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在生物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关键词:生物教学,主体性,情境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摘要

  主体性教育是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焦点之一,现已经从理论探讨过渡到实证研究,情境教学模式是我国著名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立即林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处较早提出,并在理论上进行了探讨。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主体性教育和情境教学模式分别进行了有价值的研究。文章试图在生物教学中运用这一模式对发展学生主体性的课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实验证实。   文章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 引言   文章论述了主体性的基本含义以及学生在生物学习中主体性的表现特征(孤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综述了国内外主体性教育理论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文章还论述了情境教学模式及其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研究──归纳总结──新知迁移),实现条件,并论证了情境教学是一种教学模式而不是一种教学方法,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情境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有学者提到情境教学是发展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缺少系统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国内在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研究,基本上都比较宽泛。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分析与综合,本研究认为发展学生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学生主体性水平的需要,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阶梯,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二部分 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主体性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认为,情境教学能促使学生与教学情景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一系列内因的心理活动和外显的行为活动,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是发展起主体性的根源,这时情景活动的作用。   本研究认为,情境教学以情为中介,情境教学所激发出的学生情感是学生认知发展和重要主宰,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因,使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时情景情感驱动。   本研究认为,情境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心理产生不平衡状态,进而通过同化或顺应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这时情景建构的平衡。   第三部分 生物教学情境的分类及其运用   本研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首次对生物教学情境从三个角度加以分类,并论述了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根据教学情境的表现形式分为自然情境、试验情境、形象情境等七种;根据学生对教学情境的感受分为渴望情境、实用情境、成功情境等七种;根据教学情境的来源分为观察情境、试验情境、实习情境等十二种。   第四部分 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实验研究   本研究以西安市第六中学高二(8)班为实验班,实施情境教学,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探索研究──归纳总结──新知迁移;高二(7)班为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感知──理解──巩固──应用,进行教学实验。主要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集体实测,统计结果采用SPSS5.0软件包进行分析,实验内容是现行高中生物教材第二章生物的新陈代谢。   文章分别论述了所涉及的三个学生实验的情景教学,十四节课的教学情境以及矿物质代谢一节的情景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实验结果如下:   (1)通过实施情境教学,试验班学生生物学双基和学科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较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能力。   (2)通过实施情境教学,较显著的提高了学生的主体素质的发展水平。   (3)通过实施情境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4)在情景教学实验过程中,试验班学生课间提问的人数和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班。   (5)个案研究从对照班、实验班各选一名学生即试验生A、试验生B,两个人基本情况相似,在实验过程中跟踪调查,发现通过情景教学试验生B的主体性有了一定的发展。而试验生A几乎维持原有水平。在教学实验期间,试验生B课间提问14次,所有问题都有一定的深度,而试验生A提问4次,都是问作业题的解法。   对情景教学模式能明显提高须提醒的原因分析:   (1)情境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情境教学能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都卷入教学活动,强化学习动机,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能使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思考、动手操作、积极发言,不断内化教学内容,情境教学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是学生大脑积极运思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利会得到较好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能力。   (2)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情境教学建立了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中,学生跃跃欲试,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   (3)情境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是情境的领导者,不是外在的专制者,教师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融为一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种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4)情境教学可以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情境教学能促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主动地掌握新的知识,形成自己的智力活动,在学习中评价和修正自己的初步认识,按照生物学的规律把理性知识具体化。   本研究认为,能否顺利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关键取决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1)要树立学生主体观。树立学生主体观就是改变传统的人才观、教学观,变只有学生接受为师生共同接受,由此改革教学工作的传统方法,即变“灌、管、压”为“启、引、导”。树立学生主体观必须建立和谐的民主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创设情景时,所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其发行、趣味性、灵活性、探索性和科学性。   (3)要准确把握教学情境的感情基调。   主体性是人发展的最高目标。人的主体性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标志,生物学教师必须具有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强烈意识,掌握情境教学模式的精神实质,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好的发展学生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