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工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614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文化
【答案】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法理上来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和地方分别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力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撑,负担着传递和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功能,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共同支撑我国的政治生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3. 多党合作制
【答案】多党合作制是指在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政党以与其他政党的合作作为实施领导的重要方式的制度。多党合作制的典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的特点在于:
①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八个政党;
②中国共产党享有公认的领导地位,是执政党,而其他政党是参政党;
③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协商合作、相互监督的关系。
4. 马基雅维利
【答案】尼可罗·马基雅维利(公元1469-1527年),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代表作《君主论》。其主要观点有:
①马基雅维利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政治与伦理分开,提出了政治是君主夺取国家政权和维护其统治的权术活动的看法。他在《君主论》中指出,政治就是人与人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因此,君主必须要像狮子一般凶猛、像狐狸一样的狡猾。他主张政治就是用力量来统治人,用权术来欺骗人。从事政治的人,必须要以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方式来保持和维护自己的权力。政治活动的这种特征,要求君主必须要不择手段,残酷、欺骗、背信弃义、不讲情面等。
②马基雅维利还提出了政治关系的基础是财产关系的著名论断,而且从国家的目的出发,第一次提出政治问题与伦理问题在性质上的根本区别。马基雅维利主张为了实现夺取权力和掌握权力这
一目的,可以采用一切可以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③马基雅维利就人性和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作了大量的论述,完全摆脱了伦理学对政治的限制,重新规定了政治活动的本质。他被马克思称为新时代第一个政治思想家。
5.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二、简答题
6. 集权制与分权制
【答案】集权制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分权制与集权制相对,指的是一种权力分散的政治体制,在中央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的一定程度的分散,在地方表现为不严格受制于中央,而在权力上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1)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①它们都是政体的形态,即对国家进行统治的方式。
②它们都与权力的分配和行使有关,以不同原则掌握和分配国家权力。
(2)二者的不同之处是:
①权力掌握的主体不同。集权制下中央和高一级机关掌握更大权力,分权制下地方则有更大权力。 ②运行过程中的主体不同。集权制下许多决策都由中央和上一级机关作出,地方和下级部门只是履行上级命令。分权制下中央只在关键性决策上做决定,地方和下级有较大的自主性和决策权。 ③适应的国情不同。集权制适应地方势力较为分散,并且地方缺乏决策能力的国家,
有利于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分权制适应于地方自主性和决策能力较强的国家,能充分发挥地方的主观能动性。
7. 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答案】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神权论
这种理论认为,国家源于神,是根据神的意志建立的,国家的权力来源于神(天、上帝)。这种观点在古代政治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代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统治阶级,曾利用这种观点来维护他们的统治。
①在我国古代,神权思想是很发达的。所谓“天道”就是把统治阶级的权力说成为来自天命。把帝王称作“天子”,说他们是天意的执行者。
②在外国,神权说,最早发生于古代犹太的神权政治君主国。神权思想的发达却是在中世纪。中世纪神权思想家认为,一切权力来自神、上帝。
神权论纯粹从宗教的观点出发,把剥削阶级国家说成是神的意志的体现,用来迷惑人民群众对于国家本质的认识,反对被压迫人民起来革命,从来就是反科学的观点。
(2)契约论
契约论是资产阶级关于国家起源的最有影响的学说。16世纪到18世纪,许多著名的资产阶级哲学家、法学家和政治学家,如格老秀斯、斯宾诺莎、霍布斯、洛克、卢梭等在国家起源的问题上,都主张契约说。这种学说的基本论点,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订立契约的结果。
资产阶级的契约论,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用来说明国家的起源,一种是用来说明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关系。契约论主张不能长久地停留在国家以前的那种自然状态下,为脱离这种自然状态,人们就互相订立一种契约,成立国家,来保障财产和安全。
契约论是没有事实根据的非科学的理论。不但他们所说的自然状态只是一种臆测和假设,而且众人缔约建立国家,在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很多著名的思想家都指出契约论是一种虚构,是没有科学价值的。契约论虽然缺乏科学根据,但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中,却起过积极的进步作用。但到了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后,契约论就变成了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合理性作辩护的工具,已没有什么进步的作用了。
(3)暴力论
暴力论者认为,国家起源于掠夺和征服,是人对人使用暴力的结果。
暴力论是非科学的,因为它抹煞了国家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暴力在一定条件下对国家的形成起过促进作用,但它不是国家产生的原因。
(4)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
马克思主义国家起源学说主要包含两个基本观点:
①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说明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
②国家的出现,是社会内部发展的结果。它是生产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阶级的形成、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这说明国家产生的原因问题。
三、论述题
8. 对诸种不司国家观的评说。
【答案】不同的学派对国家观有不同的评说。
(1)非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在政治学发展史上,国家一直是政治学家和思想家们研究的重要对象,因此,关于国家的定义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总起来看,具有代表性的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定义主要有:
①社会共同体说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指出,国家是许多家族及村落的联合体,它是为了达到完美的和自治的生活而组织的。古罗马的西塞罗认为,国家是由许多社会团体,基于共同的权利意识及利益互享的观念而结合成的组织体。19世纪的德国哲学家康德也认为,“国家是许多人依据法律组织起来的联合体”。在当代西方政治学家眼中,国家通常都是被看作特定社会生活共同体的。
由此可见,社会共同体说的基本特点就是把国家看作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在一起生活的群体。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