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非事件性消息写作的基本要求。
【答案】非事件性消息包含各种不同的类型。以传递实用性信息、传授实用方法为主的服务性消息,预测未来事件的预测性消息,综合反映某些新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综合性消息,以介绍经验为主的经验性消息,以及人物消息,都属非事件性消息。由于报道的内容不同,它们的写作方法也有所区别。
(1)对比与显现
非事件性新闻的写作,要求记者通过材料的选择和运用,将其变化性、问题性和新闻性明显地揭示出来,摆在读者面前,这就需要用一种方法来加以“显现’,,而显现的基本手段就是对比。
(2)量化与集中
非事件性新闻在写作上有必要将散在的事象加以概括和集中。集中的一个有效手段是总体量化一一剥去事物的个别的外壳,以抽象的全局性的数字反映社会问题和社会现象的总体态势。
(3)以点带面
以点带面是非事件性消息的又一重要方法。点,即个别的、典型的事例; 面,即全局情况。忽视点,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就会被削弱; 没有面,则难以反映总的态势。
非事件性消息运用典型事例,选材上要注意:
①高一一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能高度概括同类事物的基本特点;
②深一一内涵丰富,且有思想深度;
③活一一有思想感情,或者有故事性。
(4)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非事件性消息的写作重点在于正面反映新情况或新问题,不在于分析,而只需适当地对问题作出说明。
2. 网络新闻写作需注意的几个问题是什么?
【答案】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传统新闻写作强调真实性与时效性,这种情况同样适合于网络新闻。
(1)遭遇挑战的网络新闻真实性
①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置疑,因为这张分散性的传播巨网里,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产生和发布信息。
②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也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提出挑战,速度快,新闻有可能不准确。
(2)获得提升的网络新闻时效性
①互联网的传输速度极快,覆盖面又广,一条新闻上网后,在几秒钟之内就可以传遍世界,任何传统媒体对网络新闻的时效性都望尘莫及。
②时效性还体现在实时史新快。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时效性有可能得到史充分的体现,其新鲜的感觉会比传统媒体增强。
③时效性的提升,使得网络媒体以报道突发性事件见长。在这类事件发生时,网上常常出现“塞车”现象,新闻网页的点击率骤增,也说明网民的阅读取向。
3. 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客观报道又称平衡报道,是相对于新闻报道主体而言的,意味着不偏不倚,没有掺杂自己的主观因素,没有故意歪曲。客观报道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报道者报道新闻时只客观叙述事实,不夹带个人的感情和偏见。
客观报道的最基本要求是,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必须严格按照“客观叙述事实”的报道规范,向读者原原本本地提供最原始的事实材料。在报道过程中,只需客观地叙述事实,以免由于报道者所显露的个人的感情和倾向意见,影响读者对新闻的选择和判断。为此,报道者通常以第三人称形式报道新闻。
(2)新闻报道要尽量使用直接引语,提供新闻事件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原话。
“直接引语”是指直接引用别人的原文原话。在形式上,是将新闻事件当事人和知情者的原话用“引号”引起来,以示此话为其本人原话。要尽量少用模糊的、难以辨别和确定说话人身份以及说话的实际内容的方式去表述别人的原话。
(3)新闻报道要交代事实的出处和消息来源。
新闻报道要交代清楚所报道的新闻事实出自何处,消息来源是由谁提供的,尽量防止出现新闻报道中所提供的事实出处和消息来源含混不清、无法查证的情况。但在消息提供者要求保密时,则应承担相应责任,要在不暴露其身份的情况下披露相关事实。
(4)新闻报道要全面报道事实,要提供充分的事实根据。
新闻报道要尽可能全面地报道事实,如实反映各方面的情况,同时要注意提供能够说明新闻事实的充足的证据材料,特别要注意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要坚决舍弃那些无法提供证据,难以证实的材料。对于有争议和纠纷的事件,要提供能够说明事实真相和纠纷的真实性质的事实。
(5)报道者在报道中一般不发表个人议论,不掺杂自己的意见。
报道者在报道新闻的过程中一般不随意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作主观的解释和议论,在叙述别人对新闻事实的观点和意见的时候,也要防止有意或无意地掺杂进个人的看法和意见。如果个人要表达对所报道事实的看法和意见,可以另写评论文章,单独刊发。
(6)新闻报道要注意将消息与言论区分开来,一般情况下评论文章应署名。
新闻报道要注意将消息与评论区分开,通常消息放在“新闻版”上,而评论则放在“言论版”上,不要相互混淆。另外,评论文章通常都署有作者个人姓名,以体现“文责自负’,,不代表编辑部意见。
二、论述题
4. 如何写好散文式新闻? 散文式新闻应该向散文借鉴些什么?
【答案】(1)散文式新闻向文学借鉴的应是某些写作技巧,而绝不能违背新闻的真实性,这是基本原则。绝不能像文学那样张开想象的翅膀,哪怕合理想象也不行,这是新闻与文学的本质区别。
(2)散文式新闻应该向散文借鉴的方面主要如下:
①散文式新闻要像散文那样讲究“立意”和“意境”。
这是指新闻要用生动、具体、真切的事实勾勒出优美的U 面,把深刻的思想表现出来,唤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看过新闻后,能够自然而然地得出同记者的写作意图相吻合的结论来。如《上海的严寒》(新华社1957年2月12日电)是一篇仅三百多字的短新闻,该文把十年前后的寒冷程度及其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作了事实上的对比,消息中虽然对社会主义制度一字没提,却使人们看到它的无比优越性。人们可以从诗人减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诗句和十二年后“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没有冻死人”、“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中飞舞”等诗句的描写中,产生许多联想,胜过众多的叙述话语。
②散文式新闻要像散文那样加强形象的描写。
为了把新闻写得生动活泼,就需要把抽象的道理借助于形象来说明,有了形象的描写,就会有吸引力、感染力、活力。如果记者把一个人、一件事、一个景物形象地描绘出来,读者看后就能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进行形象描写时,一定要在保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只能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文字,描写确确实实存在着或发生过的人和事。要注意加强细节描写,有时,一个细节比千言万语生动得多、有力得多。
③散文式新闻要像散文那样使用生动凝炼的语言。
新闻语言应摒弃公式化语言、总结式语言和教导式语言,应多用比喻、夸张、拟人、对偶、铺垫、借代、引用、对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力图给人留下真切而鲜明的印象,还可以信手拈来现成的诗句、名言来增加报道的文采。要学会运用群众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使新闻语言更加简洁、明快。
④散文式新闻的报道领域要像散文那样广阔、丰富。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要学会从不同侧面反映丰富多彩、生生不息的社会生活,使新闻稿件成为“时代的日记’,,不要成为易碎品或明日黄花。要学会画社会风俗画,多给人们留下一些《清明上河图》、《牧牛图》之类的东西,新闻的题材也应是广泛的。不单单是政治喉舌,更是社会生活、时代风貌的歌者,一点一滴、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皆可入画成稿(当然是指那些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这就要向生活的广度深度进军。体裁要多样化,日记、书信、人物志、风土志、笔记、随感、小品、对话、故事等,皆可变化无穷。
总之,运用散文的手法写新闻,在世界新闻史上也很普遍。尽管目前在我国新闻界还有争论,但在新闻写作中,增加自由活泼的散文形式或称散文式新闻是十分必要的。
5. 谈谈你对网络媒体的传播特点的体会和看法。
【答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普及,网络媒体(又称“第四媒体”)这种以因特网为传输平台传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