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美学原理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崇高
【答案】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2. 审美理想
【答案】审美理想是一种特殊的理想,是因为审美理想本质上是一种追求从一般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提升的超越精神,体现着人对生存意义不断探询和追问的最高心灵旨趣,而人的这种向着未来不断探问、寻求人生境界不断超越的超验追求精神,也正是审美活动一种特殊意义。
3. 形式教育
【答案】形式教育包括形式美和美的形式两个方面。形式美指事物的自然属性及其组合规律; 美的形式是审美对象的外部表现形态和内部结构方式。形式美可以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美的形式则与美的内容意蕴紧密相连,难以分割。
二、简答题
4. 简述沉郁的审美特征。
【答案】沉郁的审美意象,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是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再一个是往往带有一种人生的悲凉感,一种历史的苍茫感。这种哀怨郁愤的意象和风格是中国文学史的一个重要传统。他对于人的有限性和认识去精神家园的孤独有深刻的体验。这说明沉郁的美感需要有一种审美的“穿透力”和“洞察力”。简述飘逸的审美特点。:飘逸即道家的“游”,是精神的自由超脱,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与天和”的美感。表现为:
(1)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阔大”是超越时空,无所不包的大;
(2)意气风发的美感,庄子的“游”,不受任何束缚,放达不羁的美感;
(3)清新自然的美感,庄子所说的“物化”境界,天真朴素的美感。
5. 艺术美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案】艺术美的主要特征集中表现为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
(1)形象性,是指任何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生动、具体、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艺术形象。形象性是艺术美的基本特征。
(2)主体性,集中体现在艺术家的创作活动具有能动性和独创性。艺术家面对人千世界浩瀚
的生活素材,必须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改造,并且将自己强烈的思想、情感、愿望、理想等等主观因素“物化”到自己的艺术作品之中。
(3)审美性,是指艺术美作为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它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能够更加充分地满足人的审美需求。
6. 简述悲剧和悲剧精神。
【答案】(1)悲剧主要是指亚里十多德在《诗学》中对于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以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悲剧精神是指,整个悲剧艺术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和思想六个成分,在这六个成分中,最重要的是情节,怜悯、恐惧、怨怒、哀伤等否定性情感被观众以精神力量加以疏导、宣泄、净化,并在疏导、宣泄、净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情感重新加以“体验”,把他们转化为一种高尚、纯洁、爱我人类的慈悲情怀与追求自由的奋发精神,这就是悲剧精神,悲剧是强力撞击情感的艺术,是提升精神、净化灵魂的艺术,悲剧精神的体现主要有严肃的情调,崇高的境界和英雄的气概。
7. 丑的审美价值是什么?
【答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
(1)从19世纪开始,无论是浪漫主义的艺术家还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他们都发现,现实生活中不仅有引起优美和崇高的体验的东西,而且也有引起丑的体验的东西。
(2)19世纪以来,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观察和显现各种人物的个性特征,而丑常常最能显现一个人的个性特征。
8. 美感和快感有什么关系?
【答案】(1)多数美学家认为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的。我们也赞同这种看法: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应该把它的生理快感加以区分。区分的根据主要是两点:
①美感是超实用,超功利的,而生理快感则起于实用要求的满足,如口渴时喝水所获得的快感,肚饿时吃饭所获得的快感;
②美感的实质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必有一个审美意象,而生理快感完全受外来刺激所支配,他不可能出现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不可能有审美意象。
(2)但是,我们不要把生理快感和美感的这种区别加以绝对化。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人的美感,主要依赖于视,听这两种感官。
②除了视听这两种感官,其他器官(格兰. 亚伦说的“低等感官”)获得的快感,有时也可以渗透到美感当中,有时可以转化为美感或加强美感。
9. 如何理解柳宗元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答案】这个命题的内涵是: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者都带有创造性。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不同的民族、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有差异性。
三、论述题
10.结合具体艺术作品,对比沉郁和飘逸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点。
【答案】(1)文化内涵:沉郁的文化内涵是儒家的“仁”,飘逸的文化内涵是道家的“游”,沉郁的典型代表是杜甫,飘逸的典型代表是李白。以杜甫的《兵车行》为例,一开头就描写战争使老百姓妻离子散“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体现的是对人世沧桑的深刻体验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厚同情,这就是沉郁的文化内涵。以李白的《行路难》为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体现的是挣脱一切束缚的自山超脱的意象世界,即庄子的“游”的境界。
(2)审美特点:沉郁的审美特点是带有哀怨郁愤的情感体验,如《兵车行》描写战争带给百姓的苦难激起的杜甫的情感。另外一个特点是带有一种人生的悲凉感,历史的沧桑感。飘逸的审美特点是雄浑阔大,惊心动魄的美感,如李白《蜀道难》中描写的宏伟的气势,排山倒海的美感。另外一个是意气风发的美感,如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给人的就是意气风发,放荡不羁,逸兴飞扬。
11.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视觉文化的得失。
【答案】作为一门艺术的视觉文化,在艺术史上具有特别的意义。其他艺术都多少属于自发地形成,而视觉文化则是高度自觉地,通过有意识的策划创作而创造,再通过产业运作方式被生产出来。从美学的角度分析视觉文化的得失,主要有以下几点:
[1]视觉文化的得
(1)视觉文化是自语言、印刷产生以来的一次重大的历史革命
作为文化转型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正是影视文化的大规模崛起并进而与工业技术、人众消费趋向合谋,而势不可挡地占据了社会主体媒介的绝对地位。而影视文化的传播范围,以及直接作用人的视觉而产生出的逼真性效果,再加上自身具有独立性的影像空间,极大地影响和塑造人们的生活,形成一次自语言、印刷产生以来的划时代的文化革命。
(2)视觉文化从根本上改变犷现代人的认识方式和审美快感方式
19世纪末以来,以摄影艺术、电影艺术为核心的视觉文化从根本上改变了现代人的认知方式和审美快感方式。影像艺术相比传统书写文化来说,能以直接而强烈的感官刺激效果立体地诉诸于现代人的视觉器官。而它又与绘画不同,呈现出既是现实,又不是现实的一种具有虚假的真实的影像,为观众制造出一种具体形象,仿佛如临其境的真实性感觉效果。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艺术,它们的出现使得接受主体与日常生活现实的距离感趋于消失,打破了审美静观的距离,相应地改变了接受主体的接受态度,使他不再与审美对象拉开距离,而是从视觉出发,全身心地投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