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管理学之高等教育管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跨度

【答案】管理跨度亦称“管理幅度”,是一个主管人员或部门直接管辖的下属人员或部门的多少。一般而言,管理跨度影响管理者对下属的控制强度,影响组织分层的多少,影响信息沟通的速度或准确性,关系下属积极性的发挥。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管理跨度小型化、大型化和权变化三种观点:①传统观点认为,一名管理者管理的下属不应超过6名,只有这样才能施加严密的控制,才能避免由于下属人员的增加而带来的复杂关系。②主张管理跨度大型化的观点认为,这种结构可以使层次减少,有利于沟通; 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数量,较少发生权利和责任的重叠,因而使冲突和推诿责任的现象较少发生; 可以使下属享有较充分的权力,有利于调动其积极性; 可以降低管理成本,节约资金。③持权变观点的人们认为,管理跨度究竟多大为好不能一概而论,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影响幅度的因素有:管理者和下属双方的能力; 管理工作的性质; 管理的标准化程度和下作的相似程度; 授权的程度; 管理者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等。

2. 教育现代化

【答案】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指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舍与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

3. 管理现代化

【答案】管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是以现代管理意识为指导,以现代组织的民主化和法治化为载体,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对管理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找出它们的内在关系,实现信息化和最优化的管理模式。

二、简答题

4. 学校建筑管理主要的任务是什么?

【答案】从教育管理的视角讲,“学校建筑管理”包括地区教育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学校建筑和设施的整体规划,包括对一所新学校的设计和建设,还包括对建成学校的维护和更新。具体而言,学校建筑管理应当包括以下职责:

(1)行政部门依据教育理念和政策,根据对本地区未来生源和经济与社会发展前景预测,规划学校的建筑规模和布局,并制定相关政策。从国际经验来看,行政部门对于公立中小学建筑管理要坚持以下两个原则:

①公平原则。所有政府举办的学校应该一视同仁地享受当时当地能够达到的基本条件,保证

每个学生的基本学习权利。学校设点布局要满足本地区不同年龄少年儿童入学的需要,适合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②与可持续经济能力相匹配的原则。政府对于学校的建设投入应当以政府可以长期支持的经济能力为前提。

(2)规划区域学校建筑的文化生态。教育行政部门要与当地城市规划部门协作,根据本地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对管辖区域内的学校建筑的规格、规模、风格及其布局,提出指导方针和可供学校选择的模式,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地区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需要。

(3)新建、改建、重建学校的规划和实施。包括校园规划、组织施工、监督与评估。

(4)学校建筑的日常维护、修缮、更新。

(5)制定政策促进学校之间建筑资源共享。

5. 说明教育课程行政的含义。

【答案】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埋。课程行政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课程的决策者和决策方式,它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内容。课程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体制的一部分,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根据国家对课程干预的程度,课程行政体制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课程行政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个方面:

(1)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2)教学大纲又称课程标准,是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它以纲要的形式,从整体上规定某一学科的性质、目的、任务、内容、结构、授课时数、教学进度和教学法建议等,是有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和评估教学质量的基木依据。一般由说明部分和木文部分组成。

(3)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编写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不同于教材,但却是教材的主体。国际上对基础教育教科书的行政管理制度一般分为国家制、审定制、选定制和自由制四种。

6. 如何认识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的意义?

【答案】教育督导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按照督导的原则和标准,使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行政工作和学校工作通过精密地观察、调查和考核,进而作出审慎地分析和评定,指出成绩和缺点,并提出积极改进意见,使教育上作质量不断得到提高的活动。教育督导在教育行政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1)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的主要部分,也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功能,它关系到整个教育行政系统(体制)的效能。

(2)教育督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加强与提高教育行政的领导与管理,以保证教育方针政策的有

效贯彻,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提高教育工作的质量,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3)根据我国的现状与国外经验,建立起与决策、执行系统并行的相对独立的检查监督系统,是改革我国现行教育管理体制,提高教育管理效率与效益,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

7. 戴明所提出的管理过程四环节揭示了哪些规律?

【答案】美国著名管理专家戴明提出,管理由计划、执行、检查、修正等四个环节组成,这四个词的英文字头分别为P (plan )、D (do )、C (check )、A (action ),因此管理过程被认为是由PDCA 构成整体、连续循环的过程。这种认识获得了广泛的认同。

管理过程四环节的运行规律:

(1)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循序递进,首尾相连而形成封闭性的系统,如图1所示。

图1

(2)学校各个层次的部门及个人围绕总计划的运行分层次地制定各自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形成大环套小环的管理过程系统,从而保证管理过程统一、有序地进行。

(3)管理过程在“戴明环”滚动循环中不断向前发展,每一个循环,就使学校管理和学校各项工作提高一步,如图2所示。

图2 戴明环

8. 如何管理和使用好教育经费?

【答案】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以一定数量的教育资金所培养的毕业生数来表示,通常以每一个毕业生的人均费用来表示。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提高有两层含义,一是培养每一个毕业生平均费用的减少,一般称之为教育经费绝对使用效率的提高; 二是培养每一个毕业生的人均费用没有减少,但由于提高了教育质量,使培养出来的劳动者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或带来较大的社会效益,这等于相对减少了培养每一个毕业生的人均费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调整教育经费分配结构。合理的教育经费分配构成是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率的最重要环节。

(2)提高教职工质量,建立群体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教职工队伍的质量,尤其是教师队伍的质量是影响教育经费的绝对与相对使用效率的直接因素。

(3)建立起规模适当、布局合理、层次结构、专业比例合理的教育组织系统,以利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充分利用,避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