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628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领导

【答案】领导有名词性含义和动词性含义。作为名词的“领导”一般就是指组织的领导者。动词性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组织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是具有多层次、多领域内涵的概念,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按权力基础进行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按行为发生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行为发生的领域分类,有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具体业务领导等。

2. 政府形象管理

【答案】政府形象管理,是指政府为塑造和维护政府形象而采取的决策、组织、指挥和协调的行为。政府形象管理是系统完整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①形象调查。涉及政府静态物质载体形象、动态行为形象与深层次精神理念形象等方面内容; 实际上牵涉到一个具体环节:政府自我期望形象调查、政府实际形象评估和政府形象差距分析。②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公关人员应据特定形象目标,分别选择和使用合适的传播沟通媒体; 针对小同公众对象和任务,选择恰当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式。③形象评估与检测。目的是评估政府形象管理的效果,评估检测政府形象的方法主要有自我总结法、公众评价法和专家评价法。

3. 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估

【答案】按评估所处阶段看,政策评估可分成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估两种。

(1)事前评估又称预评估,它是在政策执行之前进行的一种可预测的评估,它的评估内容必须包含几个方面:①对政策实施对象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②对政策可行性进行评估; ③对政策执行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预先评估。

事前评估的主要特点是将评估从单纯的事后检测变成了事前的预测和控制,这种提前预测的做法对公共政策的实施能起到一种凡事先预的效果,先把政策想周到,有利于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产生更好的效果。

(2)事后评估是在政策执行完后,针对政策施行产生的效果和影响对政策进行评估。事后评估是政策评估的主导形式,它旨在鉴定人们执行政策对所确认问题确定达到的解决程度和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在执行时发生的作用,并判断政策原初设想的目标是否达成,辨别政策效果的成因,以求通过优化政策运行机制的方式,强化和扩大政策效果的一种行为。

总之,不管一项公共政策在执行前经过了多么详尽的事前评估,但是,在政策执行过程中,依然会遇到一些事前没有料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事后评估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产生和影响所做的,它试图以一种更为优化的政策运行方式,对已经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影响做出有效的分析和

判断,期望能够帮助实现原初的政策目标。

4. 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等活动的总和。它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的区别主要有:①工作性质和地位不同; ②内容不同; ③任务不同; ④职责分担不同; ⑤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人力资源管理以人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种资源,并且是最重要的资源,把开发这种资源的潜力当作重要的任务。重视对人的能力、创造力和智慧潜力的开发和发挥,扮演的是增加产出的“利润中心”的角色。强调管理的人性化,理解员下的需要,采取柔性的参与式的民主管理,注重人文关怀。

5. 专门监督

【答案】指在行政管理主体内部设专门监督机关,即专门监察机关实行的监察活动。我国行政管理专门监督中,最为核心、常用、有效的专门监督是国家行政监督机关实行的行政监察活动。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在我国县及县以上各级政府中都有设立。它在上级行政监督机关和所属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独立地行使监察权,只服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等,因而其监督地位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a. 行政监察体制。行政监察机关实行双重领导体制。实践中,中央、省级、市级和县级人民政府分别设监察机关。当前国家行政监察机关与中共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

b. 行政监察形式。检查监督执法情况; 受理控告和检举; 调查处理违纪行为; 受理申诉。

c 行政监察权限。我国行政监察机关权限包括:检查监察对象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情况,查处违法行为; 受理对监督客体违法、违纪行为的申诉和控告; 审议本级政府任命人员的纪律处分事项; 教育监察对象遵纪守法; 制定、颁布监察工作相关规章、命令和指示。

6. 公共危机的五阶段模型

【答案】米特罗夫(Mitroff )提出五阶段模型,将危机管理分为五个阶段:①信号侦测阶段(SignalDetection )即识别新危机发生的警示信号并采取预防措施; ②准备和预防阶段(Preparatidla&Prevention,组织成员搜索已知危机风险因素尽力减少潜在损害; ③损失控制阶段(DamageContainment )即危机发生阶段,组织成员尽力使其不影响组织运作的其他部分或外部环境; ④恢复阶段(Recovery ),尽可能快地让组织运作正常:⑤学习阶段(Learning ,即组织成员回顾和审视所采取的危机管理措施,整理使之成为今后的运作基础。

7. 行政效率

【答案】行政效率是指一个行政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总产出与行政总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述为:行政效率一行政产出/行政投入。它含有效益要素、经济要素和时间要素。其重要性表现在:①提高行政效率是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目标; ②提高行政效率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保证; ③行政效率高低关系到我国的现代化进程:④行政效率是检验行政改革成果的客观尺度。

8. 360度考核法

【答案】360度考核法由直接上级、下级、同事和服务对象对个体进行多层次、多维度的评价,可以综合不同评价者的意见,得出全面、公正的评价。

二、简答题

9. 简述我国的职位分类制度。

【答案】《公务员法》规定:“国家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职位分类制度,即以职位为对象,按照每个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以及所需资格条件等标准因素,分为不同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各项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职位分类制度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划分职位类别; 二是职位设置。

(1)划分职位类别

我国公务员法规定,职位类别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

①综合管理类职位,指履行综合管理以及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是那些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机关内部管理工作的职位。

②专业技术类职位,是指那些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如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痕迹检验等,外交部门的高级翻译等。

③行政执法类职位,指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主要集中于公安、税务、工商、质检、环保、药检等政府部门的基层单位。

此外,《公务员法》还规定,“国务院根据本法,对于具有职位特殊性,需要单独管理的,可以增设其他职位类别”。目前,法官、检察官职位由于在性质、特点等方面与其他职位存在明显区别,事实上已被划分为单独类别。

(2)职位设置

《公务员法》规定:“各机关依照确定的职能、规格、编制限额、职数以及结构比例,设置本机关公务员的具体职位,并确定各职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

①我国公务员职务设置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序列。

a. 综合管理类的领导职务根据宪法、有关法律、职务层次和机构规格设置确定。

b. 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

c. 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的职务序列由国家另行规定。

②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副职,省部级正、副职,厅局级正、副职,县处级正、副职,乡科级正、副职。

③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职务应当对应相应的级别。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由国务院规定。”口前仍然沿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有关公务员职务与级别的关系,具体见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