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702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垄断
【答案】垄断是指市场的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力量。这主要是指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力量。市场之所以具有保证效率实现的能力,是因为它通过价格机制来引导社会将资源配置到社会成员最需要的地方,价格这一信号才能够起到正确地反映社会成员的偏好和需求信息的作用,从而保证资源配置效率的实现。一旦少数市场参与者具有了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价格作为反映社会成员需求信息的机制的能力也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削弱,从而使价格机制不再具有推进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能力。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最终是与垄断者利用其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来为自己谋取最大福利的行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即当市场中出现垄断者时,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谋取垄断利益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
2. 相互影响矩阵
【答案】相互影响矩阵是指为克服特尔菲法的缺陷,充分描述或说明被预测的各个项目之间的支持和排斥作用,从而实现对某一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的一种方法。条件概率的计算在相互影响矩阵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条件概率考虑到当一给定事件发生时,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这反映了两事件间的某种关系。事件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矩阵表来实现。虽然在预测中,会涉及到若干个变量与关系,计算也极其复杂,但借助于相互影响矩阵,可以求得它们之间的影响,进一步修正各事件发生的概率。相互影响矩阵法可用于确定一系列事件(A 1, A 2...A n )及其发生概率(P 1, P 2...Pn )之间的变化关系。若需要评定有关某一事件的各种预测方案时,可以用相互影响矩阵法调整它的概率。
3. 政府失灵
【答案】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具体来说,可以将政府失灵现象大致归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作为一种加总社会中所有个体的意见的途径,政府是不完美的。由于“阿罗不可能定理”的存在,使得面对加总社会意见的过程中存在种种缺陷和矛盾。
(2)政府中的决策者可能会被少数人的利益所引导,从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多数时候,政府的决策总是由少数人做出的。如果社会对这些决策者的监督是不完善的,那就存在决策者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忽视甚至损害多数人的利益的可能性。
(3)行政机构的低效率问题。评估行政机构的绩效非常困难、行政机构缺乏竞争和行政机构的公务员体制的僵化都是造成效率低下的原因。
(4)政府失灵的其他方面。政府失灵可能还表现在许多方面,包括民主投票过程的高成本、
直接民主过程可能缺乏保护少数人利益的机制、代议制民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地方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冲突、政治周期对经济和社会的负面影响等各个方面。
4. 公共政策合法化
【答案】政策合法化是指法定主体为使政策方案获得合法地位而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所实施的一系列审查、通过、批准、签署和颁布政策的行为过程。包括决策主体合法、决策程序合法、政策内容合法等内容。
二、简答题
5. 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管理有何区别?
【答案】全面质量管理与传统的管理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组织文化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主张集体努力、跨部门合作、教导授能、顾客满意和追求品质; 传统的管理主张追求生产力、个人主义、专业分工、独断领导、和利润至上。
(2)沟通方式方面。全面质量管理采用下行沟通、平行沟通、斜向沟通和多向沟通; 传统的管理采用下行沟通。
(3)在意见表达和参与方式上。全面质量管理主张正当程序、品质管理小组和态度调查; 传统的管理主张主管裁定和建议制度。
(4)在工作设计上。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品质、顾客导向、革新、宽广的控制幅度、自主化的工作范围和充分的授能; 传统的管理要求效率、生产力、标准化作业程序、狭窄的控制幅度和详尽的工作说明书。
(5)在训练项目上。全面质量管理主张广泛的技能知识、跨部门业务、诊断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生产力与品质; 传统的管理强调工作相关技能、单部门业务技术性质知识和生产力。
(6)在绩效评估方面。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团体目标由顾客、同事以及主管三者共同考核,强调品质与服务; 传统的管理要求个人目标和由主管考核。
(7)在薪资制度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以团队为基础发放酬赏、财务酬劳和非财务性质的表扬; 传统的管理以个人为单位争取功绩、加薪以及福利。
(8)在卫生医疗与工作安全方面。全面质量管理主张预防问题,实施安全计划、保健计划和员工互利计划; 传统的管理注重问题发生后的处理。
(9)在考选升迁与职业生涯发展方面。全面质量管理有同事考选、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团队表现决定升迁、不同部门的水平式生涯途径; 传统的管理主要由主管考选,注重狭窄的工作技能,以个人绩效决定升迁,施行一种单一部门的直线式生涯途径。
6. 简述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
【答案】公共企业家是指政府部门内部,有效促使资源最大化,而又达到效率和效能的公共管理者。企业型政府的最大特征在于运用各种创新策略达到公共目标。公共企业家的创新策略有:
(1)创造新任务。在多元价值的民主社会中,人民的需求往往是不一致的且相互矛盾冲突的,
而立法部门的妥协方案,更使行政机关无所适从。因此,行政人员应该主动体察民情,发掘民众的需求,运用适当的行政裁量权,创造机关的时代任务,以拉近与民众的距离。
(2)主动发掘机会。具备企业家精神的行政人员,对环境的变化、人民的好恶保持高度的警觉心,能够及时掌握公共服务市场的机会,预防危机的发生。公共管理者就像竞争市场中的企业家,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能够及时引导市场消费,开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或产品。
(3)勇于承担风险。创新的活动必然伴随风险,成功的企业家不会因为害怕失败的风险而裹足不前,他们有承担风险的勇气和精神。勇于承担风险的公共管理者,拥有更宽阔的创新空间,虽然创新的想法或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风险损失,但却是公共管理者长期发展的根本所在。
(4)行政首长的支持。任何组织的变革都需要机关首长的配合,行政的创新更需要行政首长的支持。特别是那些恢关行政首长政绩的创新计划,行政人员必须以耐心和毅力,剖析利害得失,使计划得以贯彻执行。
(5)建立外部联酮,组织内部团队。企业型政府的创新改革活动若没有机关外部和内部的密切配合,则难以成功。对外必须寻求相关部门和机关团体的协助,缔结工作的联盟,互相支援。对内必须争取内部组织成员的认同,通过工作团队的形式,同心协力地达成预期的口标。联盟的建立,有助于化解政治面的压力; 而团队的组成,可以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有助于激发士气。
(6)善用舆论压力。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舆论和传播媒体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成功的企业型官僚应善于运用这一力量,创造有利的舆论气氛,以协助政府改革计划的推行。
(7)具有说服力的领导风格。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往往具有独特的个人领导魅力,能够向民众说明其施政的远景,进而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企业型政府的领导者能够说服和引导所属成员抛弃个人成见,使之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8)组织文化的塑造。企业型政府的再造工程,必须以创新取向的组织文化为根基,通过组织文化的相互影响,使改革计划得以延续和贯彻,使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念得以确立。
7. 简述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
【答案】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提高政府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标管理在政府部门的采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目标管理在封闭体系的组织中较易管理,但对于变动而且难以顶测的动荡环境则不易使用。因为此时目标往往难以设定。
(2)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在传统行政组织中,目标往往是高层领导制定的,一般人员很少有参与机会,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人员也少有裁量权,目标管理要打破这种状况,也是不容易的。
(3)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4)公共目标的制定过程,并非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治过程,往往充满了多元目标的冲突。
(5)目标管理的实施往往以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可能忽视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