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力量。这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力量。市场之所以具有保证效率实现的能力,是因为它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社会将资源配置到社会成员最需要的地方,价格这一信号才能够起到正确地反映社会成员的偏好和需求信息的作用,从而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一旦少数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价格作为反映社会成员需求信息的机制的能力也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削弱,从而使价格机制不再具有推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最终是与垄断者利用其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福利的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当市场中出现垄断者时,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谋取垄断利益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2. 利益落实

【答案】利益落实是指在分配利益时,满足一部分利益群体的合理要求是十分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策规定的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这不仅是相关的利益群体关心的事,更应该是政府关心的事。政府的政策主体地位,需要其主动地把政策内容贯彻到实践中去,产生应有的政策效果,即从本质上讲,使得分配的利益到位。

3. 战略管理

【答案】战略管理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有意识地选择政策、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之行为。也可以理解为制定、实施和评价使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跨功能的艺术或科学。战略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战略管理是未来导向。战略管理为组织未来的发展设立愿景,规划蓝图。

(2)战略管理着重于较长远的、总体的谋略,关注全局而非局部,关注长远的利益而非当前的利益。

(3)战略管理是一个组织寻求成长和发展机会以及识别威胁的过程。战略管理的一个基本的宗旨便是利用外部机会和化解或回避外部威胁。

(4)战略管理是直觉和理性分析的结合。战略管理即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同时又关注经验、判断、感觉和直觉对于制定政策的作用。

(5)战略管理是持续性与循环性的过程。由于组织环境不断的发生变化,组织应该持续不断地关注内部与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以便作出必要的调整。

(6)战略管理是前瞻性思考和由内而外的管理哲学。主要表现为:向前看,寻找问题和机会,寻找重构问题的新方式,从他人的或外在的观点来看组织问题。

4. 利益分析

【答案】在公共政策中,利益分析必须与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需要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①人们在分析中所遇到的基本问题是:分配什么利益,向谁分配利益,谁获利益多,谁获利益少等。这些属于事实层面的分析。②利益分析离不开价值分析,在利益分析中必须渗透平衡公平与效率的价值理念,为利益分析提供价值导向。③要在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矛盾中寻找利益平衡,化解利益冲突,必须通过规范分析,达到激励和约束多元利益主体行为的目的。

二、简答题

5. 弹性化组织设计有多种形式,试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

【答案】弹性化组织设计是指一种强调灵活性和权变的组织设计,有多种设计形式。典型的弹性化组织包括委员会制、自我包含的组织结构、矩阵式组织、跨越功能的团体及网络组织等。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具体分析如下:

(1)委员会制

委员会制是一种有别于首长制的组织结构,其决策是由一群具有相关经验与背景的人所共同决定并各自行使其不同的职能。委员会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水久的,需根据所承担的任务来确定。委员会制的特性是:

①可容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能集思广益,可以避免一个人决策的偏执或失误;

②彼此可以相互监督和相互牵制,不易营私舞弊;

③大家分工又合作,可减轻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④不受上级长官的过分干涉,有较多的自主和自由,符合民主精神。

(2)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

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是指于正式的层级之外,专门成立的为达成某种特别任务或目标的分支部门,这类部门拥有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所有资源与专才,且不受正式层级的约束。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的特性是:

①可简化单位问的协调整合问题;

②于庞大的组织中仍能维持控制;

③有利于明确区划不同的产品、地区与服务对象;

④有利于上层控制系统的绩效监督;

⑤目标明确,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员工的激励;

⑥自我包含的部门结构将决策权下放至问题的领域,有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3)分离的结构

分离的结构是从现有的层级分离出一个独立自主的单位,并由总部来进行协调与控制,每一个分离的部门皆有决策的权力与自主的专业能力,并由部门管理者全权负责该部门的财务、人事等事项。总部亦可视需要而给予适时的支援。分离的部门通常是依据特殊的产品或服务而成立,

且内部的结构较为庞大。分离的结构的特性有:

①部门管理者拥有完整的权力和责仟,可避免传统官僚权责不清的现象;

②分离的部门能够兔除上级运作细节的监督,可专注于长远的重要的问题;

③自主性与自我包含的特性有助于训练通才管理者

; ④分离的部门由于自主性高,有自我承担风险的能力,即使绩效不佳也不会影响到整个组织。

(4)矩阵式组织

矩阵式组织又称“专案组织”,是指为达成某种特殊的工作而进行的团队组合,也就是为解决某种特殊问题所建立的团队或工作小组。其特性是:矩阵式组织打破了传统层级节制组织所坚持的命令一致原则,组织成员必须同时听从原来功能性部门管理者与专案管理者的指挥。

(5)跨越功能的团队

团队内的事务主要由团队成员自己沟通协调,并没有正式的权威来统辖。跨越功能的团队其生命周期较短,当任务完成后,团队便解散,其成员则因新任务或新计划与其他专家组成新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可以随着任务的变化或需求而变动。

(6)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乃是一种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联结体,其通常拥有一个核心组织以负责统筹协调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一反过去组织完全包办所有事务所必须具有的功能。网络组织的核心可视需要而与任何其他组织产生联结或中断关系,因此,网络组织是一种几乎没有界限的组织形态。

6. 简述政策目标群体政策认同(接受和服从政策)的缘由。

【答案】政策目标群体是指受到政策直接影响和作用的对象,及政策制约的社会成员。政策能否落实、目标能否实现,与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目标群体理解、接受、遵从政策的程度是衡量政策有效性的关键性要素。

目标群体之所以能够接受,遵从和执行某一项公共政策,通常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缘由: (1)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政治观念的树立和政策行为模式的形成。如果这一过程较为成功,社会成员就会逐渐树立执行现行社会制度的观念,能够谅解公共政策中的一些无奈之举。

(2)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制约。时间的塑造和历史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固划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要想改变这些习惯模式是极为困难的。

(3)对政策形式合理与实质合理的看法。政策不仅需要实质合理,更需要形式合理,二者相辅相成。只讲实质合理,不讲形式合理,必然会走向人治; 反之,必然会导致教条。我们需要的是形式合理上的实质合理。

(4)成本收益的权衡。目标群体对某一项政策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利益得失的判断。如果他认为某项政策不接受比接受所受的损失要大,他们就会采取抵制的态度。

(5)大局或整体利益的考虑。如果他们认为某项政策从总体上看是合情合理的,是照顾大局的,那么即使牺牲一此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他们往往也能够顾全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