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50公共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府部门绩效

【答案】绩效是效率和效能的总和,其中效率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能则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具体来说,政府部门的绩效概念包含三方一面内容:

(1)公共行政的成本。公共行政成本是指行政活动中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空间、时间、权威、信誉等各种有形与无形资源的总称。与其他很多资源一样,公共行政的资源也是稀缺的。公共行政的成本包括有形成本和无形成本。

(2)公共行政的产出与效益。公共行政的产出是指公共行政活动所形成的结果,包括有形的和无形的; 公共行政的效益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按时间可以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益。

(3)公共行政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政府绩效是将公共行政的收益与成本相比而得到的结果。一般而言,公共行政的效率与效能越高,政府的绩效就越好。所以,对政府部门绩效的评估是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反映。

2. 行政领导艺术

【答案】行政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个性化、艺术化的体现,是领导者在工作中结合普遍经验和个人体会形成的,它属于领导方法中创造性、随机性、权变性较强的部分。领导艺术对行政绩效的影响是通过它本身所具有的超规范和非模式化途径达到的,是通过领导对偶发性的特殊情况的艺术化处理而获得的,是将个人经验与科学规则有机结合为领导方法而达成的。

3. 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答案】(1)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即行政机关。

(2)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4. 行政信息公开

【答案】行政信息公开是指政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公共组织主动或根据公众申请公开行政信息,并方便公众获取的各种活动与制度总称。

我国行政信息公开,是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举措; 是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

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

5. 党内监督

【答案】党内监督是指党从人民利益出发,按照从严治党的要求进行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的一种监督机制。主要是监督党的组织和党员是否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否严格地遵守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党内监督可从广义上分为组织监督和纪律检查两种类型。组织监督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委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纪律检查是指通过国家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级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党内监督是构成我国国家行政组织的内部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6. 省级预算有哪些参与者,其职能是什么?

【答案】共预算过程涉及很多参与者,它们分别履行不同的职能。有的主要是资金申请者,有的主要是资金审批者,有的主要是资金使用者,有的主要是资金使用的监督者。我国省级预算的参与者及其职责具体如下:

(1)人民代表大会

①审查本级总预算草案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②批准本级预算和本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③改变或者撤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议;

④撤销本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2)人大常委会(通常由财经委员会负责此项工作)

①监督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②审查和批准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③审查和批准本级政府决算;

④撤销本级政府和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和决议。

(3)政府

①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②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作关于本级总预算草案的报告;

③将下一级政府报送备案的预算汇总后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④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⑤决定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⑥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⑦监督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的预算执行;

⑧改变或者撤销本级各部门和下级政府关于预算、决算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

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4)财政部门

①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

②具体组织本级总预算的执行;

③提出本级预算预备费动用方案;

④具体编制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

⑤定期向本级政府和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的执行情况。

(5)各部门(一级预算单位)

①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②组织和监督本部门预算的执行;

③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6)各单位(一级预算单位下属的各单位)

①编制本单位预算、决算草案;

②按照国家规定上缴预算收入,安排预算支出;

③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监督。

7. 简述政府部门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

【答案】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针对不同日标、标准应各有侧重,具体的政府绩效管理的价值标准主要有:(1)经济经济指标一般指组织投入到管理项目中的资源量。经济指标关心的是“投入”,以及如何使“投入”以最经济的途径使用。

(2)效率

效率是指投入与产出间的比例关系,效率关心的是手段问题,而这种手段经常以货币方式体现。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生产效率指生产或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配置效率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不同偏好。

(3)效能

效能关心的问题是“情况是否得到改善,,。效能是指公共服务符合政策目标的程度,通常是将实际成果与原定的预期成果进行比较。效能分为社会效能和群体效能。

①社会效能。包括:政府部门制定的目标和采用的手段是否体现国家意志,是否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政府部门实现目标的能力,即目标完成的程度和速度。

②群休效能。群体效能着眼于集体功能的发挥是否符合组织的日的,组织内部的运行机制是否合理。

(4)公平

公平作为衡量绩效的标准,关心的主要问题在于“接受服务的团体或个人是否都受到了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别照顾的弱势群体是否得到更多的社会照顾”。

(5)民主

政府绩效管理要考虑公众对政府的效率是否满意,考察政府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