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13政治学原理之《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宗教信仰多元化
【答案】宗教信仰的多元化是宗教宽容的必然产物,多元化是指多种宗派并存发展,整个宗教格局呈现出种类繁多、派系林立的状况。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宗教的教派多元化己发展到极其复杂的局面,传统的宗教中教派林立,新宗教也层出不穷。其表现为:
①一些传统的宗教不断出现分化,从而产生出许多新的教派;
②还表现在新的教派层出不穷。宗教多元化现象部分是由于宗教宽容而产生的,人们不会因为信仰不同的教派而遭受损失,因而各种教派都得到了发展。但它也反映了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是个问题重重的世界,人们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于是便从宗教中去寻求答案,这正是新宗教总是层出不穷的原因。
2. 国体和政体
【答案】国体,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即:哪个阶级处于统治地位,哪个阶级处于被统治地位。由于统治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国家的阶级属性,因而国体体现着国家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内容。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与国体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国体是政权组织形式的基本决定因素,国体必须通过一定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来反映和实现。
政体,即政权组织形式,尤其是中央(全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主要涉及中央政权机关的设置、权力配置和相互关系等,决定了国家机关设置和权力配置的基本原则,体现一个国家的横向权力结构和权力分配关系。从权力配置和国家机关设置的角度看,政体主要地体现为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行使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前者是指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由一个机关集中行使,还是由数个机关分工行使; 后者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由一个人组成,还是由一个集体组成,也就是由一个人还是由一个集体形式的机构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
3. 政治情感
【答案】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它是政治主体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政治心理构成要素之一。
4. 政治心理
【答案】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二、简答题
5. 简评行为主义政治学。
【答案】(1)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①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传统政治学所使用的制度研究方法和法律研究方法,只能研究政治现象的表面,而无法研究实际政治现象中的各种心理和文化因素,只有通过研究政治行为,才可能触及影响和导致产生政治现象的真正原因。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如进行民意测验、研究影响集团的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研究决定政府决策的各种人为因素、研究国家执行政策的全部行为过程等。
③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行为主义政治学采取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他们利用调查和计量的数据和结果,来验证人的行为动机和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在实际的调查研究中,它大量采用了许多自然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和手段。
(2)对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评价
①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
②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不能仅仅依赖它。因为自然科学对它研究的对象是不加任何价值评价的,但社会科学的研究却需要以价值判断为前提,即判断社会现象的善恶是非和阶级性质。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可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也即人们的意识形态是不同的。因此,任何社会科学不可能回避价值判断这一基本的前提。行为主义政治学宣称他们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纯客观的,是没有任何价值色彩的,但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正如美国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权威戴维。伊斯顿在他对行为主义政治学进行全面反省时所说,面对具有是非价值标准的政治现象而采取所谓的价值中立态度,本身就是一种价值选择。
6. 简述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的特征一般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实行代议制。即由通过普选产生的议员组成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第二,实行分权制。即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三个机关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第三,实行政党制。就是通过议会选举或总统选举,由资产阶级政党轮流执政、联合执政或单独执政。以实现资产阶级统治的一种方式。
第四,实行法治。即实行以资产阶级法律治理国家的原则。
7. 古希腊政治家划分政体的标准。
【答案】古希腊政治家提出了不同的政体划分标准:
(1)最早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根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由此而区分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民主政府。
(2)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政体划分标准的,他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现实的各种政体,在调查和分析希腊158个城邦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政体的分析,讨论了现实的政体和理想的治理形式,提出了他关于政体选择的主张。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标准主要是两条:
①统治者是为城邦谋利益还是为自己谋利益;
②统治者人数的多寡。
根据前一条标准,他把政体分为照顾城邦公共利益的正宗政体和照顾统治者利益的变态政体两类; 根据后一条标准,他先把正宗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共和政体,再与之相对应地把变态政体分为僧主政体、寡头政体和平民政体。
(3)古代希腊、罗马研究政体问题的学者还有波利比阿、西塞罗等也提出了一些类似于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标准。
8. 简述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
【答案】单一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构成单一主权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是:
第一,具有单一的宪法和国籍,有统一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第二,国家主权高度统一,只能由代表国家整体的法定机关充任国际法主体,对外行使国家主权的只能是中央权力机关。
第三,中央权力机关对内高于一切。国家内部按地域划分行政区域,各行政区域的地方权力机关接受中央权力机关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外不具有独立性; 即使个别地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这种自治权被限制在统一的国家主权范围内。
三、论述题
9. 结合中国现实,如何理解中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
(1)从我国宪法上看,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我国宪法明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③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④全国人大批准省级地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置,国务院批准省级地方的区划并批准省以下地方的建置和区划,全国人大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
⑤省、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性法规,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自治区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