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949教育心理学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测验标准化的含义及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答案】(1)测验标准化的含义

测验标准化是指测验的编制、实施、评分和分数解释等程序的一致性。其内容包括确定目的、科学命题、选取代表性样本、做题目分析、确定统一的指导语和施测条件、规定评分与解释、分析测验的信度、效度等。其目的在于使编制或修订的心理测验符合标准测验条件的程序。

(2)提高测验标准化程度的方法

①测验编制过程要标准化。在确定测验维度、题目编制、题目分析、测验信度和效度分析等方面要严格按规定程序进行。

②测验实施过程要标准化。要统一指导语、统一步骤、统一时限,防止噪音和无关人员干扰等。

③测验评分和解释要标准化。评分和解释要制定详细、统一的标准,并据此进行严格的评分和解释。

2. 什么是结构效度?测验编制者和使用者应分别怎样把握结构效度?

【答案】结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实际测到所要测量的理论结构和特质的程度,即测验分数能够说明心理学理论的某种结构或特质的程度。结构效度主要应用于智力测验、人格测验等一些心理测验方面。

(1)结构效度的确立步骤:

①提出理论假设,并把这一假设分解成一些细小的纲目,以解释被试在测验上的表现。 ②依据理论框架,推演出有关测验成绩的假设。

③用逻辑的和实证的方法来验证假设。

(2)结构效度的估计可以有以下方法:

①测验内部寻找证据法。

a. 可以考察该测验的内容效度。

b. 可以分析被试的答题过程。

c. 可以通过计算测验的同质性信度的方法来检测结构效度。

②测验之间寻找证据法。

a. 可以去考察新编测验与某个已知的能有效测量相同特质的旧测验之间的相关。

b. 也可以去考察新编测验与某个已知的能有效测量不同特质的旧测验间的相关。

c. 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来了解测验的结构效度。

③考察测验的实证效度法。如果一个测验有实证效度,则可以拿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的性质与种类作为该测验的结构效度指标来推论测量的结构效度。这里有两种做法:

a. 根据效标把人分成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

b. 根据测验得分把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若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效,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此外,对于一些被认为是较稳定的特质,若在短期内两次施测的结果差异不太大,则说明该测验符合理论构想。

④多种特质——多种方法矩阵法。该方法实质是相容效度和区分效度法的综合运用,其原理是若用多种极不相同的方法测量同一种特质相关很高(用极为相似的方法测量不同特质相关很

,则说明测量效度较高。 低)

3. 简述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及特点。

【答案】韦氏智力测验根据被试年龄的不同,分为韦氏幼儿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和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 )于1949年编成,用于6〜16岁的青少年。

(1)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构成

该量表包括2个分量表共12个分测验。

①言语分量表

a. 常识测验,测查一般知识、兴趣及长时记忆等能力;

b. 领悟测验,测查判断和社会适应能力;

c. 算术测验,测查心算、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d. 相似性测验,测查抽象概括能力;

e. 数字广度测验,测查注意力和短时记忆能力;

f. 词汇测验,测查词汇、言语表达和长时记忆等能力。

②操作分量表

a. 数字符号测验,测查注意力、短时记忆力、眼手协调运动和思维灵活性等能力;

b. 图画填充测验,测查知觉和视觉空间组织能力;

c. 木块图测验,测查空间关系、空间结构和眼手运动协调能力;

d. 图片排列测验,测查部分与整体和逻辑联想能力;

e. 物体聚合测验,测查想象力、利用线索和眼手协调能力;

f. 迷津测验,测查空间知觉、计划和眼手协调能力。

言语分量表中的数字广度测验和操作分量表中的迷津测验是备用测验。

(2)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特点

①测量具有复杂的结构,测验题目按难易程度排列。不仅包含言语量表,还包含操作量表。言语分测验与操作分测验交替进行。

②采用分量表的形式,将测验同一种智力的项目集中起来汇成分测验,各种年龄的受试者接受同样的分测验,这样可以对各种智力进行比较,且节省指导测验的时间。

③用离差智商来表示智力,其平均分为100, 标准差为15。

4. 比较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后的发展,会得出什么结论?

【答案】(1)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在中国解放前的发展

①在智力测验方面

主要表现为:1917年,樊炳清首先介绍了比内一西蒙智力量表。1920年,廖世承和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率先开设心理测验课程。1921年,廖、陈二人出版《心理测验法》。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邀请美国测量学家麦柯尔来华讲学,并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大学、东南大学的师生编制测验,各地编成测验40多种,等等。

②在人格测验方面

主要表现为:肖孝荣曾修订了“武德沃斯个人资料记录表”,并编制有9〜15岁的常模。1937年,周先庚用“塞斯顿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中国学生,也发现中国学生的情绪适应性较差。1948年,刘范曾试用“罗夏克墨迹测验”。

③在教育测验方面

艾伟曾编制小学儿童各科学绩测验10多种。特别是他对中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研宄,为当时的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科学依据。

(2)现代心理与教育测量解放后的发展

①智力测验

主要表现为:1979年,中国心理学会医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在天津成立心理测验协作组,决定由龚耀先主持修订“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于1982年完成修订工作。1986年,龚耀先又主持修订了“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1992年,戴忠恒修订了“一般能力倾向测验”,等等。

②人格测验

主要表现为:1982年,由宋维真主持修订“明尼苏达多相人格凋查表”,于1985年完成修订工作。1981年,刘绍衣等修订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制定了辽宁省的常模,后于1988年由戴忠恒、祝蓓里主持制定出全国常模。吴文源等于1990年修订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1988年,洪德厚等编制了“中国少年非智力个性特征问卷”。1992年,宋维真等人在借鉴“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的基础上,编制出“心理健康测查表”,1993年,他们同香港学者合作编制出“中国人个性测量表”。1992年,沙毓英、张锋等人编制出“学生性格量表(11〜18岁)”,并于1995年在张锋的主持下制定了云南省城市、农村及少数民族学生的常模。

③教育测验

主要表现为: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人编制“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用于测量小学毕业生的普通能力。1980年开始,在张厚粲的主持下,北京师范大学高考研宄组对每年的高考试卷作了系统的统计分析。1986年,罗黎辉、施良方等对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将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系统地介绍到中国,等等。

④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

主要表现为:1984年,中国心理学会组建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后进一步扩建为心理测量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