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从“可表演性”看戏剧翻译——以《推销员之死》两个译本的比较为例

关键词:戏剧翻译;可表演性;推销员之死

  摘要

戏剧既可用于舞台演出也可供读者阅读,它的剧本即可以被视作是一部文学作品,又可以是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部分。 戏剧文本的双重性无疑为戏剧的翻译增加了难度。作为翻译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领域,戏剧翻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充分得到应有的重视,有限的戏剧翻译研究也是更多针对戏剧文本的研究。随着戏剧“可表演性”概念的出现,翻译理论家们的目光才真正从“至高无上”的文本转移到了诸如演员的表演、观众、音乐、舞台布景等其它戏剧要素上。本文以美国作家阿瑟.米勒的剧作《推销员之死》的两个中译本为例,试从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角度出发,以理论论述结合实例分析为方法,对戏剧翻译进行探究,从而总结出以表演为目的的戏剧剧本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文章首先阐释了戏剧及戏剧语言的特殊性。 随后又对戏剧翻译的可表演性原则以及该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最后,文章从口语性、明晰性、动作性、个性以及文化差异五个角度分别对《推》剧两个中译本进行了比较。 通过比较进而分别总结出每个原则下的戏剧翻译的具体策略。 该部分是论文的特色部分和创新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