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大连海洋大学920企业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影响领导行为的权变因素有哪些?
【答案】权变理论或情境理论认为要找一个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性质的工作和任务、任何对象的固定的领导人格特质、领导风格类型或领导行为方式都是不现实的,因为领导的有效性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环境因素等共同诀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领导方式。著名的研究有菲德勒模式、通路一目标理论、领导者参与模型和生命周期理论等。这里只对前两个理论进行介绍。
(1)菲德勒模式
菲德勒模式认为,领导风格是影响领导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每个领导者的领导风格是由他的人格特性所决定的,这种人格特性是相对稳定的。一个领导人的领导如何,除了取决于他本人的领导形态以外,还取决于他所处情境的顺利程度。影响领导的情境因素有三个:①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即领导者受其团体成员所喜爱和信任的程度; ②任务结构,即工作任务结构是否明确; ③职位权力,即领导人拥有法定权力的强弱。领导的有效性完全取决于是否与所处环境相适应。
(2)通路一日标理论
通路一日标理论是动机期望理论的发展。期望理沦认为,一个人被激励的过程受效价(目标价值)和期望值(对实现目标可行性的估计)的影响。根据这种观点,通路一目标理论认为,一个领导者要想激励部下,必须解决二个问题:一是使部下认识到实现目标后所能获得的利益; 二是提高部下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认识; 二是要使部下在下作中得到满足,以刺激他们的工作动机。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根据部下和环境状况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部下的状况,主要指部下的人格特性,包括能力、经验、需要等; 环境因素,包括任务的结构性质、组织的权力系统和工作群体等。
2. 控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控制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
(1)未来导向原则,指控制工作应当着眼未来,而不是只有出现了偏差才进行控制,即管理控制系统必须具有前馈控制功能。
(2)反映计划要求原则。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计划,计划是控制标准的原始依据,所以,控制必须反映计划要求。
(3)组织适应性原则。组织的控制系统必须与组织结构相适应。为此,控制必须反映组织的结构状况并由健全的组织结构来保证。
(4)关键点原则,指控制工作要突出重点,要针对关键因素实施重点控制。事实上,组织中的活动错综复杂,管理者无法对所有活动实施完全控制,应该将注意力集中于计划执行中的一些
关键影响因素上。控制住了关键点,也就控制住了全局。选择关键控制点是管理工作的一种艺术,有效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能力。
(5)例外原则,指控制工作应着重于计划实施中的例外偏差,即异常偏差,也就是指超出一般情况的特别好或特别坏的情况。这可使管理者把精力集中在他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卜。
(6)及时性原则,指在控制工作中及时发现偏差信息,及时传递信息,及时处理信息,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偏差。
(7)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首先要求必须具有客观的控制标准,所以,应尽可能将控制标准量化,量化程度越高,控制越规范; 其次要求控制系统应尽可能提供和使用无偏见的、详细的、可以被证实和理解的信息。
(8)准确性原则。准确性原则要求控制系统获得的信息和采取的控制措施都必须准确无误,行之有效。现实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控制系统获得的信息往往不准确,造成这种不准确的原因有时是客观的,有时是人为的。因此,管理者在设计管理控制系统时,应予以充分考虑。
(9)弹性原则。有效的控制系统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10)经济性原则。控制活动需要经费。只有控制所需的费用小于控制所产生的效果,才有必要实施控制。所以,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操制系统并不是越复杂越好,挣制力度也不是越大越好。
3. 如何形成国际企业成功的经营战略?
【答案】国际企业针对其经营活动的价值链,利用其具有的资源和能力,构筑其独特优势支持其经营战略,以获取竞争优势与高利润,如图20-8所示。图20-8国际企业成功战略的产生
4. 什么是企业重组? 如何对企业重组进行分类?
【答案】企业重组的含义及其分类分别为:
(1)企业重组的含义
企业重组是指企业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走向、市场变动以及企业自身的战略调整要求,运用剥离、分拆、员工持股、托管、清算等方式,对企业资产、负债、产权等结构所进行的优化过程。
(2)企业重组的分类
①按企业重组的目的划分按企业重组的目的划分,企业重组可分为生产经营性重组、资本经营性重组和体制变革性重组等;
②按企业重组主体的变化划分,企业重组分为原续整体重组、合并整体重组、主体重组、分离重组以及买壳上市重组;
③按企业重组的内容,企业重组可分为资产重组、股权重组、业务重组、债务重组和职员重组等;
④按企业重组的具体形式,企业重组可分为分拆重组、整合重组和内部优化重组。
5. 什么是组织? 如何理解组织这一概念的理论内涵?
【答案】管理学中,组织有一层含义,即:组织实体、组织工作和组织职能。
(1)组织实体
一个实体的组织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完成共同任务,按一定规则和程序组成的具有特定行为功能的人类群体,是人们进行集体性活动的必要基础和条件。组织实体包括四个基本要素:
①职责(responsibility )。即组织实体中某个职位卜应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应履行的责任。
②职权(authority )o 即为保证组织实体中某一职务能够完成工作任务,履行责任,通过组织制度设计赋予该职位的行政权力。
③负责关系(a ((ountability )。即组织实体中上下级职位之间的责任义务关系。下级有完成上级指派的工作任务的责任,有向上级报告工作绩效的义务; 上级有对下级工作进行指挥、指导、引导、协调的责任。
④组织结构图(thestru (tureoforganization )或组织结构体系。即组织实体内各机构、各职位之间形成的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体系。
(2)组织工作
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日标任务,具体地组织各种资源和各类人员展开工作,适当地处理各种关系,有效地发挥每个组织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形成整体合力,最佳地实现组织目标的工作过程。最广义的组织工作既包括了对组织机构实体的组织,即如何构建一个组织实体,并使之围绕其目标使命运转起来; 也包括了对企业工作流程的组织,即如何对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人力资源流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合理地组织起来的工作。狭义的组织工作,在管理学上仅指组织实体的组织。
(3)组织职能
作为管理职能的组织含义,是上述关于组织的两个层面的含义的集合。一方面,组织职能是指组织工作,即如何根据管理工作任务的要求和人员的特点设计职务,进行授权和委派,将适当的人员配置到适当的岗位上,并用制度规范组织中各成员、各职位职责的上下左右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协调运转; 另一方面,组织职能还包括了组织实体如何构建、运行和发展,以及对其目标、功能、结构和运作机制的分析研究。
6. 企业中流行的基本工资制度有哪些? 员工可以享受哪些福利?
【答案】(1)企业中流行的基本工资制度
①岗位工资制。它是根据员工目前所在的职位来决定员工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特点是员工只能根据目前的职位取得报酬; 职位变化,报酬随之变化; 职位通常同员工的资历相联系。但是这种工资制度并未考虑业绩和员工是否为提高工作业绩而提高了工作技能,同时,员工在企业内部的岗位流动也不容易,不能给员工带来很多的发展机遇。
②技能工资制。它是根据员工所拥有的与工作相关的技能与知识水平来决定员工报酬的一种工资制度。
它的特点是员工的基本报酬是基于技术而不是资历来支付; 工资增长,先要证明其精通要求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