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615心理学基础(学校自命题)之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差异系数
【答案】差异系数(),又称变异系数、相对标准差等,它是一种相对差异量,用CV 来表示,为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比。在对不同样本的观测结果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常常遇到下述情况:两个或多个样本所测的特质不同。如何比较其离散程度?即使使用的是同一种观测工具,但样本的水平相差较大时,如何比较它们的离散程度?这时需要运用相对差异量进行比较。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是:(S 为某样本的标准差,M 为该样本的平均数)。差异系数在心理与教育研宄中常常应用于同一对象的不同领域或同一领域的不同对象。
2. 观测值
【答案】随机变量所取得的值,称为观测值。
3. 协方差分析
【答案】协方差分析指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相结合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是将难以直接控制的变量作为协变量影响的条件下,更准确地分析与评价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它与方差分析的不同之处在于:方差分析的各因素水平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人为地加以控制,而在协方差分析中,某些因素的水平是不能控制或难以控制的。如在考察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有无显著性影响的过程中,如果只考虑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作用,而不考虑学生的智力水平和学习基础这两个不能精确控制的因素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将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协方差分析可以消除这种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提高分析的精度。教学方法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因素,称为方差因素,而学生的智力和学习基础是不能精确控制的因素,称为协变量。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先对每一水平下的实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求出扣除协变量以后的残值,再将各水平试验下对应的残值进行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适合于完全随机化设计资料、随机化区组设计资料、拉丁方资料等。
4. 描述统计
【答案】描述统计指研宄如何整理心理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描述一组数据的全貌,表达一件事物的性质的统计方法。比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
二、单项选择题
5. 某学生某次测验的标准差为2.58, 这说明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 )如果是-2.58, 则全班同学中成绩在他以下的人数百分比是( )。
A.99%, 99%
B.99%, 1%
C.95%, 99%
D.95%, 95%
【答案】B
6. 设为两个独立事件,则为( )。
A. P(A )
B. P(B )
C. P(A )·P (B )
D. P(A )+ P(B )
【答案】C
7. 现有8名面试官对25名求职者的面试过程做等级评定,为了解这8位面试宫的评价一致性程度,最适宜的统计方法是求( )。
A.spearman 相关系数
B. 积差相关系数
C. 肯德尔和谐系数
D. 点二列相关系数
【答案】C
8 已知一组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平均数为80, 标准差为10。则Z 值为-1.96的原始数据是( )。
A.99.6
B.81.96
C.60.4
D.78.04
【答案】C
9. 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中,计算F 比率的分母是( )。
A. 实验误差,不包括被试间差异
B. 实验误差,包括被试间差异
C. 实验误差加上被试问差异
D. 处理内误差
【答案】A
10.在人格测验上的分数形成正态分布一个随机样本n=16, 其均值大于85的概率是( )。
A.2.52%
B.4.78%
C.5.31%
D.6.44%
【答案】B
11.下列描述数据集中情况的统计量是( )。 A. B. C. D.
【答案】D
12.的两变量与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 )。
A. 前者比后者更密切
B. 后者比前者更密切
C. 相同
D. 不确定
【答案】C
13.如果用方差分析检验一个双组设计的平均数差异,将会得到一个与( )同样的结果。
A.F 检验
B.t 检验 C.
D. 不能确定
【答案】B
三、简答题
14.解释相关系数时应注意什么?
【答案】(1)相关系数是一个指标值,它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只能说绝对值大者比绝对值小者相关更密切一些,不能进行四则运算。
(2)相关系数值的大小表明了两列测量数据相互间的相关程度。符号的不同只是表示方向的不同。
(3)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发现相关关系也并不是确定因果关系。相关值较大的两类事物之间,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这一点要从事物的本质方面进行分析,绝不可简单化。
(4)如果研究表明某一变量确实对欲探讨的两个变量之间存在影响,则可以用协变量分析方法设法排除或控制那些变量的影响效应,找出要研究的变量之间真正的相关关系。如果两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