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讯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案】通讯是一种详细、生动的新闻报道体裁。它是我国新闻报道中的常见文体,其基本特征,

(1)通讯所报道的事实,无论大小,必须真实存在。与消息一样,真实性对通讯的限定是同样严格的。凡通讯中报道的人和事,包括细节、情感、心理活动等,均应属实。(2)通讯必须具有时效性。时效性是对新闻作品的基本要求。尽管通讯篇幅长、内容详细、完整,采写需要的周期长,但因其报道的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和处于“现在时”的新闻人物,因此必须讲究时效性。(3)通讯所报道的内容必须有新闻价值。检验一篇通讯能否成立,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是看它是否传播了对受众有用的信息。

2. 简述“文似看山不喜平’,在通讯结构中的含义。

【答案】“文似看山不喜平”是指通讯结构跌宕起伏的原则。

跌宕起伏,是指根据受众的阅读心理,在通讯结构的安排中注意形式变化,充分利用纵式结构或横式结构所提供的时空框架,组织出具有美感特征的通讯结构。

之所以人们喜欢看波浪起伏、峰回路转的报道,是因为这种结构充分利用人的好奇心而设置悬疑之处,吊起受众的胃口。从外部形式来看,跌宕起伏原则要求通讯的结构疏密得当,穿插灵活。

(1)疏密得当,是略写和详写合理搭配,略写与详写是叙述中最主要的方法。没有“略写”,任何对过去发生的事实的叙述都不可能,用一页纸写6个月发生的事,甚至用一行字、三言两语写几十年的历史也常见; 而详写常常指细节描写,人物直接引语等,这种写法往往事、景、情同现,易使人“如临其境”“有体验感”,容易感染人,但也比较占用篇幅空间。

(2)穿插灵活,主要指在反映较复杂事件或人物时,材料在纵横结构的框架中叙述时间和空间的灵活变化。如不断变幻叙述中的时序:顺叙、倒叙、插叙; 如时空顺序的穿插、时间叙述中插入画面、空间叙述中又叠进时间链条,时空按照逻辑线索不断穿插和拼接等,这给读者一种全新的步步紧逼的悬念感,促使其阅读全文。

另外,还应有虚实结合,即概括性的介绍和具体事实相结合; 张弛有道,即节奏的快速与舒缓相结合。

3. 就现实的某一事件或某一新闻人物,试作通讯主题方面的训练。

【答案】(一)通讯稿件

烈十妻子悲痛入院武警总医院精心照顾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邱丽芳吴敏)郭宝山夫人孙革敏自得知爱人逝去后住进武警总医院,得到了医护人员的精心照顾。

悲伤的孙革敏告诉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郭宝山平时身体很好,但就是牙不好。去年他在武警总医院种了颗牙,牙桩打好了,牙冠也做好了,这次临去海地前,医生还通知他来安装牙冠,但他忙于维和的事,没有戴上牙冠就走了。武警总医院的医护人员守护着痛哭不己的孙革敏,同时也在缅怀英雄,他们呼唤着英雄:“郭局长,我们还等着您回来安牙呢! ”

1月13日4:48分,孙革敏收到郭宝山发回的信息:“安抵海地,勿念’夕。没想到,一个多小时后,海地就发生了地震。孙革敏眼含热泪地讲述着:“老伴儿还是个硬汉子,遇事儿特别坚强。我不想让大家看到我的泪水,他在天国会不安的。”

因为过于悲伤,孙革敏的神情有些恍惚。她说丈夫去海地之前,自己就知道那里很危险。但是这么多年来,孙革敏对于丈夫的决定己经只有“服从”。郭宝山临行前说:“我管不了那么多,维和是大事儿。”在知道郭宝山局长出事儿后,很多人都打来电话慰问,孙革敏尽管心里难受,但是也为丈夫感到骄傲。

临去海地前几天,郭宝山和老伴儿也刚刚买了蛋糕,纪念他们结婚33周年,而这也成了孙革敏记忆中永远的记忆。

原本郭宝山这次从海地回来后要主持儿子的婚礼。“老伴儿已经60岁了,他这一走,再也看不到婚礼,吃不到婚宴,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一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就觉得憋闷与难受。”孙革敏说。

(二)分析

这是有关海地维和英雄郭宝山夫人的一篇通讯。在众多相关题材的报道中,该报道能够脱颖而出,就在于它的主题很真实。

报道维和英雄,可以从多个方面选择主题,例如,他们的工作态度、工作经历等等,但记者从生活的角度报道郭宝山的爱国敬业精神。“他的牙还没有补好”“他还没有主持儿子的婚礼”,虽然只是生活琐事,但正是这种平凡感动着我们。

有些报道专注于他们的工作而忽略他们也是普通人,有家人有平凡的生活,使得报道不能以情动人,达不到良好的报道效果。

二、论述题

4. 论述通讯结构的表现形式的种类。

【答案】通讯的结构可基本归纳为以下几种:

(1)纵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组合和编排事实材料的一种结构形式。又称单线条过程链接法。这种结构方式较为常见,使用起来也较为简单,适用于报道有中心事件、中心故事、中心人物的事实,如有些新闻小故事、事件通讯等。这种结构一目了然的地方,

即是将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直接作为通讯结构的主要线索。

这种纵式结构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按照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按时间顺序叙述下来;

②按照生活中发生的一连串故事的时间顺序,依次叙述;

这种事实虽然不是突发性事件,但有中心事实、中心人物,按时间顺序纵向写下来,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便展现出来,它使人震惊,更令人反思。

通讯的纵式结构,一般用来叙述单线条的事件或故事。

单线条的叙述可以做到不穿插,也无倒叙和预叙,是一种线性发展的通讯,也比较容易掌握。 另一纵式结构通讯,确切地讲叫“纵切式结构”。

前一种纵式结构,是强调按照事件、故事情节发展的本来时间顺序安排结构,是根据采访当事人所得的材料对客观发生的事件或故事的记述。而纵切式结构反映的往往不是事件或故事,而是对客观世界中人的生存状态或某种现象的存在状态切出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纵向剖面,以展示新闻事实中蕴含的传播价值。这种纵向剖面是记者事先准备的,是其为读者开辟的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

③将多线条事实“编织”成单线条纵结构。

这里主要是通过例如‘旧记”等手法将通讯原来的复杂事实进行梳理,使之简单明了。有些复杂事实的发生是多线条、多场面、重叠穿插的,但写作通讯时,为了便于记者理清事实头绪,对事实一目了然,记者有时采取简化十一根时间主线的做法安排通讯结构。

(2)横式结构,是指按照新闻事实的内在性质的区别和联系,以多侧面拼接的形式来安排新闻素材。

这种结构方式比较适用报道那些场面宏大,但没有中心事件的新闻事实。记者从不同的观察空间去体现主题,即以主题为圆心串联不同空间的事实,常为工作通讯、社会观察通讯所运用。这种通讯的结构形式,还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①同时异空结构

将同一时间作为一个平台,将发生在不同空间、不同方位上的事实串联起来,以显示题材的丰富和场面的宏大。这种结构常常用来报道某些纪念日的重要时刻,它是以空间的变幻来显示时刻的重要。如世界进入2000年之际、香港回归的时刻、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瞬间,众多新闻媒体都用这种结构方式来展现“天涯共此时”的风采。

还有一种“同时异空”结构,即同一时间点在不同空间取材的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记者“横切”事实表现主题的意图。因为这种“时间点”并非历史性时刻,而是记者为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一种状态而挑选的特定时间点。

例如:某校报的通讯《上午10点钟,你在做什么》,一组记者分别于一个工作日的上午10点左右访问了五个正上课的教室、三间学生宿舍、两个学校阅览室。他们的收获是:了解几个教室中听课学生的课堂纪律; 访问了四个仍留在宿舍里的学生,了解了他们不去上课的原因:或曰“课讲得没意思”,或曰“昨晚去火车站送人,起晚了”; 观察到几位学生旷课到阅览室为本班好友占座