能得到延伸和扩展,有时甚至会因为网络的出现更加激化或者变得更加难以控制。随着网络与人们生活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与引导社会舆论导向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目前无疑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①有价值议题的流失。互联网上的信息比传统媒体多很多,但是不等于有价值的信息也多很多,更不意味着所有发布在网上的消息都会成为议题。信息的泛滥带来了阅读的困难,那些有意义的信息可能得不到受众的注意,也没有进一步成为议题的可能,不少本应成为议题的信息湮没在大量的垃圾信息当中。

②议题的失真。在网络中发布信息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与管理机制。网络上的许多消息是未经核实的。受众对网上消息的不信任度往往大于传统媒体,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功能的实现。

③色情信息泛滥。互联网在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其负面影响日益明显。互联网上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