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1989答案年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北京大学198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
考试科目:文艺理论、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招生专业: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方向:当代文学、台湾文学
一、论戏剧文学的角色。(15分)
演员扮演角色的基本手段是动作,动作是演员艺术的根基,也是戏剧艺术的根基。戏剧艺术的特性就在于它是动作的艺术,这也决定了戏剧文学的几本特性。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作家的舞台提示,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
二、文学有哪些社会作用?这两年有强烈社会效应的作品不多,你对这个问题是怎么看的?(15分)(缺答案)
三、比较分析巴金的《家》与《寒夜》(或《憩园》)在艺术风格上的异同。(15分) 《家》:青春型的写作,注重表现青年的希望和新生革命力量的地成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激进的风格。为了散发苦闷、愤激的情绪,作者常常通过他的人物或直接由作者自己做滂沱倾泻的抒情,所用的通常是热情彭湃的诗的笔调。
《憩园》:归家寻梦的哀伤情调,对人事变迁莫测的感慨。既有批判性,又有人道主义的温情,作家寄予作品中的感情是复杂的。《憩园》不再像巴金早期作品那样鲜明痛快,但是有一种悲凉的挽歌的调子,有一种追怀旧梦的遥远感慨。浓厚抒情气氛又带有象征意味的结构模式。《憩园》标志着巴金以往那种“青春型”的热情倾泻的创作风格,开始朝着比较深蕴细腻的方向转变,到《寒夜》更是达到圆熟的艺术境界。
《寒夜》:这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风格与水平的一部长篇力作。这是平民的史诗,是战争年代普通知识分子苦难生活的真实图景,是法子小人物内心的真实愤慨。和作者以往许多作品不同的是,用笔更为冷静,很少自己直接出来替主人公呼喊,注意在挖掘人物内心活动方面下功夫。小说构思匠心独运,整部作品都围绕“寒夜”着象征性的氛围做文章,意境凄凉,增强了悲剧效果,又使人很自然联想到作品所暴露的那个黑暗冷酷的社会。 参考:如果说《激流三部曲》在反映青年反抗的同时,着重揭露的是封建制度对青年一代青春、爱情和身心的残害,《憩园》则集中揭示封建阶级本身所经历的人格堕落和人性的扭曲过程,因此,《憩园》的构思是企图更全面的揭示封建制度以及伦理观念的罪恶本质,补充并拓展《激流三部曲》(特别是《秋》)的原有主题。从《家》到《憩园》,可以看到本世界以来中国旧家庭变迁的较为完整的图景。
四、前期新月派在诗歌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这两方面提出过什么主张?联系二十年代新诗发展简要评述这些主张的得失。(20分)
美学原则:“理智节制情感”。1、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情愫的可观对象化。闻一多《口供》,抒发的是诗人内省情感的矛盾:爱国激情,苦闷彷徨。没有赤裸裸倾泻感情,而是幻化为具体可触的客观形象:“青松和大海”、“一壶苦茶”、“苍蝇”在“垃圾桶里爬”。这种主观情感的客观化,使情感的表现蕴藉含蓄,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并且能够激起读者更丰富的联想,积极参加审美再创造过程,2、叙事成分的增加。现代叙事诗的试验,朱湘的《王娇》、《还乡》。“新诗戏剧化、小说化的努力”:闻一多《天安门》《飞毛腿》。减弱了诗人主体形象和主观意志,显示出“非个人化”的倾向。
诗歌形式:闻一多提出“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漫、创作态度不严肃造成的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使新诗趋于精练和集中,具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此后格律体的新诗和自由体的新诗一直成为新诗两种主要诗体,互相竞争,又相互渗透,对新诗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