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618文学艺术基础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阎立本

【答案】阎立本,唐代著名画家,长于绘画、工艺、建筑,尤其擅长于肖像画与历史人物画。他的绘画,线条刚劲有力,神采如生,色彩古雅沉着,笔触较顾恺之细致,人物神态刻画细致,被誉为“神品”。阎立本长于刻画人物神貌,且擅长政治题材,代表作有《历代帝王图》、《步辇图》等。其中,《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画中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另有几位宫女为太宗撑伞、张扇。画面左边站立三人:红衣虬髯者为宫中的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者为吐蕃使者禄东赞,最后着白袍者为内官。阎立本不仅再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和仪态。

2. 共鸣

【答案】共鸣是指在艺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为作品中的思想情感、理想愿望及人物命运所打动,从而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共鸣可以发生在不同鉴赏者鉴赏同一部艺术作品中,也可以发生在不同时代、不同阶级、不同民族的鉴赏者之间。其产生一般需具备两个基本条件:①艺术作品要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②鉴赏者应怀有相同或相近的审美情感与审美心态。

3. 客观精神说

【答案】客观精神说是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之一,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道” 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4. 戏剧的“三一律”模式

【答案】“三一律”是17世纪欧洲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规则,指戏剧的故事情节、时间、地点三者必须完整单一,每剧限写发生在一天之内、同一地点的单一情节的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莫里哀。这种规则有利于剧作情节简练集中,但作为清规戒律,却束缚了戏剧的发展。18世纪以后,三一律逐步被打破。

不仅

5.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

【答案】完形心理学又称“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1912年诞生于德国,其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科夫卡和克勒。阿思海姆等学者的艺术心理学研究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密切关联。格式塔心理学采取了胡塞尔的现象学观点,主张心理学是研究现象的经验,也就是非心非物的中立经验。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并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称“格式塔心理学”。简言之,完形心理学认为整体先于部分,部分之和不等于整体。该心理学派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

6. 意蕴

【答案】意蕴是指艺术作品内在的含义、意义或意味(其中蕴含的深层的人生哲理、诗情画意或精神内涵)。它是感性的、具体的、可以多重理解的。艺术作品的意蕴大致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寓于各门类艺术的物质材料之中; 第二个层次包含在作品的形式构成之中; 第三个层次是作品中的物象、时间、情节等的指称意义和表现意义:第四层次是文化意义,也就是约定俗成的意义和本质的意义。意蕴的各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并只有在整体性中才得以确定。艺术意蕴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等特点,它深藏于作品内部,需要欣赏者靠心灵去感悟、体现。艺术意蕴是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也是艺术作品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7. 列夫·托尔斯泰

【答案】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所著《复活》、《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等均为不朽之作。文学创作的同时,托尔斯泰还以浓郁的兴趣探讨了一些重要的美学问题,所著《莫泊桑文集序》、《艺术论》、《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等,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美学见解。托尔斯泰是艺术表情论的著名代表,他认为艺术的功能与使命就是在人际间建立普遍的情感联系,艺术品的水平取决于情感的真诚、独特、清晰所产生的感染力。在《艺术论》中,托尔斯泰详细论述了情感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作用。他指出,艺术的感染力是区分真正艺术和虚伪艺术的标志。艺术感染力的程度取决于艺术家对生活的理解和解释。他以特有的概括的广度,创造了史诗体小说,是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一,它的文学传统不仅通过高尔基而为苏联作家所继承和发展,在世界文学史中也有巨大的影响。

8. 形象思维

【答案】形象思维是相对于抽象思维而言的,它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以表象作材料,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形象思维是运用一定的形象来感知、把握和认识事物,也就是通过具体、感性的形象来达到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具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独创性和审美性等特点。

9.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日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

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日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10.艺术思维

【答案】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艺术思维对现象和本质两方面进行双重加工,加工的重点在感性形式上,遵循的是个性的情感逻辑。现象是用共性概括个性,是自然作用于人的精神; 本质是用个性显示共性,是人的精神作用于自然。艺术思维特有的双重加工使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统一,即新的艺术形象、艺术品的诞生。

二、简答题

11.简述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关系。

【答案】丑本身是使人不快的事物,是恶的外在表现,是违背正常发展规律的事物的形式。但在艺术领域中,不管是现实丑还是艺术美,都是美的集中表现。艺术美和现实丑的对立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1)艺术美和现实丑相互排斥

艺术美和现实丑是不可融合的二者,犹如水和火。艺术美把现实丑表现得更为丑陋,把艺术美对比得更加美丽,具有强烈的冲击感。

(2)艺术美和现实丑相统一

本质上,艺术美和现实丑相互统一、可以转化。世间没有绝对的丑,也没有绝对的美,两者彼此互溶,相互对生。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条件表现为:

①欣赏者有正确的审美态度

欣赏者必须明确,现实丑与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不是一回事。现实丑是客观的,是令人厌恶、鄙弃的,而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则是主观与客观、个性与共性、内容与形式高度完美统一的艺术形象,是典型的、成功的。

②艺术家塑造的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深刻地、真实地揭示了丑的本质

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不是要艺术家把现实中的丑歪曲地表现为美,而是要如实地、深刻地、典型地表现丑,艺术中的丑要比现实丑更丑,因为它揭示了丑的本质。

③艺术家的情感

艺术家表现现实丑,并不是客观地、机械地照相,而是给表现现实丑的形象灌注了生气,渗透进艺术家的情感。对于社会丑,即恶的表现形式,艺术家用鄙弃的情感去否定它,艺术中的这种丑才具有审美价值。对于形式丑,如畸形、疾病、衰老等,它们一般与不幸、善良相联系,艺术家用同情的情感去表现它,就使这些表现现实丑的艺术形象具有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