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与效度为何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
【答案】(1)目标参照测验的信度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原因
①信度是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任何类型的测验,都应该保证测验结果的信度。 在常模参照测验的信度评估中,通常是以相关系数作为信度指标,相关程度越高,信度就越高,测验越可靠。
②然而,由于以相关系数表示的测验信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受测者团体异质性的影响,即被试异质性越高,测验分数分布就越广,从而相关系数越高,测验信度相应也就越高,因而,这些信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的应用价值就不免受到怀疑:目标参照测验的目的一般不在于鉴别个体差异,而在于了解个体在所测内容上的掌握水平。
③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被试团体在目标参照测验上的分数分布比较集中,如高中毕业会考,一般来讲,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达到所要求的水平。这样一来,若用相关系数作信度指标,由于其受到分数分布的影响,那么即使测验本身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所得的信度系数也会很低。可见,通常以相关系数所表示的信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是不太适用的。
(2)目标参照测验的效度不适宜以相关系数为指标的原因
①测验的效度是任何一个测验的质量好坏的最重要的指标,因而,效度分析在目标参照测验的质量评估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方法与常模参照测验中所介绍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太大差异,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统计指标上。以相关系数所表示的效度指标在目标参照测验上是不太适用的。
②如在效标关联效度中,常模参照测验一般用测验与效标间的相关系数作为测验效标关联效度的指标,而相关系数大小受到分数分布的影响,不适用于目标参照测验,因而有人提出以“决策效度”来评估目标参照测验的效标关联效度。
2. 能力倾向测验与特殊能力测验在应用上有何区别?
【答案】能力倾向测验的目的不在于总结过去,而在于预测将来,即预测个体在将来的学习或工作中可能达到的成功程度。特殊能力测验一般针对于一种特殊能力所包含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测量,测验性质介于成就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之间,其内容与相应的专业或职业训练的重点是一致的,而测量目的既想了解个体在此专业领域的既有水平,又想预测个体今后在此专业领域成功的可能性。两者在应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为:
⑴能力倾向性测验包含的能力较多,并且对每种能力的测量不深入,但是特殊能力测验是对能力倾向测验中所涉及的某方面的能力的深入探讨,它对能力的范围涉及很小,主要是精化于某
个具体的能力。
⑵能力倾向测验关注于测量个体所具有的能力,而特殊能力测验关注于个体某方面的能力发展到何种程度。
3. 试析创造力的实质与表现。
【答案】(1)创造力的实质
①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条件,在创造力中创造思维和创造想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②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等人认为,发散思维表现于外部行为就代表个人的创造力。重视发散思维在创造能力结构中的作用,并不排斥聚合思维的作用。人们在进行创造思维时,整个过程反复交织着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创造能力包含独特性和有价值性两个基本特征。
(2)创造力的表现
吉尔福特与其同事霍夫纳尔将创造力的表现归纳为六点:
①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
②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
③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定向的能力,能发挥自由联想。 ④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表现为产生新奇、罕见、首创的观念和成就。 ⑤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
⑥洞察性,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清其内在含义、特性和多样性,能进行意义的变换.
4. 态度和品德测量的常用方法有哪些?优缺点何在?
【答案】(1)态度测量
①态度概述
态度是指个体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种较为持久而又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括认识、情感和行动倾向三种成分。态度的准确评价有以下几种功能:
a. 了解人们对各种不同事物的态度;
b. 评价宣传工具在改变人们的态度中的效果;
c. 评价教育工作的成效。
②态度测量方法
a. 《等距量表》法
,是由瑟斯顿编制。他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某一态度第一,《等距量表》法又名《瑟斯顿量表》
主题,选取能代表该方面的态度语或项目若干,由专家对这些项目进行等级排列及根据专家的反应确定项目的等级。该量表信度一般在0.8〜0.9之间。
第二,比较困难的工作有两项,一是项目的收集和编制,二是项目的好坏及等级的确定。 第三,评价
优点:在主题比较清楚、调查范围不广的态度问题调查上的效果较好。
不足:制定过程复杂,选项目、找专家评价都很困难;用中位数代表态度等级不一定合适;专家的意见能否代表一般人值得怀疑;等距量表事实上是否真正等距,亦把握不准。
b. 《利克特量表》法
第一,《利克特量表》法是由利克特于1932年提出来的,该量表假定每一项目或态度语都具有同等的量值,项目之间,没有差别量值;要求受测者对每一个项目的态度强弱按五级或六级反应;用的是受测者在所有项目中评定等级的总和。
第二,评价
优点:制作过程简单,而且能广泛接受与态度主题有关的项目;可通过增加项目而提高效度,并且允许受测者充分表达态度的强烈程度。
不足:相同的态度分数者可能持有不同的态度模式,从总分只能看出一个人的赞成程度,而无法对态度差异作进一步的解释。
c. 《哥特曼量表》法
第一,《哥特曼量表》是由哥特曼于1950年提出。该量表试图确定一个单向性的量表,相同分数的人,态度模式相同。
第二,评价
优点:由单向性带来的态度分数与态度结构的一致性。
缺点:编制困难。
(2)品德测量
①品德概述
a. 品德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它是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或特征,其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方式。从教育学的角度看,品德是一定社会思想、政治、道德的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认为品德的内容是思想品质、政治品质、道德品质的统一体。
b. 品德的测量
相当一部分品德测量在方法上比测验法宽,包含了观察法、实验法、访谈法乃至个案分析法等。
②情境测验法
情境测验法是指设置一个活动环境或提出一个问题情境,通过学生对情境问题的反应来了解品德特征的方法。情境测验分为直接情境测验和间接情境测验。
a. 活动情境测验
第一,受测者需要亲自参加活动的情境,由于它比较具体,而且活动又不可能太复杂,因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