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财经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之教育管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工资制度

【答案】教师工资制度是指中国实施的关于教职工工资的规定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70年代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1985年开始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其特点是把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本人负担的实际职务密切结合起来。所谓结构工资,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中小学、幼儿教师同时实行教龄津贴。高等学校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列:实验人员按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分列; 科研人员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中小学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分列。高等和中初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相应的职务名称。职务工资以职务确定。工资的前三部分按国家统一标准规定,奖励工资以个人劳绩而定。工龄和教龄工资标准统一,数量因工龄和教龄长短而异。1993年10月后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与国家机关职务级别工资制脱钩,以体现教育事业单位特点。教学人员工资由职务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等级工资为工资构成中相对固定的部分,占工资的70,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适当体现年龄差异; 津贴具有浮动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和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占工资的30。这次工资改革,具体贯彻了《纲要》的精神,落实了《教师法》中的有关规定,较之1985年的工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2. 入学率

【答案】入学率是指某年龄段人口中在校学生数与该年龄段人口之比。与当地现行学制和规定入学年龄相对应的那部分应入学的人口称为适龄人口,适龄人口中的在校生所占比例为适龄人口入学率。它标志适龄人口中相对应的教育普及程度。实际统计时,一般以学年初为统计的时间标准。其公式为:

如不考虑在校学生的年龄,取在校学生数与相应的适龄人口之比,则为毛入学率。它标志教

育的相对规模和相应学龄人口接受某阶段教育的机会。其公式为:

它与适龄人口入学率的区别在于,在校学生数中可含有非相应的适龄人口数。因而有时会出

现毛入学率超过百分之百的情沉。

3. 教育行政体制

【答案】教育行政体制是指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组织系统,或理解为国家对教育的领导管理

的组织结构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总称。它主要由教育行政组织机构的设置、各级教育行政机构的隶属关系及相互间的职权划分等构成。教育行政体制一般是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而建立的。教育行政机构的种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从法律规定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来划分,可分为中央教育行政机构和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从行使职权的业务性质来划分,可分为一般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和专门权限的教育行政机构。教育行政体制是国家行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行政体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行政体制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二、简答题

4. 如何有效利用教育行政信息?

【答案】从信息论的理论角度来说,教育行政活动的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输入信息、指令信息、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的循环流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利用教育行政信息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输入信息的广泛性

教育行政机关要保证其计划与决策的质量,必须获取大量的信息,只有大量的占有相关的教育行政信息,教育行政机关才能正确地把握教育工作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估计教育工作的现状,为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与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因此,教育行政机关占有各方面人量的信息,对于其做出正确的计划与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2)注意指令信息的方向性

指令一般指用肯定语言对管理对象通知和下指示。计划决策是教育行政机关发布指令信息的主要来源,而计划决策是教育行政机关管理教育的起始环节,比较集中地体现了教育上作的方向和希望达到的口标。因此,要保证教育行政的效能,就必须重视计划决策的方向性。计划决策有了正确方向,教育管理工作及各项教育事业就会沿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

(3)注意反馈信息的可靠性

反馈信息在教育行政活动中有着极重要的意义。教育行政机关只有及时地、经常地从自己所属的管理层和执行层得到反馈信息,才能实行有效的控制,才能保证在实施过程中对计划决策进行及时的调整。要允分发挥反馈信息在管理中的功能,必须注意它的可靠性。要使反馈信息具有可靠性,首先,要重视通过正式渠道得来的反馈信息,即注意通过教育行政部门与各学校之间固定的信息传递通道得来的反馈信息; 其次,要注意通过非正式通道来获取信息。

(4)注意评价信息的准确性

教育行政活动过程是一个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要使每一过程的循环都在一个新的水平上进行,就要对前一过程进行检查总结,对教育行政活动进行准确的评价。要掌握准确的评价信息,关键是要掌握全面情祝,在此基础上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总结与评价。

教育行政信息的有效利用除了注重信息本身的因素以外,还要注意利用现代信息的网络技术,以使信息的来源更广泛、更迅速,使信息的处理更快捷、更有效。

5. 简述霍桑实验的主要贡献。

【答案】霍桑实验是指在19世纪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和经济大萧条时期,泰勒的科学管理带给工人的是压抑、苦闷和反抗的背景下,从1924年开始,美国科学界组织一批专家到美国西屋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有关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实验。实验分为两个阶段:1924~1927年是第一阶段,1927~1932年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从研究物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开始的。第二阶段是从生理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入手的。

霍桑实验的主要贡献体现在梅奥在实验基础上撰写的《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一书,书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际关系学说,奠定了行为科学的基础。

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观点是:

(1)人是社会人,这是人际关系学说的理论出发点。梅奥认为,工人不是机械的动物,而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因此,人的行为不只是受着物理的和生理的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受着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他反对以往管理理论中把工人当作工具人(机械人)或经济人的说法。他强调人是社会人。

(2)工作条件、工资报酬不是影响工效的第一要素,工效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士气,而士气又来源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3)每个人都生活在群体之中,群体行为对个人行为发生很大的影响。群体可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两类。管理人员既要强化正式群体,又不要忽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4)人的行为是很复杂的。其中既有合乎逻辑的行为,又有不合逻辑的行为。管理人员不要简单处理。这会伤害人的感情。增加了个人与管理者的隔阂。

霍桑试验回应了泰勒的科学管埋给上人们带来的压抑、苦闷和反抗,推翻了科学管理学抓所谓用金钱和严格分工制度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梦想,提出了社会人假设,强调了对工人的尊重与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这种试验大大推动了企业管理中对人的研究,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6. 学校组织的“非营利”性质应如何理解?

【答案】非营利性组织是指那些具有为公众服务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个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的免税资格并可为捐赠人减免税的组织。学校组织属于非营利性组织,但其非营利性并不意味着学校不能获得盈利,而是意味着对学校的盈利有特别的限制:

(1)不能分红

不能分红是指学校本身可以有盈利和积累,但盈利与积累不得分配给投资者,而必须继续投入扩大办学规模或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存续期间不得转让财产或将其用于担保

这一规定本身是相当苛刻的,意味着学校的财产处置权是受限制的。

(3)清算后财产的有限返还

如果学校终止,清算后的剩余在返还或折价返还投资者的投入后,其余的由有关部门统筹安排或者收归国有,继续用于教育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