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重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627分子生物学之现代分子生物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泛素(遍在蛋白)。泛素是指一种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细胞中,主要功能是标记需要分解掉的蛋白质,使其被水解的小蛋白。
2. Non-Watson-Crickbasepairing
【答案】非沃森-克里克式碱基配对。非沃森-克里克式碱基配对是指不完全依照Α-T/U,C-G 配对的一些碱基配对现象,如U-G 配对。
3. 编码链(coding strand)
【答案】编码链是指DNA 双链中含编码蛋白质序列的那条链,与模板链互补,也称有义链(sensestrand )或正链。其序列与信使核糖核酸相同,只是信使核糖核酸中的U (尿嘧啶)组成与编码链中的T (胸腺嘧啶)组成相区别。
4. Transcriptome
【答案】转录组。转录组是指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的所有niRNA ,即基因组DNA 转录的基因总和。研究转录组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利用DNA 芯片技术检测机体中基因组的表达。
5. DNA 复性(DNA renaturation)
【答案】DNA 复性是指DNA 双螺旋变性后的两条互补单链重新恢复成双螺旋结构的过程。
6. 阻遏蛋白
【答案】阻遏蛋白是指一类在转录水平对基因表达产生负控作用的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与DNA 结合,一般具有诱导和阻遏两种类型。
7. 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
【答案】拓扑异构酶是指能在闭环DNA 分子中改变两条链的环绕次数的酶,其作用机制是先切断DNA ,让DNA 绕过断裂点以后再封闭形成双螺旋或超螺旋DNA 。
8. 双向电泳
【答案】双向电泳是指将样品进行电泳后,在它的直角方向再进行一次电泳,为了不同的目的而采用不同的组合 方式的分离方法,目前双向电泳大多是指第一向为等电聚焦,平衡后,第二
向为SDS 电泳。
二、简答题
9. 简述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 )技术原理与基本过程。
【答案】(1)基本原理
在活细胞状态下固定蛋白质-DNA 复合物,并将其随机切断为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然后通过免 疫学方法沉淀复合体,特异性地富集目的蛋白结合的DNA 片段,通过对目的片断的纯化与检测,获得该蛋白质 与DNA 相互作用的信息。
(2)基本过程
①首先用甲醛处理细胞,使DNA 和蛋白质固定在交联状态;
②接着用超声波法或酶法等处理处理细胞,获得一定长度范围内的染色质小片段;
③ 之后加入目的蛋白的抗体,使其与靶蛋白
④ 随后加入ProteinA , 结合抗体-祀蛋白
⑤ 得到富集复合物,解除交联,对纯化富集的复合物结合; 复合物,并沉淀,清洗沉淀下来的复合物; 片断进行PCR 检测与分析,获得蛋白质与DNA 相互作用的信息。
10.按照拷贝数(或重复频率)以及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1)按照拷贝数或重复频率,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三种:
①单拷贝序列(稀有基因)
②中度重复序列(中等丰度基因)
③高度重复序列(高丰度基因)
(2)按照结构和功能,基因组中的基因可分为六种:
①编码RNA 的基因
②编码蛋白质的基因
③基因家族与基因簇
④异常结构基因
a. 重叠基因
b. 基因套基因
c. 反义基因
⑤假基因
⑥移动基因(转座子)
11.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tRNA 的种类都少于遗传密码子的数量,这些tRNA 是怎样识别全部密码子的?
【答案】根据摆动学说,在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 密码子配对时,密码子第一位、第二位碱基配对是严格的,第三位碱基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因而使某些tRNA 可
以识别1个以上的密码子。这样,尽管tRNA 的种类少于遗传密码子的数量,但是这些tRNA 仍然能够识别全部密码子。
12.什么是转座子? 可分为哪些种类?
【答案】(1)转座子是存在于染色体DNA 上可自主复制和位移的基本单位。转座子常常被定位到特定的基因中,造成该基因突变。
(2)转座子可以分为两大类:插入序列(IS 因子)和复合型转座子。
①插入序列(IS 因子)
a. 插入序列是最简单的转座子,它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
b. 插入序列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单元,带有介导自身移动的蛋白,也可作为其他转座子的组成部分;
c. 插入序列是很小的DNA 片段,末端具有反向重复序列,转座时复制宿主靶位点一小段DNA ,形成位于IS 两端的正向重复序列。
②复合型转座子
a. 复合型转座子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
b. 复合型转座子的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 序列。
三、论述题
13.简述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
【答案】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作用主要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 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当反式作用因子和顺式元件结合后,将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转录的起始和效率。反式作用因子对转录起始的调控包括:
(1)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
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后,可以无活性的状态存在,也可在需要时才合成,合成后就有活性。反式作用因子的激活包括下面四种类型:
①表达式调节:这类因子合成出来就有活性,只在需要时才合成并迅速降解,不能积累。 ②共价修饰调节后的激活,包括磷酸化去磷酸化修饰及糖基化修饰。
③配体结合后激活,如某些激素的受体型的转录调控因子,与激素结合后即被激活。
④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同源或异源二聚体后,才有调节活性。
(2)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元件的结合方式及特点
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元件中的保守性序列。只有少数是先与DNA 序列结合,然后才被激活。
①作用方式:反式作用因子的结合位点一般离其所调控的基因或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的距离较远,一般通 过成环、扭曲或滑动等方式影响转录起始的调节。
②组合式调控作用: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可以是激活转录,也可以是抑制转录,但反式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