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615语言综合之现代汉语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定语
【答案】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成分。能够充当定语的词主要是形容词,此外还有名词、代词、数词、介词短语、动词不定式、分词、定语从句或相当于形容词的词、短语或句子都可以作定语。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定语和中心语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例如“我们的国家”,定语“我们”修饰中心语“国家”。
2. 轻声
【答案】轻声是四声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比原调又轻又短的声调变体。例如“妈妈”、“桃子”、“里头”、“坐下”中的“妈、子、头、下”都读轻声。轻声音节的变化与语音的四种物理属性都有关系,主要表现在音长变短。有些轻声音节具有区别词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3.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4. 汉字的造字法
【答案】汉字的造字法是指汉字的构造方法。一般地说,汉字有四种造字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具体来说,象形是指用描绘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指事是指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法。会意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的造字法。形声是指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和表示字音的部件组成新字的造字法,用形声法造的字叫做形声字。
二、简答题
5. 下面的句子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
②村子靠着山,山脚下有个大龙潭,龙潭的水流到村前成了小溪,溪水碧清碧清的。
③走生路,生而出新; 走险路,险而出奇; 走难路,难而不俗。
④我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剧本,差不多都得到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他在日理万机之中挤时间读剧本,看演出,提意见,使我深受感动和激励。
【答案】①“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月项并举,都是动宾短语,这是排比“歌唱”一词又廿次出现,这是反复。
②句中的“山,→山”、“龙潭,→龙潭”、“溪,→溪”,这是顶真。
③句中的“生——生; 险——险; 难——难”,这是回环。
④句中的“读剧本,看演出,提意见”,既有时间上的先后,又有事理上的先后,这是层递。
6. “我跟他去过”这句话可以有不同的理解。请分别加上适当的词把不同的意思都固定下米,并说明各个意思中“跟”的词性。
【答案】①我跟他都去过。(“跟”是连词)
②我曾经跟他去过。(“跟”是介词)
③我跟着他去过。(“跟”是动词)
7. 停顿有哪些类型?
【答案】停顿是指说话或朗读时,段落之间,语句中间、后头出现的间歇。停顿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
(1)换气停顿
换气停顿是为了满足人们正常的换气需要而进行的停顿。
(2)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根据句子的语法结构所作的停顿,一般与标点符号相一致。
(3)逻辑停顿
逻辑停顿也称为强调停顿。即在朗读过程中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强调某一观点或概念,突出某一事物或现象,在句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作适当的停顿。
(4)心理停顿
心理停顿指感情停顿,它没有固定模式。
8. 什么是语言的规范化?
【答案】语言规范化就是明确某一语言的共同语及其内部一致的标准。以现代汉语为例来说明语言的规范化:
(1)现代汉语语言规范化的内涵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一一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2)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目标
①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
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些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②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健康和规范的道路向前发展,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有一致的标准。
(3)现代汉语规范化的结果
①确立基本标准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之后,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力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语音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因此,凡是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这是就整体说的,不是说北京话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
②语音上,吸收北京语音的长处,去除土话成分
在北京语音里,由于各种原因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异读以及土话成分等,对于这类情况,普通话审音委员会曾经加以审订。又如北京语音里,轻声和儿化音特别多,普通话没有必要全部吸收进来,应该吸收哪些,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确定下来。
③词汇上,吸收方言中的一些有特色的词汇
普通话的词汇是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的。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说,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可以进入普通话。因为北方话地区很广,各地区使用的词也有分歧。有些地方性很强的词,说出来只有较小地区的人能懂,这就不应该吸收到普通话里来。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汉语和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如何排除某些词存在的分歧现象,也是词汇规范化所要做的工作。
④语法规范上,吸收白话文的长处,去除不合理之处
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现代著名作家的优秀的白话文作品,以及正式的文件、社论等就是这种典范的白话文著作,当然要以这种著作中的一般用例(不是特殊用例)作为语法规范。语法上逻辑上有毛病的某些流行的说法要从普通话里清除,普通话内部表达同一个意思的截然相反的两种说法,也是语法规范工作应予注意的现象。例如“难免犯错误”和“难免不犯错误”,“除非大家同意,才能决定”和“除非大家同意,不能决定”等,也都应当加以研究,确立规范用法。
9. 改正下列句子中实词方面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在工厂、农村、学校我见闻了许多英雄,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忘我地工作着。
②小梅干活很卖力气,咱村的大人小孩没有一个不说她劳动不积极的。
③世界稀有雉类,和大熊猫一样获得中国国宝称誉的四川鹧鸪近年成倍减少,目前仅有两千多只,因此筹建四川鹤鸽保护区己迫在眉睫。
④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